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8631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摩教案修改中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健推拿学 史曙生 第一章推拿概述 一 推拿的发展史二 推拿疗法的特点三 推拿的作用 一 调节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二 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 三 调节血液 淋巴循环 消肿愈伤 四 移痛止痛 五 纠正解剖位置异常 整骨复位 六 松解粘连 解除痉挛 防止组织萎缩和关节僵硬 四 推拿的禁忌症 一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的局部 二 有出血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三 急性传染病和高烧患者 四 严重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者 五 急性炎症 局部脓肿未成熟期 体表疮疡者 冻疮及烧伤表面 皮肤病患者 六 骨 脊柱结核患者 七 结石患病部位 八 各种骨折患者 九 肝硬化 内脏肿瘤等疾患 十 妊娠期 月经期妇女的腹部

2、十一 精神病患者 五 推拿的注意事项 1 推拿者和被推拿者的体位要舒适 2 推拿的地点温度要适宜 3 推拿者的双手要保持卫生 不要戴饰物 4 注意推拿的方向 一般按淋巴流动的方向 5 注意推拿力度应由轻到重 持续一段时间 再由重到轻结束 第二章基本推拿手法 第一节基本手法手法基本要求 持久 有力 均匀 柔和 深透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一 摩擦类手法 以掌 指或肘帖附在体表作直线或旋转移动称为摩擦类手法 一 擦法 动作要领 用手掌的大或小鱼际擦 掌根附着在一定部位 进行直线来回摩擦 频率 100 120次 分 主要作用 本法为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 具有温经通络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健脾和胃的作用 经常

3、用在在推拿的开始和结束阶段以及轻重手法的过度阶段 1 掌擦法适用部位 肌肉较厚 面积较大部位 如胸 背 腰 下肢 面部 季肋部2 拇指指腹和大鱼际擦法适用部位 膝关节 肘关节 前臂 手掌处3 小鱼际擦 立掌擦 适用部位 骶脊肌 肩胛骨内侧4 指腹擦法适用部位 小关节 手指 足指 跟腱等5 拳尖擦适用部位 头顶部6 拳面擦适用部位 面部 头侧部 二 摩法 动作要领 以掌或指腹等部位附着在一定部位上 以腕关节为中心 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主要作用 本法刺激轻缓柔和 是胸腹 胁肋部的常用手法 具有和中理气 消积导滞 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1 掌摩法适用部位 腹部 大肌群2 指摩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

4、小部位 头面部3 前臂摩法适用部位 要背部4 叠掌摩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 肌肉较丰厚部位 如要背部 三 搓法适用部位 要背部 季肋部及四肢部 尤其是上肢部 四 推法 动作要领 用手掌的大或小鱼际擦 掌根或肘附着在一定部位 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 操作时指 掌 肘要贴紧体表 用力要稳 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主要作用 本法可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增高肌肉的兴奋性 促进血液循环 并有舒经活络的作用 1 掌轻推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部位 如肩胛骨2 掌重推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部位 如腰背部3 拇指推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小部位 头面部4 拇指指腹和大鱼际推法适用部位 四肢5 立掌推法适用部位 骶脊肌 肩胛骨内缘6 分

5、推法适用部位 手腕 前额 腰背部 五 理筋法适用部位 腱鞘 肌肉 韧带等处 六 刮法适用部位 髌骨张腱末端病及狭窄性腱鞘炎 七 疏散法适用部位 头部二 摆动类手法 一 一指禅手法适用部位 穴位 痛点 二 揉法1 掌揉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的部位 如腰背部2 掌根揉法适用部位 肌肉丰厚处3 大鱼际揉法适用部位 头部 肩胛部 四肢部等4 小鱼际揉法适用部位 颈部 四肢部 跟腱 肩胛骨内侧等部位5 指揉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小部位 如穴位 痛点处6 肘尖揉法适用部位 臀部 环跳 穴7 前臂揉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部位 如腰背部8 对揉法适用部位 四肢部 肩部 头部9 拳揉法适用部位 腰部10 踩揉适用部位

6、腰背部 臀部 三 滚法 三 挤压类手法 一 按法1 指按法适用部位 穴位 痛点2 掌按法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部位 脊柱 要部 骶骨部 大腿部3 叠掌按适用部位 面积较大部位4 肘尖按适用部位 臀部 环跳穴 5 踩法适用部位 腰背部 臀部6 拳按法适用部位 骶脊肌 二 捏法 1 三指捏适用部位 跟腱 颈部2 五指捏适用部位 四肢 肩井部 颈部3 捏脊法适用部位 脊柱部 三 拿法适用部位 四肢 肩井部 四 弹筋法适用部位 四肢 肩井部 五 拨法 分筋 适用部位 肌肉 肌腱 筋膜等处 六 切法适用部位 肿胀部位 由远心端向近心端 如髌骨处 四 振动类手法 一 振法适用部位 头部 要背部 二 抖法适用部

7、位 四肢五 扣击类手法 一 拍法适用部位 腰背部 肩部 下肢部 二 击法1 拳击法适用部位 腰背部 肩胛部 大腿部2 侧击法适用部位 腰背部 肩胛部 大腿部3 指尖击法 梅花针法 适用部位 头面部 六 运动关节类手法 一 摇法适用部位 各关节处 二 背法适用部位 腰骶部 三 扳法适用部位 颈椎 腰椎 骶髂关节1 四扳法 适用部位 腰骶部2 侧扳发 适用部位 腰部七 复合手法 一 揉捏法 二 按揉法 三 搓揉法推拿手法的要求 有力 持久 均匀 柔和 深透 应做到 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第二节自我推拿手法 第三章腧穴推拿 第一节中医基础 一 中医学简介二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 整体观念1 人体是有机的

8、整体2 天人相应的观念2 辨证论治 三 中医理论的基本内容1 阴阳学说2 五行学说3 脏腑学说4 气 血 津液5 经络学说 经络与腧穴1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全身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上下内外 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 经有路径的意思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丛形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 纵横交错 网络全身 无所不至 通过经络在全身有规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 把人体的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十二经脉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经络 奇经八脉任 督 冲 带 阴维 阳维 阴跷 阳跷 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孙脉 络脉 十四经 十二经络

9、与任脉 督脉的合称 称为正经 手太阴肺经手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阳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胃经足三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任脉 督脉 2 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 绝大部分分布在十四经脉通路上 分为 十四经穴 奇穴 阿是穴3 腧穴的作用1 近治作用2 远治作用3 特殊作用4 取穴方法手指同身寸 1 1 5 2 3寸 第二节腧穴推拿 一 腧穴推拿的手法1 点法2 揉法3 掐法4 一指禅法 二 全身主要腧穴及各部位推拿 一 颈肩部1 主要穴位1 风池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 平风俯 枕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穴

10、主治 头痛 项强 眩晕 目赤肿痛 耳鸣 中风 热病2 大椎定位 第七颈椎脊突下主治 热病 咳嗽 气喘 盗汗 头颈强痛3 大抒定位 第一胸椎脊突下旁开1 5寸主治 咳嗽 发热 头痛 项强 肩背痛 4 风门定位 第二胸椎脊突下旁开1 5寸主治 伤风 咳嗽 发热头痛 胸背痛5 肩井定位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 头痛项强 肩背疼痛 上肢不遂 乳腺炎6 落枕定位 手背 第二 三掌骨之间 指掌关节后约0 5寸主治 落枕 手臂痛 胃痛 2 肩颈部推拿法1 主要手法 擦 推 揉 捏 拿 捏揉 叩击 摇 按2 体位 坐位3 操作步骤 1 从颈两侧向下轻推斜方肌至肩部 或擦法 2 揉颈两侧及斜方肌 3 捏斜方

11、肌及胸锁乳突肌 4 揉 同2 5 拿斜方肌 6 揉 同2 7 颈部分筋 拨法 理筋 8 点揉风池 肩井 大椎 阿是穴等穴 9 揉捏颈部及肩胛部 10 叩击肩胛部 11 摇或让患者主动活动头部4 配合穴位 落枕 人中 后溪 二 颈 胸 腹部1 主要穴位1 缺盆定位 锁骨上窝中央 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2 天突定位 胸骨上窝正中主治 咳嗽 气喘 胸痛 咽喉肿痛 噎嗝3 中俯定位 前正中线旁开6寸 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 咳嗽 气喘 胸痛 肩背痛4 云门定位 前正中线旁开6寸 锁骨下缘凹陷处主治 咳嗽 气喘 胸痛 肩痛5 檀中定位 前正中线 平第四肋间隙 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主治 咳嗽

12、 气喘 胸痛 心悸 乳少 呕吐 噎嗝 6 中脘定位 脐上4寸主治 胃痛 呕吐 反酸 腹胀 泄泻 黄疸7 神阙定位 脐中主治 腹痛 泄泻 脱肛 水肿 虚脱8 气海定位 脐下1 5寸主治 腹痛 泄泻 便秘 遗尿 遗精 月经不调 闭经 虚脱9 关元定位 脐下3寸主治 腹痛 小便频数 泄泻 闭尿 遗精 阳痿 月经不调带下 虚劳体瘦10 天枢定位 脐中旁开2寸主治 腹胀肠鸣 绕脐痛 便秘 泄泻 月经不调 痢疾2 胸 腹部推拿法 略 请大家设计 三 腰背部1 主要穴位1 心俞定位 第五胸椎脊突下 旁开1 5寸主治 心痛 惊悸 咳嗽 失眠 健忘 盗汗 梦遗 吐血2 脾俞定位 第十一胸椎下 旁开1 5寸主治

13、腹胀 黄疸 呕吐 泄泻 痢疾 便血 水肿 背痛3 肾俞定位 第二腰椎脊突下 旁开1 5寸主治 遗尿 遗精 阳痿 月经不调 白带 水肿 耳鸣耳聋腰痛4 命门定位 第二腰椎脊突下主治 阳痿 遗精 带下 月经不调 泄泻 腰脊强痛 5 腰阳关定位 第四腰椎脊突下主治 月经不调 遗精 阳痿 腰骶痛 下肢萎痹6 天宗定位 肩胛骨下窝的中央主治 肩胛疼痛 气喘 乳腺炎7 腰眼定位 第四腰椎脊突下旁开3 4寸处主治 腰痛 月经不调 带下8 华佗夹脊定位 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 各脊突下旁开0 5寸主治 与脊柱各部位功能相对应 腰部7条线 2 腰背部推拿法1 手法 推 摩 揉 按 点 叩击 摇 扳2 体位 俯卧 头

14、偏向一侧 掌心向上 3 操作步骤 1 轻推 从腰部至肩胛下角 然后向外展开 转向腋窝 2 摩 揉腰背部 3 推骶脊肌 立掌推 及肩胛下角及其内缘 4 点揉天宗 肾腧 命门 环跳 腰眼等穴 5 拳尖按骶脊肌两侧 0 5 1 5及3寸处 6 按压腰背部及臀部 7 揉 同2 8 叩击腰背部 9 轻推腰背部 10 摇 11 揉 同2 12 扳 四扳或侧扳 13 揉或叩击 四 配合穴位 委中 后溪 人中注意 腰背部面积较大 要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点实施手法 四 上肢部1 主要穴位1 合谷定位 手背 第一 二掌骨之间 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 头痛 目赤肿痛 鼻出血 齿痛 口眼歪斜 咽喉肿痛热病 无汗 多汗

15、腹痛 便秘 闭经2 神门定位 腕横纹尺侧端主治 心痛 心烦 惊悸 健忘 失眠 胸肋痛3 后溪定位 握拳 第五掌指关节后尺侧 横纹尽头赤白肉际处主治 4 腰痛穴定位 手背 指总伸肌腱的两侧 腕横纹下一寸 一手两穴主治 急性腰肌扭伤5 落枕定位 手背 第二 三掌骨之间 指掌关节后约0 5寸主治 落枕 手臂痛 胃痛 6 曲池定位 曲肘 成直角 腕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主治 咽喉肿痛 齿痛 热病 上肢不遂 高血压 癫狂7 肩禺定位 肩峰端下缘 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上部中央主治 肩 上臂挛痛不遂8 肩井定位 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 头颈强痛 肩背疼痛 上肢不遂 乳腺炎9 内关定位

16、腕横纹上两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 心痛 心悸 胸闷 呕吐 癫痫 热病 失眠 眩晕偏头痛 偏瘫 上肢不遂10 劳宫定位 第二 三掌骨之间 握拳 中指尖下主治 心痛 呕吐 癫狂 口疮 口臭2 上肢部的推拿法 略 请大家设计 四 头面部1 主要穴位1 百会定位 两耳连线与头正中线的交点主治 头痛 眩晕 中风失语 高血压 失眠 晕厥 内脏下垂2 神庭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 5寸主治 头痛 眩晕 失眠 鼻炎3 印堂定位 两眉连线的中点主治 头痛 眩晕 失眠 神经衰弱 鼻炎 鼻出血4 太阳定位 眉梢与目外侧角连线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主治 偏 头痛 眼部疾患5 睛明定位 目内侧角旁开0 4寸主治 目赤肿痛 流泪 近视 目眩 视物不清 6 四白定位 目正视 瞳孔直下 眼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 目赤肿痛 口眼歪斜 头痛 眩晕7 迎香定位 鼻翼外缘中点0 5寸主治 心痛 心烦 惊悸 健忘 失眠 胸肋痛8 人中定位 鼻唇沟上2 3与下1 3连接点主治 昏迷 口眼歪斜 腰脊强痛 急性腰肌扭伤 9 下关定位 耳前方 颧弓下缘凹陷处主治 耳鸣 耳聋 牙痛 口眼歪斜 面瘫10 翳风定位 乳突前下方 平耳垂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