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80547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 盐池县中医医院何菊梅 主要内容 概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管理法律责任 概述 在总结建国以来传染病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全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 1991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 卫生部发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传染病防治法 及其 实施办法 使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又修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的法律规定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

2、督 监测 管理措施 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全国发病率较高 流行面较大 危害严重的37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传染病 并根据其传播方式 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 分为甲 乙 丙三类 实行分类管理 1 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3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

3、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 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 丙类传染病的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 传染病的预防 一 加强卫生健康教育 动员全体公民自觉与传染病作斗争 二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消除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三 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 保护本源 防止污染 四 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五 严格执行各项卫

4、生制度 六 控制传染源 预防传染病扩散 七 加强对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和自然疫源地的建设项目审批 疫情的报告和公布 一 疫情报告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都有义务及时向附近的医疗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及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在发现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城乡居民 机关团体 车站 码头 机场 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为义务报告人 二 疫情报告时限及方式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 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城镇于6小时内

5、农村于12小时内 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报出疫情报告卡 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城镇应于12小时内 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报告人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 应当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传染病的控制 一 控制传染源医疗保健机构 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 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病人 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予以隔

6、离治疗 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拒绝或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 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措施 淋病 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 卫生防疫机构接受治疗 尚未治愈前 不得进入公共浴池 游泳池 对除非典病人 肺炭疽病人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以外的乙类 丙类传染病病人 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 在明确诊断前 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对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 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 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 淋病 梅毒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检疫 医学检查和防治措

7、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应当接受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二 切断传播途径为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 必要时当地政府可报经上一圾地方政府批准 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1 限制或者停止集市 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 停工 停业 停课 3 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4 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 家畜家禽 5 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紧急措施的撤销和解除 由原决定机关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并宣布 对尸体的处理对于患鼠疫 霍乱和炭疽病死亡的病人尸体 由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后立即火化 患病毒性肝炎 伤寒和副伤寒 艾滋病 白喉 炭疽 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尸体 由

8、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消毒处理后火化 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农村 边远地区 由治疗病人的医疗单位或者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消毒后 可选远离居民点500米以外 远离饮用水源的地方 将尸体在距地面2米以下深埋 医疗废物管理 一 医疗废物管理的范围医疗废物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 预防 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 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包括大量的一般性废物和少量的危险性废物 危险性废物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 含有感染性物质 具有遗传毒性 含有毒性和危险性的化学品或药品 放射性 含有锋利物 医疗废物可引起接触个体的疾病或造成潜在的威胁 国际协议中有大量关于公共卫生和医

9、疗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 如 巴塞尔会议协议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2003年6月16日 国务院根据 传染病防治法 和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颁布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成为我国监督医疗废物的主要法律依据 为了贯彻实施该条例 卫生部发布了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二 医疗废物管理的内容 一 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主要包括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 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主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 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 兼 职人员 对本单位从事医

10、疗废物收集 运送 贮存 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 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 安全防护以及器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和登记管理利度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医疗废物流失 泄漏 扩散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 买卖医疗废物 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在非贮存地点倾倒 堆放医疗废物 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邮寄医疗废物 通过铁路 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二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主要包括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

11、 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 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并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应当在远离医疗区 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 设备 并设明显的警示标识 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 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产生的污水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 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三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 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 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活动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

12、存 处置设施 应当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运送医疗废物 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 消毒管理 消毒管理的范围为加强消毒工作及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的管理 防止疾病传播 保障人体健康 卫生部于1992年发布了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医疗 卫生 消毒服务和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的所有消毒药剂 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卫生用品生产 经营 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需要消毒的场所都属管理范围 国家对生产 经营 使用消毒药剂 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卫生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13、肺炭疽 艾滋病的疫源地 要在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消毒 或由当地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进行终末消毒 乙类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痢疾 伤寒与副伤寒 脊髓灰质炎 白喉等必须按照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 由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消毒处理 或由当地卫生防疫机构组织消毒 医疗卫生用品的消毒管理卫生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方可出厂 销售 生产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必须清洁 对人体无毒无害 凡经消毒灭菌后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卫生用品产品 要严格防止再污染 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 厂名 批号 消毒方法 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并附详细使用说明 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

14、注意事项等 经营一次性使用的医疗 卫生用品的部门 应当按照产品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和规定保存 运输 不得销售无厂名 厂址 批号 消毒标签及无有效期限或过期产品 法律责任 一 行政责任 一 行政处罚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 单位或个人有以下违法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视违法情节给予警告 限期改进 责令赔偿损失 或处以罚款 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 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二 行政处分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 有犯有相关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二 刑事责任刑法第330条规定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有下列情

15、形之一 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拒绝按照卫生行政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 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 污物 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拒绝执行卫生监督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 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 井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刑法第331条规定 从事实验 保藏 携带 运输传染病菌种 毒种的人员 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造成传染病菌种 毒种扩散 后果严重的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360条规定 明知自己患有梅毒 淋病等严重性病仍卖淫 嫖娼的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罚金 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