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86305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的推拿按摩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的推拿按摩 一 中医推拿的简述二 中医推拿的作用三 推拿的注意事项四 十二种最基本的中医推拿手法五 中医推拿常用的穴位 一 中医推拿的简述中医推拿按摩的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期 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 当时的人们在劳动中遇到损伤而发生疼痛时 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处 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 经过长期实践后 古人认识到了按摩的作用 并成为自觉的医疗活动 以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医的推拿学科 推拿属中医外治范畴 按摩师通过 手法 所产生的外力 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 而这种功是按摩师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 运用各种手法技巧 所做的有用的功 它可以起到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 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 并

2、渗透到人体内 从而改变与其有关的系统机能 达到对治疗患者身体疾病的效果 人体一旦有病痛时 会在体表的某些部位或某些点上出现酸胀或冷热的现象 而当时推拿刺激这些部位或点时 就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及治疗作用 同时这些部位或点还会产生酸 胀 麻 热等感应 这种感应往往会循着人体的经络扩散到人体的脏腑或其它组织器官 从而达到疏通经络 运行气血 营养全身的功效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内及脏腑 外达四肢 皮肤九窍 分布于全身 所以中医学认为无论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的许多种疾病 都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经络循行的部位和上面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手法分为补法和泻法 顺时针的方向是补 逆时针是泻 这是一

3、个理论 另外一个理论呢 重手法为泻 轻手法是补 例如 患者是腰痛 要是从下面往上 按摩 那么是泻 是泻法 那么从上往下擦 这是补法 中医所讲的体质壮实的患者 就用重的手法比较好一点 瘦弱的 体弱的患者 老年患者 我们用轻手法 二 推拿按摩的作用 1 疏通经络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 促进血液 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 以协调各组织 器官间的功能 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 调和气血 现代医学认为 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 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 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 促使毛细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 使血液粘滞性减低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减轻心脏负担 故可

4、防治心血管疾病 3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 推拿按摩具有抗炎 退热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 经推拿的儿童组 发病率下降 身高 体重 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 小结 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 使气血周流 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 关节灵活 使人精神振奋 消除疲劳 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三 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 1 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 尤其要心平气和 全身也不要紧张 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 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 以求取穴准确 手法正确 3 用力恰当 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

5、作用 过大易产生疲劳 且易损伤皮肤 4 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 力量由轻逐渐加重 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 持之以恒 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 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 常须积以时日 才逐渐显出效果来 所以应有信心 耐心和恒心 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 每次以20分钟为宜 若局部皮肤破损 溃疡 骨折 结核 肿瘤 出血等 禁止在此处作推拿 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 应注意避风 以免感冒 此外 在过饥 过饱 酗酒或过度疲劳时 也不要作推拿 几种不能按摩的病人 1 流感 乙脑 脑膜炎 白喉 痢疾以及其它急性传染病的病人 2 急性炎症的病人 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肺炎 急性阑尾炎 蜂窝组织炎等 3 某些

6、慢性炎症如四肢关节结核 脊椎结核 骨髓炎 4 有严重心脏病 肝脏病 肾脏病及肺病的人 5 恶性肿瘤 恶性贫血 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的人 6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病人 7 大面积的皮肤病人或患溃疡性皮炎的病人 四 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法 包括 推 拿 按 摩 揉 擦 点 击 搓 捻 掐 抖 上述十二种手法 不是单纯孤立地使用 常常是几种手法相互配合进行的 推法 四指并拢 紧贴于皮肤上 向上或向两边推挤肌肉 推法可分为平推法 旋推法 合推法等 现仅以平推法说明之 平推法又分指平推法 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在运用推法时 指 掌 肘要紧贴体表 用力要稳 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7、此种手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 促进血液循环 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指平推法 用拇指指面着力 其余四指分开助力 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 此法常用于肩背 胸腹 腰臀及四肢部 掌平推法 用手掌平伏在皮肤上 以掌根为重点 向一定方向推进 也可双手掌重叠向一定方向推进 此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肘平推法 屈肘后用鹰嘴突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 此法刺激力量强 仅适用于肌肉较丰厚发达的部位 如臀部及腰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等部位 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 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 中指端对拿于患部或穴位上 作对称用力 一松一紧地拿按 使用拿法时 腕部要放松灵活 用指面着力 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 不可断

8、断续续 用力要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 不可突然用力 本法具祛风散寒 舒筋通络 开窍止痛等作用 适用于颈项 肩部 四肢等部位或穴位 且常做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按法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按而留之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临床又分指按法 掌按法 屈肘按法等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 不可移动 用力由轻而重 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 组成 按揉 复合手法 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 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 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 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 摩法又分为指摩法 掌摩法 掌根摩法等 运用摩法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 腕

9、部放松 指掌自然伸直 动作要缓和而协调 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本法刺激轻柔缓和 是胸腹 胁肋部常用的手法 可使人气机通畅 起宽胸理气 健脾和胃 增加食欲的作用 揉法 用手指罗纹面或掌面吸定于穴位上 作轻而缓和的回旋揉动 揉法又分为 指揉法 鱼际揉法 掌揉法等 揉法具有宽胸理气 消积导滞 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全身各部 如揉按中脘 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 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 进行直接来回摩擦 使之产生一定热量 本功法益气养血 活血通络 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 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点法 用拇指顶端 或中指 食指 拇指之中节 点按某一部位或穴

10、位 具有开通闭塞 活血止痛 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脘腹挛痛 腰腿疼痛等病症 击法 用拳背 掌根 掌侧小鱼际 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 可分为拳击法 小鱼际击法 指尖击法 棒击法等 具有舒筋通络 调和气血的作用 用力要快速而短暂 垂直叩打体表 不能有拖抽动作 速度要均匀有节律 其中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 掌击法常用于头顶 腰臀及四肢部 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 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 胸腹部 棒击法常用于头顶 腰背及四肢部 搓法 用双手的掌面或掌侧挟住一定部位 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 井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本法具有调和气血 舒通经络 放松肌肉等作用 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 使用此法时 两手用力要对称 搓动

11、要快 移动要慢 捻法 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罗纹面 捏住另一手的手指 作对称用力捻动 本法具有理筋通络 滑利关节的作用 适用于手指 手背及足趾 运用时动作要灵活 快速 用劲不可呆滞 掐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甲 在一定穴位上反复掐按 常与揉法配合使用 如掐揉人中 须先掐时揉 本法有疏通经脉 镇静 安神 开窍的作用 抖法 是指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 用微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 使关节有松动感 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 此法具有疏松脉络 滑利关节的作用 常与搓法合用 作为结束手法 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觉 除了以上简单的十二种基本手法外 复杂一点的还有 滚法 摇法 拍法 弹法 扳法 等 五 推拿常

12、用穴位定位及主治 大椎定位 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 发热 中暑 咳嗽 哮喘 荨麻疹 项背部疼痛 操作 点法 弹拨法 一指禅推法 揉法 肩井定位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 肩背部病症 乳腺炎 感冒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拿法 天宗定位 在肩胛冈下窝的中央 主治 肩背酸痛 肩关节活动不便 颈项痛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滚法 腰阳关定位 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腰痛 下肢酸痛 瘫痪等症 操作 点法 弹拔法 擦法 扳法 肩髃定位 在锁骨肩峰端下缘 当上臂平举时前凹陷处 主治 肩痛 肩关节活动障碍 偏瘫 操作 滚法 点法 一指禅推法 曲池定位 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 屈

13、肘定穴 主治 发热 中暑 高血压 手臂肿痛 上肢瘫痪 操作 点法 拿法 揉法 合谷定位 在手背第一 二掌骨之间 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 主治 头痛 面瘫 牙痛 发热 咽痛 上肢部手指麻痛 操作 拿法 点法 揉法 外关定位 在前臂背侧面 腕横纹上2寸的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 发热 偏头痛 耳聋 耳鸣 肘臂手指痛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内关定位 腕横纹上2寸 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主治 心动过速或过缓 心绞痛 心慌 休克 高血压 无脉症 哮喘 胸痛 胃痛 呕吐 呃逆 操作 点法 拿法 揉法 一指禅推法 神门定位 在腕横纹上 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主治 失眠 健忘 心慌 操作 点法 揉法 膝眼

14、定位 在髌骨下缘 髌韧带的外侧 内侧的两个凹陷处 主治 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症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擦法 足三里定位 在外膝眼下3寸 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 主治 以胃肠道病症为主 如胃病 呕吐 腹泻 痢疾 阑尾炎 肝脏胆囊病症 以及失眠 高血压 休克 发热 下肢病症 此外足三里有防病保健和强壮作用 操作 点法 揉法 一指禅推法 滚法 丰隆定位 在足三里下五寸 距胫骨前嵴外侧两横指 主治 咳嗽痰多 哮喘 眩晕 精神病 癫痫 以及下肢部病症 操作 点法 擦法 一指禅推法 太冲定位 在足背第一 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 眩晕 面肌痉挛 高血压 高热痉挛 小儿惊风 胁痛 足背部病症 操作

15、点法 一指禅推法 环跳定位 在股骨大转子的后上方 侧卧 当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中1 3与外1 3连接点 主治 坐骨神经痛 下肢病症 臀部病变 操作 击法 点法 按法 滚法 肘压法 秩边定位 在骶管裂孔旁3寸 主治 腰臀部疼痛 下肢痿痹 操作 滚法 按法 拿法 击法 肘压法 弹拨法 阳陵泉定位 在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 膝关节及下肢外侧病症 肝脏及胆道病症 胁肋痛 坐骨神经痛 操作 点法 弹拨法 一指禅推法 委中定位 在腘窝横纹中央 主治 腰背痛 坐骨神经痛 膝关节屈伸不利 半身不遂 操作 点法 拿法 一指禅推法 承山定位 在腓肠肌两侧肌腹下方 伸小腿时 当肌腹出现交角处 主治 腓肠

16、肌痉挛 腰腿痛 操作 点法 按法 滚法 击法 拿法 涌泉定位 在足底 约当足底前1 3与中1 3连接处 主治 昏迷 小儿惊风 头顶痛 高血压 经常擦涌泉穴有补肾作用 操作 点法 擦法 掐法 三阴交定位 在内踝上3寸 胫骨的后缘 主治 失眠 高血压 痛经 阳痿 遗尿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太溪定位 在内踝与跟腱之间 主治 眩晕 耳鸣 视力减弱 牙痛 咯血 慢性腹泻 慢性腰痛 遗精 失眠 以及跟腱部病症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擦法 印堂定位 在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 头痛 失眠 眩晕 鼻炎 操作 揉法 一指禅推法 抹法 点法 攒竹定位 在眉毛内侧端 眼内角的上方 主治 头痛 三叉神经痛 面瘫 目胀 目赤操作 点法 揉法 一指禅推法 睛明定位 在眼内角的上方0 1寸处 主治 斜视 近视 远视 目赤肿痛 麦粒肿 目胀 视力减退 眼睛干涩 操作 点法 百会定位 在后发际上7寸 约当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主治 昏厥 头痛 眩晕 失眠 子宫脱垂 脱肛 操作 点法 击法 四神聪定位 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1寸 共4穴 主治 头痛 眩晕 失眠 操作 点法 一指禅推法 太阳定位 在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 向后约1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