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264659 上传时间:2020-05-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课件]培训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17课 谭嗣同 有感 1896年 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签订后 谭嗣同万分忧愤 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 他写下血泪的诗行 魏源的 海国图志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 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冯桂芬 冯桂芬 1809 1874 江苏吴县人 曾做李鸿章的幕僚 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 多次建议改革时政 重视经世致用之学 主张学习西方 采西学 制洋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本 李鸿章 洋人论势不论理 彼以兵势相压 我第欲以笔舌胜之 此必不得之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 各国通商传

2、教 来往自如 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 阳托和好之名 阴怀吞噬之计 一国生事 诸国构煽 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 19世纪40 60年代 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的失败 中国人首先看到了西方的般坚炮利 地主阶级从抵抗派到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 科学技术 这一时期地主阶级对西方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文明的层面 鸦片战后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怎样 有何特点 郑观应 郑观应 1842 1921 广东香山 今中山 人 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 参加洋务运动的活动 在 盛世危言 中大力宣扬西方议会制度 力主中国应实行政治制度的变革 实行君主立宪制 他的思想对后来康有为等维新派有很大的影响 泰西议院 合

3、君民为一体 通上下为一心 莫善于此 陈炽 庸书 议院 泰西各国咸设议院 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 民不可者不必强 制治固有其本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 议院 天下有公是非 亦即有公赏罚 而四海之大 万民之众 同甘共苦 先忧后乐 若理一人 上下一心 君民一体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 盛世危言 议院 19世纪70年代 早期维新派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 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主张设议院 开国会 实行君民共主制 进而学习西方君民共主制的政治制度 这一时期维新派为西方的认识已经由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从物质文明上升到政治文明 19世纪70年代后 早期维新派对西方的认识怎样 有何特点 想一想 为什

4、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 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的失败 中国人首先看到了西方的般坚炮利 随着对西方的了解 认识越来越多 越深刻 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深化 开始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 主张设议院 开国会 实行君民共主制 进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想一想 为什么会发生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到学习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变 这些思想家是怎样理解西方政体的 他们认为中国专制政治使君民上下相隔 西方政体万民共苦 上下一心 君民一体 而实际上 西方的议会制的本来意义是对君主 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约束 显然 他们没有真正了解西方政体的实质 康有为 梁启超 窃闻东

5、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 以国会立法 以法官司法 以政府行政 而人主总之 人主尊为神圣 不受责任 而政府代之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 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 合为一体 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 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 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 固为治强之计 然臣窃谓政有本末 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 无当也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 而采天下舆论 取万国之良法 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 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 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 三曰设待诏所

6、 许天下人上书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折 立宪政体 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 但 行之在十年以后 则定之当在十年以前 故采定政体 决行立宪 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 而不容稍缓者也 梁启超 立宪法议 维新派前后两种主张有什么不同 前者主张兴民权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制 后者主张有所缓和 不再提兴民权 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 转而主张尊崇君权 主张 以君权变法 实行开明君主制 这是政治上的 倒退 吗 康有为为什么这样做 是政治上的倒退 主要是为换取光绪帝对变法的支持 但他们缺乏政治经验 认为只要依靠光绪帝这个明君 就能变法 且能快变 所以放弃了立宪的主张 实行开明君主制 与君主立宪比 确是

7、一种倒退 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立宪的呼声越来越高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有三大好处 坚定清政府立宪信心 1906年清政府宣布 预备仿行宪政 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1908年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规定皇权至上 1911年 清政府成立以奕劻为总理大臣的 皇族内阁 预备立宪 的骗局彻底败露 二 清政府怎样走宪政之路 溥仪 皇族内阁 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清政府是怎样理解宪政的 请以50字加以概括 中国规制未备 民智未开 先行预备立宪 然后根据进步的迟速 再确定立宪 清政府的宪政是加强君主制的宪政 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评价清政府的立宪举措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符

8、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 有利于中国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 清政府立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 遏制革命运动 其结果引起立宪派的分化 加剧了各种矛盾 削弱了自身统治 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1912年1月28日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 孙中山 黄兴等参加临时参议院成立典礼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三 民国政府如何理解宪政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书影 1912年3月11日临时大总统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自由 平等的原则和三权分立的学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取得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 1913年宪法起草委

9、员会在天坛合影 1914年5月 袁世凯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无限扩大总统的权力 实际上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段祺瑞 1916年6月 段祺瑞宣布恢复孙中山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比较 钦定宪法大纲 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异同 异 1 从目的上看 前者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后者限袁权力 维护共和制度 2 从其内容看 前者强调皇权至上 君主专制 为加强君主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后者强调主权在民 实行内阁制和三权分立 确保民主共和政体 同 从实施的结果来看 两者均没有很好地实行 没有发挥其作用 四 为宪政流血 宋教仁 宋教仁 1882 1913 早年参与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 策划反清武装起义 事败后流亡日本 辛亥

10、革命中 他负责筹组中央临时政府 先后任南京政府法制院总裁 农林总长等职 1912年8月 他联合各党组建国民党 后被推为理事 代理理事长之职 1913年初 他在上海 南京等地参加竞选 主张成立责任内阁 制定民主宪法 反对袁世凯专权 为袁所忌 1913年召开国会前夕 被袁世凯指派刺客刺死 宋教仁遇刺时的照片 孙中山襟怀豁达 是容易相处的 天真的黄克强也好对付 顶难驾驭的 只有一个宋教仁 以暴动手段来抢夺政权我倒不怕 以合法手段来争取政权 却厉害得多了 袁世凯对杨度说的话 宋教仁遇刺原因 宋教仁积极组建国民党 重组责任内阁 限袁权力 实行政党政治 民主宪政 今国基未固 民福不增 遽尔撒手 死有余恨

11、伏冀大总统开诚心 布公道 竭力保障民权 俾国会得以确定不拔之宪法 则虽死之日 犹生之年 宋教仁死前给袁世凯发的电文 宋教仁对袁世凯的幻想 希望袁世凯开诚布公 保障民权 确保宪法 作公民保障 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 公真第一人 孙中山为宋教仁题的挽联 想一想 袁世凯为什么要刺杀宋教仁 宋教仁想通过组建国民党 召开国会 重组责任内阁 限袁权力 实行政党政治 民主宪政 妨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1 阅读本课材料 了解中国政治体制变革的基本史实 封建君主专制 君民共主制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课堂巩固 2 编写1911 1923年中国立法大事记 1912年3月 孙中山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5月 袁世凯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 1916年6月 段祺瑞恢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