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86412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发展史和机理注意事项补泻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新同学参加学习按摩发展史 本溪市按摩护理职业培训学校 按摩发展史 一 原始社会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 自身难免会遭到损伤或发生疾病 如人们的肢体受冻时 知道用摩擦取暖 在打呃 咳嗽时 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去拍打胸背部 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损伤出血时 人们便本能地用手按压以止血 当损伤使局部部位隆起时 人们又本能地通过抚摩 揉动使隆起变小或消失 从而缓解了肿痛 在长期的认识实践过程中 按摩逐渐从无意识的偶然动作演变成为人们自由运用的系统治疗方法 所以 按摩是人类最早的医疗活动之一 外治法 有祖国医学的 祖先 之称 二 两千多年前 我国史记上记载秦代名医扁鹊 曾用按摩 针灸等方法成功地抢救虢

2、guo 太子的尸厥症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书 黄帝岐伯按摩经 现已失传 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典 皇帝内经 其中 素问 9篇 灵枢 5篇论述按摩 在秦汉时期按摩已成为人们医疗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三 三国时期 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 外用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 出现膏摩 火灸 名医华佗曰 伤寒得始 一日在皮肤 当膏摩火灸即愈 他还根据虎 鹿 熊 猿 鹤的动作 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 五禽戏 四 魏 晋 隋 唐时期 设有按摩科 又相应建立了按摩医政 隋书 五官志 中有按摩博士2人的记载 保健按摩师4人 按摩工16人 按摩生15人 开始了在官府重视下有组织地开展按摩教学活动 此时有按摩专著问世 按摩导引经十卷 隋代

3、的 诸病源候论 每卷之末均有导引按摩之法 千金要方 云 小儿虽无病 早起常以膏摩卤上及足心 甚逼风寒 唐六典 曰 按摩可除八疾 风 寒 暑 湿 饥 饱 劳 逸 在这一时期 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系统的按摩疗法 五 宋 金 元时期 按摩疗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治疗范围扩大 而且还将按摩用于妇科催产 例如 宋代庞安时 为人治病 十愈八九 有民间孕妇将产 七日而子不下 百术无所效 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 自为上下抚摩 孕者觉肠胃微痛 呻吟间生一男子 这说明当时按摩对处理难产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六 明代 太医院将按摩列为医政十三科之一 使按摩疗法有进一步发展 特别在小儿推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小

4、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在穴位上有点 线 面 在手法上与成人名同实异的手法 推拿这一名词也出现 小儿推拿秘诀 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推拿 常用的只有按和摩两种手法 七 清代 崇儒尊道 的封建礼教占据统治地位 认为按摩 有伤大雅 属于劳力者的 贱技 非 奉君之道 使按摩术遭到政府的冷落 但由于按摩疗效显著 在民间仍有发展 特别是小儿推拿比较盛行 小儿服药难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小儿推拿专著 如熊应雄的 小儿推拿广意 骆如龙的 优科推拿法 钱怀村的 小儿推拿直录 张振钧的 厘正按摩要术 夏云集的 保赤推拿法 等 这一时期对伤科病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在 医宗金鉴 中把 摸 接 端 提 按 摩 推 拿 列为伤科

5、八法 随着经验的丰富 在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按摩的治疗法则和适应症也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论述 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帝国主义侵略 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 1929年提出 废止旧医 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 的方针 祖国医学备受歧视 屡遭摧残 按摩术更是日渐衰微 在1936年提出 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 一律不许执业 从而排斥了中医的社会地位 按摩更被人们视为医家小道 于是 从事按摩者已寥寥无几 与此相反 巫神之道却趁机行事 假借按摩手技为其说教涂脂抹粉 故弄玄虚 严重歪曲了按摩疗法 而真正的按摩疗法仅仅停留在家传口授 有资料表明 1949年上海按摩医师不足30人 八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的中医政策 保证

6、了中医的研究和发展 祖国医学如古木逢春 欣欣向荣 古老的按摩术重现光彩 全国各地办起了按摩 推拿 学校 并以师带徒的形式培养按摩专业人员 推拿 的治疗范围包括了内 外 妇 儿 五官等各科疾病 同时还开展了 推拿 作用和治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以及 推拿 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 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 出版了 按摩疗法 中医推拿讲义 中医按摩学简编 中医按摩脏腑图点穴法 新推拿十八法详解 等专著 20世纪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交往不断深入发展 中国按摩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和认可 美 英 法 瑞士等60多国家相继邀请我国按摩专家讲学 学术交流 很多国家派专人来我国学习按摩技术 中国按摩术已经走向世界

7、遍及五大洲 90年代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了中国盲人按摩中心 对全国盲人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实施规范化行业管理 开办了盲人按摩大专班和本科班 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 人们的医疗 保健意识日益增强 寻求最佳祛病健身 延年益寿的方法 按摩以它独特优势被认同和重视 社会的需求为保健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 今天 推拿 按摩 事业蓬蓬勃勃 兴旺发达 中医院基本上都开设了推拿 按摩 科 社会上的按摩保健更是红红火火 特别是本溪按摩事业的发展 06年有50 60家已经发展到500 600家 人们越来越体现到健康的重要和按摩的绿色疗效 我校近几年培养了大批的按摩师 足疗师 很多学员自己开办按摩

8、院 按摩与推拿究竟是什么关系 近几年来 在一些卫生科普书籍 报刊 广播 电视等 以及医疗机构包括非医疗机构纷纷出现了 推拿按摩 按摩推拿 的字样 这就给广大的老百姓 读者 听众 观众 患者 一个糊涂印象 即按摩和推拿到底是一种疗法还是两种疗法 广义的推拿 按摩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手法治病和保健外 还应包括胸外心脏按摩 手法助产 手法矫正胎位 手法诊断 手法定穴等多种手法运用 狭义的推拿 按摩 医疗上基本是一个意思 属于选择关系 按摩 推拿 目前我国政府以 推拿 正式命名手法医学学科 通过各种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肌表 以调整机体的生理 病理状态而达到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 推拿学概念 在中医学和现代科

9、学理论的指导下 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训练来防治疾病的方法 规律和原理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按摩的基本作用及作用原理 按摩是以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 通过手法力的作用和其他物理因素 电能 热能 信息传递 在人体局部产生的直接生物学效应 以及由穴位 经络 脏腑 气血 阴阳等不同环节上间接调整作用来防病治病的中医外治疗法 其基本作用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 调理脏腑 二 疏通经络 三 调和气血 四 舒筋活血 五 理筋整复 六 防病保健 一 调理脏腑 脏腑是生化气血 通调经络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 1 运用各种手法在人体体表 穴位 经络 施术能起到对其 直接 按摩的作用 根据脏腑体表相关学说

10、 在临床上常采用刺激体表反射区或穴位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 以达到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 如1 点按脾俞 胃俞能缓解胃肠痉挛 止腹痛 推桥弓可以降血压 2 对脏腑的不同状态 有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 如强刺激内关穴 可治疗心动过缓 轻柔刺激内关穴 可治疗心动过速 按揉足三里既能使分泌不足的胃液增多 又能使分泌过多的胃液减少 只要选用相宜的治疗手法和部位 无论是虚证或实证 热证或是寒证 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 二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 沟通表里 联络全身 具有 行气血 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 的生理功能 按摩手法作用于体表 能引起局部经络反应 主要表现为激发调节器调整经

11、气的作用 并通过经络系统而影响其所络属的脏腑 组织的功能活动 使百脉疏通 五脏安和 三 调和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是脏腑 经络 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 人体的一切组织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挥功能 气血不和百病生 按摩能够调和气血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以气动血 中医学认为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健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 气血生成之源 以经调血 气血主要沿着经脉而运行 经脉起自手太阴肺经 止于足厥阴肝经 各经脉之间首尾相接 表里相关 周而复始 循环无端 目的在于推动和激发经脉中的经气 加速或抑制经气的运行 从而推动或阻遏气血运行 以筋养血 肝主筋 有疏

12、泄条达之性 弹拨经筋可产生强烈的传导感 而这种强烈的传导正是肝的疏泄条达现象 它既能加快气血运行速度 又能疏通经脉与肌肉间阻滞的气血 因此 当气血运行缓慢或停滞时 常采用弹拔经筋的方法加以疏通 另外 脾为后天气血生成之源 健脾胃可使气血充足 四 舒筋活血滑利关节 损伤后 受损的肌肉 筋膜 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 通过神经反射 肌肉的收缩 紧张甚则痉挛就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 其目的是减少肢体活动 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 从而减轻疼痛 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不通则痛 的病理变化 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和痉挛的有效疗法 它不仅可以直接放松肌肉 解除肌肉紧张和痉挛 而且还可以解除引起肌肉紧

13、张的原因 达到标本兼治的双重目的 其作用机理包括三方面 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营养 促进新陈代谢 在适当的刺激作用下 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 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 从而解除其紧张 痉挛 以消除疼痛按摩手法治疗不仅加强了损伤组织的血液循环 促进了损伤组织的修复 而且在加强血液循环的基础上 促进了血肿 水肿的吸收 起到松解消散软组织粘连的作用 五 理筋整复 运用按摩的牵引 拔伸 摇扳 弹拨等手法可使关节脱位者整复 骨缝开错者合拢 软组织撕裂者对位 肌腱滑脱者理正 滑膜嵌顿者退出 从而消除引起肌肉痉挛和局部疼痛的病理状态 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其具体表现在 通过手

14、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 祛瘀消肿 改善局部营养 促进新陈代谢 运用适当的运动关节类的手法松解粘连 运用整复手法纠正筋出槽 关节错缝 六 防病保健 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其转归的全过程 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盛衰消长的过程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只要机体有充分的抗病能力 邪气就不能使机体发病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疾病之所以发生和发展 就是机体的抗病能力处于相对劣势 邪气乘虚而入 按摩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具有扶正祛邪 防病保健的作用 如按摩能预防感冒 按摩后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等 按摩扶正祛邪 防病保健的功能是通过三个方面而实现的 刺激经络系统直接激发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有利于正气发挥固

15、有的作用 调整脏腑功能 使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 有利于调动所有的抗病手段和积极因素 一致对抗邪气 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按摩的基本作用是彼此关联 密不可分的 通过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调理脏腑 舒筋活血 理筋整复 最终达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按摩的补泻作用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之一 补 即补正气不足 凡能补充人体营养物质或增强人体组织及器官功能的治疗方法 均称为补法 泻 即泻邪气之有余 凡是祛除体内病邪或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 均称为泻法 有关按摩手法的补泻作用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按手法的刺激强度分 轻刺激为补法 重刺激为泻法 2 按手法的运动方向分 顺时针方向为

16、补法 逆时针方向为泻法 但在腹部逆时针方向施术为补法 顺时针方向为泻法 向心性操作为补法 离心性操作为泻法 3 按手法的频率分 频率缓慢的为补法 频率急速的为泻法 急摩为泻 缓摩为补 4 按经络的循行分 顺经操作为补法 逆经操作为泻法 子午流注补泻法 根据气血流注时辰 实则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 按摩的补泻与药物的补泻在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 按摩时没有 补药 或 泻药 进人体内 而是通过手法对经络穴位或治疗部位应用各种不同方式的刺激 使机体内部发生了调整 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功效 按摩补泻手法的作用是相对的 在临床应用时并非一成不变的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辨证地灵活应用 按摩机理的现代研究 一 按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二 按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三 按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 按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五 按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六 按摩对运动系统找影响 七 按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八 按摩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影响 九 按摩对体温的影响 一 按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 促进血液流动 按摩后血流速度加快 改变血液高凝 粘稠 浓聚状态 促进血液流动 2 改善微循环 按摩后毛细血管口径增宽 线流增多 断流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