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3228674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2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第二节 优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第三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章 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三节 积极推进城镇化 第四节 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第四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进步 第一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第二节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第三节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促进人口科学发展 第五

2、节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 第六节 加强文化、体育建设 第七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八节 健全民主法治 第五章 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第二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第三节 强化资源节约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章 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创新型通辽 第一节 实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战略 第二节 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第七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 第一节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二节 能源输送通道建设 第三节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信息化建设 第八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第一节 深化

3、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节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 第二节 加强分类引导实施 第三节 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攻坚阶段,是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4、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双重机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6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9亿元,年均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2亿元,年均增长21.9%。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9:32.4:39.7发展到201

5、0年的14:57:29。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60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6.7倍,年均增长29.7%;新型能源、新型煤化工、玉米生物、绿色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特色装备制造、建材、医药化工八大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工业园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龙头企业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牧户32万户,占总农牧户数的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36亿元,年均增长17 %。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铁路线路里程达到1138公里(新改建铁路773公里);公路线路里程达到1729

6、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8146公里),所有苏木镇通油路;“引乌入通”引水工程、霍通沙500千伏输电通道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电力通道设施项目如期完成。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等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天然气、热力等供应能力和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科尔沁沙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累计减少沙化面积1150万亩。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年均分别降低4.1%和17.9%。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如期完成规划目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年人均

7、纯收入分别达到14899元和6295元,年均增长13.9%和12.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0.9万人,年均增长5.6%。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启动。推出了一批科尔沁文化艺术精品,建成科尔沁博物馆等一批有影响的公共文化设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民族体育项目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牧区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以市医院为试点的公立医院改革,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以合同管理为主的新型用人制度。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

8、高,全市累计招商引进项目资金12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 总体看,“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实现全面振兴面临新的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是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特别是蒙古族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繁重;四是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五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六是对内对外开放层次有待提高,领域有

9、待拓宽。同时,更要看到我市推动科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以及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我市有望加速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三是自治区逐步加大对蒙东地区的政策倾斜。 “十一五”是全市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二五”,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共同拼搏,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就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10、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扩大总量与调整结构并举,富民与强市并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进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在东北振兴中率先融入,在农牧业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走出一条符合通辽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总量与结构调整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努力扩大经济总量,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在增

11、量中调结构,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推动和谐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大责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住房、就医、上学、社保等民生问题,谋划建设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发展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劳动者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成长环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

12、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旗县市区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完善产业布局,促进旗县市区实现特色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重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节能环保水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添发展动力。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扩大市场空间,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13、 到2015年,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三个率先”、“四个翻番”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具体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以高于全区和东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发展,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左右,达到2400亿元以上,实现翻一番。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自治区平均水平以内。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牧区劳动力年均稳定转移就业45万人以上。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14、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和16,实现翻一番,达到全区中等以上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牧业设施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多元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主导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更加活跃。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4:57:29调整到10:57:33。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705公里,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形成比较完善的交通、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