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269303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2 苏教版(通用)(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新课程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以“猜想-验证-应用”为主线,重点放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巧。我在实施探究学习时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本节课我在教学上先借助特殊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猜测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一样呢?学生初步建立一个表象,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为后面的猜测和验证进行铺垫,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算出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推广到猜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从特殊三角形

2、过渡到一般三角形的验证规律。(2)引导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在问题前面是退缩还是前进呢?是要看老师如何有效的指引。我预先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些各式各样、大小各异的三角形,还有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同时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选用什么三角形,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第二:经过操作得到什么结论?使学生在操作上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分小组对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拼、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自主的、有积极性的。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反馈等过程真正经历了有效的探究活动。反思:对于这堂课

3、的困惑,我觉得在有效教学当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呢?教学设计在准备阶段,教师可能已预设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会如何回答等,老师都一一了如指掌。但真正在课堂实施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如在这节课上的练习环节,有一道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是40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在全班订正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很快就说出90度-40度=50度。其实在预设教案时,这种方法是最后才提到的,这个时候我只是赞同了他的做法,但并没有继续延伸。课后回想其实学生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掌握知识方面也有快慢之分,不能一概而论,既然学生先提出了简便算法而不是一般算法的时候,我就应该好好去把握这个有价值的情境,把学生聚焦在如何利用简算来解决问题。我完全可以让几位有同样做法的学生先说说,然后老师再进行小结,这样做既让学生在解题方法上得到扩充,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如在最后一道习题的处理上,因为那时离下课时间已不长了,我为了要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我选择把练习做完,但我还是看到了有部分学生面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这说明他们还不是很明白。如果在当时我果断的放弃这道练习,把它放在下节课,让学生有更充分时间去讨论和理解,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要把握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生成”的资源,如何加以好好的利用,这也是我在教学上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