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269307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方向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不仅仅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四年学业当中所学所思所得,其总体水平更代表着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否。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即作为检阅本科生毕业成绩最后一环的毕业论文质量却持续走低。文科类毕业论文尤其如此。仅就笔者所在的文学院毕业论文现状而言,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很强的优势,但一谈及论文撰写多数同学表现出明显的迷茫。很多学生对论文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面对毕业论文时只能手足无措;更有一些学生投机取巧,东拼西凑甚或全文抄袭草草交稿了事。纵观笔者所在学院近几年的学生毕业论文选

2、题、写作的总体情况,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专业指导,使之在写作论文时能够了解学术规范,确立合适选题,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论文着重从如何写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论文这一角度入手,根据现有的学生论文状况,分析其选题角度、撰写方法等存在的诸种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选题方法 从2008年至2012年,文学院各届毕业生选择外国文学方向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比率由4.2%至9.1%不等。其中最低数据为2012届学生,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两个方向共377人,选择写作外国文学方向论文的仅有16人。最高数据为2010届学生,同样的两个专业共

3、284人,选择写作外国文学方向论文的有26人。单从数据来看,外国文学方向受学生关注较少,遭遇冷门。从指导学生论文以及平日上课跟学生交流时得到的信息反馈来看,造成此类情形的最大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外国文学的论文难度大,材料相比(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而言较少,甚至需要部分外文资料,为了避免麻烦,选择研究国内文学更为方便。但这也会造成另外一个窘境,即每年类似张爱玲研究、沈从文研究、李白研究、杜甫研究的论文数量极大,甚至同一指导老师手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大致相同的论题,因而造成撞车现象。如果能有更多同学对诸如外国文学、文艺理论方向感兴趣的话,这种撞车现象多少会有所减少。 当然,在选择

4、以外国文学方向为论文研究对象的学生论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笔者在对目前所能掌握的五年内文学院毕业论文进行了仔细调查后,将从如何选题这个角度探讨毕业论文的写作。 选题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一篇论文是否具有写作价值,是写作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最为艰难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好的选题才能造就好的论文,而在现有的汇总资料里,我们发现,学生在选题上往往较为保守,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去发现问题,因此造成了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陈旧,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写作价值和认识意义。笔者从学生论文中抽取了有代表性的题目,列举见下表: 表1:陈旧的论题 A1 2008届 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 A2 2008届 漫谈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

5、A3 2010届 此恨绵绵无绝期论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 A4 2012届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性格分析与命运解读 A5 2012届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凡是研究安娜卡列尼娜的,基本上不是论及安娜的爱情悲剧成因就是论及其人物形象;而分析简爱的,关注的中心多为简的爱情观;以呼啸山庄为论题的论文,则多从希斯克利夫形象入手,分析其命运与爱情。其他的论文中,包法利夫人、于连、斯嘉丽、苔丝轮番登场,而对他们的研究并未有任何新意,多数都是将前人的研究成果拿来做一番梳理、拼凑,只能沦为老生常谈。 那么我们的学生,在选择外国文学方向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时,选择什么样的论题才能开创出新意,使自己的论

6、文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呢? (一)新作家、新文本、新阐释 这里所谓的“新”,未必是开创式研究。因为我们写作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大学本科生,并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对之提出过高的要求无疑是不合理的。但在选择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时,如果能够尽量避开人们熟知的作家作品,而去选择一些知名度较小的作家作品,或许能有更宽阔的阐释空间。笔者从近五年学生毕业论文中选取了下表中几篇来做示例(此处仅对选题进行评价,论文写作质量高低未有涉及): 表2:有新意的选题 B1 2009届 清丽婉约与雅趣韧健枕草子与幽梦影比较 B2 2011届 白色巨塔人物群像分类研究 B3 2011届 浅析凯尔泰斯伊姆莱作品的反强权意

7、识 B4 2012届 论保罗奥斯特幻影书中的偶然性因素 B5 2010届 从福克纳的作品看其对待历史的态度 B6 2008届 在荒野中重生浅析热爱生命与野性的呼唤主题的互应性 从上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批评视野历来关注的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而是更多扩展到诸如清少纳言(B1)、山崎丰子(B2)、凯尔泰斯伊姆莱(B3)、保罗奥斯特(B4)等较少为读者所了解的作家身上,这样所作出的论文至少在选题上是很有新意的。 当然,经典作家、经典文本也并非不可以作为论题。只要找到新颖的角度,阐释出新意,也可以产生优秀的论文。例如B5和B6,一个论及福克纳,一个论及杰克伦敦,二位作家的研究论文不

8、可谓不多,但两篇论文都避开了学界讨论最多的话题,选择了较有新意的内容, 仅从选题上来看,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新的研究范围:比较文学的视域 很多同学认为比较类的论文容易写作,A作家与B作家、C作品与D作品比较一番其相同点及不同点,再总结论题,既容易凑字数,又仿佛比单一的作家作品研究“有学问”。 但实际上,比较研究的论文相当难做。比较文学的论文,首先要确定几个跨度: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只有有这样的先决条件,才能称之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文化研究、阐释研究等研究领域,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平行研究看上去相对容易操作,但据同学们写作的毕业论文现状来看,夏目漱石

9、与川端康成的比较研究(2011届毕业论文)、和比较研究(2010届毕业论文)不叫比较文学的论文,它们缺少比较文学的几个跨度,充其量只能算作简单的比附。 其次,在比较的视域中,被比较的双方,一定要有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否则二者的一般性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再者,比较文学的论文,如果在一番比较后没有得出任何有升华价值的结论,仅仅是将相同、不同列举出来的话,也是没有价值的。 以杨周翰先生的论文弥尔顿的悼亡诗兼论中国文学史里的悼亡诗1为例,论文以弥尔顿的悼亡诗入手,分析了中西悼亡诗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对诗歌类型产生的影响。中西悼亡诗的话题符合比较文学里的“可比性”,在比较的过程当中,有丰厚的文献资料作支

10、撑,最后又能得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结论。这样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比较文学论文。 因此,同学们在选择平行比较的论文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能有缜密的逻辑和丰富的文献资料,也可以做出相当出色的论文。例如,2011届王春强同学的毕业论文论在东西方现代化承继中的差异性以芥川龙之介和卡夫卡为例,不仅仅剖析了聊斋志异广泛流传及被国外作家承继的原由,进而又以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为例,深入研究两者对聊斋志异的继承以及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论文选题不仅新颖独到,且达到相当高度。论文首先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分析了聊斋志异被东西方接受的事实和产生影响的原因;继而从“本属文化圈内的现代性更新

11、”和“异域世界的现代性繁衍”两个方面对比了聊斋志异在东西方文化中产生的不同魅力,通篇论文紧扣“现代性”字眼,分析详尽而具有深度;在最后部分中,作者又将论题提升到“一部经典性的文学作品”“跨越世界的界限,跨越地域的限制”“获得永恒的生命”的高度,完成了一篇相当优秀的毕业论文。 总而言之,好的选题是一篇论文是否可写、能否成功的关键之处。在选题上,如果能够尽量选择新作家、新文本,或者使用新方法对经典文本进行阐释,也就在论文写作伊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撰写方法 诸如上文表1提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最大问题在于选题过于陈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其关键就在于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很

12、少有意识地去问个为什么。读作品时很多同学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角色,跟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而很少有人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思考其题外之旨、韵外之意。因此,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常常以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为研究对象,这样论点比较具体明确,论证起来范围不需要太广,操作难度上相对而言较为容易。接受阐释定见是一个很容易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却需要更深厚的阅读功底。只有对所研究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才有可能去寻找各方面的资料,在其中找到可以探讨的具有新意的论题。 即便仅仅是研究某位作家的某首诗歌,也必须对此位作家的生平资料、创作历

13、程、大部分作品和对其研究的现有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在掌握如上所述文献后,还需要论文作者有对材料的整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研究动向,接受新思想、总结新材料、使用新方法使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为发现新问题提供更大的可能。 以申丹教授的论文隐含作者、叙事结构与潜藏文本解读肖邦的深层意义2为例分析其选题价值。首先,此论文选题足够新颖,凯特肖邦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作家,国内对她的引介几乎为空白。这样的论题,自然可以说是开创国内研究新领域的尝试,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次,这篇论文虽然仅仅只是对一篇短篇小说进行分析,申丹教授却熟悉肖邦几乎所有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地分类,而对于学术史更是

14、如话家常。在掌握了这么多材料后,申丹教授认为以往学界对于肖邦的黛西蕾的婴孩的阐释是有误区的,由此提出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并展开论证。 因此,在写作论文之初,不要妄图省事,将眼光仅局限在要研究的对象上面,甚至连相关的学术资料都不去搜集和加以认真研读,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没有价值的陈词滥调。 还是回到上文提及的毕业生论文选题过于陈旧这一话题,以简爱研究为例,从2008届到2012届毕业生,有四位同学选择研究简爱,其题目如表3所示: 表3:关于简爱的毕业论文 C1 2008届 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 C2 2008届 浅析简爱 C3 2008届 “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形象的女权主义解读 C4 201

15、0届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爱情观 从图表3可看出,虽然近年来选择写简爱的毕业论文数量有所减少,但大家还是将论点集中于简爱的爱情观和对女性主义的贡献,这些早已是批评界的定论,可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阐释空间。早在1966年,英国作家简里斯(JeanRhys)就写作了小说藻海无边3(Wide Sargasso Sea),将人们的眼光引到隐匿在勃朗特文本中的另外一个女性形象伯莎梅森身上。在1979年,美国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 (Sandra Gilbert)和苏珊古芭(Susan Gubar)出版了论着阁楼上的疯女人(The Mad woman in the Attic)4则从理论上探讨伯莎梅森所代表的女性作家在表述女权主义观念时受到的时代的种种束缚。而我国学者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