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2280120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A)(整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第四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题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题 A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含一 选择题 本题含 10 小题 每题小题 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每题只有分 每题只有 1 个正确选项 个正确选项 1 用一种试剂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和石英 下列试剂适宜的是 A 盐酸 B 硫酸 C NaOH 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2 光纤通信 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 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 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A 碳 B 石英 C 锗 D 硅 3 硅酸铜钡是当今用最新科

2、学技术才能合成的一种物质 然而现在发现 我国秦朝兵马俑用的一 种颜料竟是硅酸铜钡 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学说错误 的是 A 易溶于水 B 难溶于水 C 属于硅酸盐 D 属于复盐 4 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 CO2溶于水形成碳酸 SiO2难溶于水 B 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 高温下 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 CO2 D 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 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5 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A HF 溶液 B KOH 溶液 C 盐酸 D 水玻璃 6 在下列溶液中通入 CO2至过量 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 A 硅酸钠溶

3、液 B 氯化钡溶液 C 石灰水 D 漂白粉溶液 7 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 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 A Cl2 B HClO C Cl D H2O 8 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可使含杂质的氯气通过某特定的干燥管 此干燥管中装有 下列药品中的 A 五氧化二磷粉末 B 浓硫酸 C 饱和食盐水 D 碱石灰 9 稀硫酸中插一块铜片 加入下列物质后 可使铜片迅速发生反应的是 A 稀盐酸 B 硫酸钠晶体 C 硝酸钾晶体 D 氯化钠晶体 10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 Na2SO4 NaCl NH4 2SO4 NH4Cl 四种溶液区分开来 这种试剂 是 A AgNO3 B NaOH C BaCl2 D B

4、a OH 2 二 多选题二 多选题 每题 每题 3 分 共分 共 18 分 每小题有分 每小题有 1 2 个正确选择 若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 只给个正确选择 若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 只给 1 分 只要错一个零分 分 只要错一个零分 学 海 无 涯 11 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 NH3易液化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 与金属反应时 稀 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则稀 HNO3氧化性强于浓 HNO3 C 氨盐受热易分解 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 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D 稀 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12 欲迅速除去水壶底的水垢 又不损坏铝壶 最好选用 A 浓盐酸 B 稀硝酸 C

5、 冷的浓硫酸 D 冷的浓硝酸 13 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 N2与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NH3 B 硝酸工厂用 NH3氧化制 NO C 雷雨时空气中的 N2转化为 NO D 由 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14 下列所列各物质的用途中 不正确 的是 A 分子筛 吸附剂 催化剂 B 硅胶 干燥剂 吸附剂 催化剂载体 C 碳化硅 砂纸 砂轮 D 硅酸 粘合剂 耐火材料 15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盐酸具有挥发性 D 气体的溶解度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6 下面有关硅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硅原子既不易

6、失去电子又不易得到电子 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B 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 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 硅在电子工业中 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三 填空题 共三 填空题 共 24 分 分 17 16 分 将下列性质的番号 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 脱水性 B 强酸性 C 二元酸 D 氧化性 E 吸水性 1 将胆矾放入装有浓 H2SO4的干燥器中 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2 NaOH 与 H2SO4反应 可生成 Na2SO4和 NaHSO4这两种盐 3 在烧杯中放入蔗糖 滴入浓 H2SO4变黑 并产生大量气体 4 在稀 H

7、NO3中放入铝片就产生 NO 5 在稀 H2SO4中放入铝片就产生 H2 6 在冷浓 HNO3中放入铝片没明显现象 7 浓 H2SO4敞口久置会增重 8 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学 海 无 涯 18 8 分 用线段连接相关材料和用途 材料 用途 氧化铝陶瓷 制轴承 氮化硅陶瓷 通讯 光导纤维 高级耐火材料 压电陶瓷 点火器 四 分析题 共四 分析题 共 11 分 分 19 3 分 矿泉水一般是由岩石风化后被地下水溶解其中可溶部分生成的 此处所指的风化作用 是指矿物与水和 CO2 同时作用的过程 例如钾长石 KAlSi3O8 风化生成高岭土 Al2Si2O5 OH 4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 2 KAlSi3O8 2 CO2 7 H2O 2K 2 HCO3 4 H2SiO3 Al2Si2O5 OH 4 这个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 20 8 分 氮化硅 Si3N4是一种非氧化物高温陶瓷结构材料 粉末状的 Si3N4可以由 SiCl4的蒸气 和 NH3气的混合物反应制取 粉末状 Si3N4对空气和水都不稳定 粉末状 Si3N4遇水能生成一种 有刺激性气味 常用做制冷剂的气体和一种难溶性的酸 粉末状 Si3N4与空气接触能产生 N2和 另外一种物质 但是 将粉末状 Si3N4和适量 MgO 难熔 在 230 1 01 105Pa 和 185 的密 闭容器中热处理 可以得到结构十分紧密 对

9、空气和水都相当稳定的固体材料 1 写出由 SiCl4和 NH3制备 Si3N4的反应方程式 2 分别写出粉末状 Si3N4和 H2O 及 O2反应的方程式 3 为什么结构紧密的固体 Si3N4不再受 H2O 和 O2的侵蚀 五 实验题 共五 实验题 共 12 分 分 21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 H2SO4氧化成 CO2 选用下图所示仪器 内含物质 组装成实验装置 1 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 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填各接口字母 甲 乙 丙 丁 酸性 KMnO4 品红 澄清石 灰水 浓 H2SO4 木炭 A B C D E F 学 海 无 涯 接 接 接 2 仪器乙 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

10、验出 CO2 乙中 丙中 3 丁中酸性 KMnO4溶液的作用是 4 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 推断题 共六 推断题 共 5 分 分 22 有 X Y Z 三种元素 1 X Y Z 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 X 单质可以在 Z 的单质中燃烧 生成物为 XZ 火焰呈苍白色 3 XZ 极易溶于水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X 和 Z 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 每 2 个 X2分子能与 1 个 Y2分子化合成 2 个 X2Y 分子 X2Y 常温下为液体 5 Z 单质溶于 X2Y 中 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试写出其元素符号 X Y Z 以及化合物的分子式 XZ X2Y 七 简答题 共七 简答题 共

11、10 分 分 23 4 分 简述酸雨的成因 危害 提出防治酸雨的措施 24 6 分 有位同学只用了一个圆底烧瓶 带玻璃管的橡皮塞 橡胶管 酒精灯 少量的浓氨水 大烧杯及水 即做成了喷泉实验 你能否做成该实验 如何操作 运用了什么原理 若用稀氨 水是否也能做成该喷泉实验 学 海 无 涯 第四第四章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 每题一 选择题 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A 2 B 3 A 4 B 5 C 6 B 7 C 8 A 9 C 10 D 二 多选题 每题有一个或两个答案 全对得二 多选题 每题有一个或

12、两个答案 全对得 3 分 漏选得分 漏选得 1 分 错选不得分 共分 错选不得分 共 18 分 分 11 BD 12 D 13 AC 14 D 15 A 16 AD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17 16 分 1 E 2 C 3 A D 4 B D 5 B 6 D 7 E 8 B 18 8 分 材料 用途 氧化铝陶瓷 制轴承 氮化硅陶瓷 通讯 光导纤维 高级耐火材料 压电陶瓷 点火器 19 3 分 因为碳酸酸性比原硅酸强 较强的酸与较弱酸的盐反应可得到较弱的酸 20 8 分 1 3SiCl4 4NH3 Si3N4 12HCl 2 Si3N4 9H2O 3H2SiO3 4NH3 Si3N4 6O2 3S

13、iO2 2N2 3 因为在加压和加热条件下 Si3N4颗粒表面生成了 SiO2 与 MgO 一起形成 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21 12 分 1 A F E C D B 2 乙中出现白色沉淀 丙中品红未褪色 3 吸收 SO2 4 C 2H2SO4 浓 CO2 2SO2 2H2O 22 5 分 X H Y O Z Cl XZ HCl X2Y H2O 23 4 分略 只要能描述出与酸雨形成原因相关的知识点都能得分 24 6 分 答 只要能制得一烧瓶氨气 即可做成功该实验 具体操作 先向圆底烧瓶中加 入少量浓氨水 摇动烧瓶并加热 使浓氨水蒸发 烧瓶中充满氨气 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 紧烧瓶 并在玻璃管上连接好橡胶管 及时插入水中 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挤压橡胶管使水 进入烧瓶 瞬间即可形成喷泉 运用原理 NH3 H2O NH3 H2O NH3 H2O NH3 H2O 由于 NH3极易溶于水造成烧 瓶内外压强差较大 外压使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 稀氨水不易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