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54664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的预防和健康宣教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的预防 发扬中医文化 Natural Balance 一 中风简介脑中风是一组脑组织因急性缺血或出血 而产生瘫痪 言语不利 肢体麻木 眩晕 恶心 呕吐 行走不稳 昏迷 甚至死亡的急性脑血管病 具有发病率高 致残率高 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卫生部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排序中 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 5倍 是日本的3 5倍 甚至高于泰国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我国脑中风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 6倍 脑中风不仅仅造成人类健康损害和生命威胁 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 经济和社会负担 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心肌梗死的10倍

2、脑中风危害十分严重 据统计 致死性脑中风占27 而大部分脑中风病人存活且遗留瘫痪 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 我国学者研究表明 我国复发性脑中风的比例高达37 40 25 33 脑中风患者将在3 5年内再次发作 这些数据都反映了脑中风危害的严重性 一 中风简介缺血性中风 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脑梗塞 包括脑血栓 脑栓塞 是脑中风中最常见的类型 原因为脑供血动脉内形成血栓或者被来自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所堵塞 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 坏死 脑组织主要是靠它的供血动脉运送新鲜血液 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脑组织 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挽回 缺血半暗带 是关键 一旦动脉发生堵塞 脑细胞便不能产生足够

3、的能量 核心区域的脑细胞一般在几分钟内就会停止工作 并很快坏死 脑细胞一旦坏死则不可修复 那么 在核心区域周边有一个区域 医学上称其为 缺血半暗带 该区域的脑细胞在缺血发生以后暂时处于过渡期 如果能及时恢复血运 脑细胞可以存活 而如果继续缺血则可能发生脑细胞坏死 我们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抢救的重点也就是要挽回这部分 缺血半暗带 的脑细胞 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 而不至于发生坏死 溶栓应在中风最初的3小时内 促使这部分 缺血半暗带 脑细胞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溶栓治疗 使血栓溶解 动脉重新开放 血流顺利通过 但溶栓的时机是有限的 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窗 即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最初3小时内 大部分

4、患者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3 6小时部分患者可能有效 即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 脑组织功能不会严重受损 后遗症很少或无 如超过6小时再进行溶栓治疗则意义不大 此时脑细胞已经发生不可逆性坏死 所以 提醒广大患者如果一旦出现肢体瘫痪 言语不利 偏身麻木 眩晕 恶心 呕吐 行走不稳等脑中风症状 一定不要在家等 靠 应该立即呼叫120 急来医院诊治 为溶栓治疗提供时间保证 遗憾的是 由于诸多原因 目前 我国99 的患者在3 6小时内都不能到达医院而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 即使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早期溶栓率仍然相当低 希望通过更多的宣传 让普通人群对脑中风防治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从而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溶

5、栓治疗 减少致残和死亡 脑中风的预防更为重要 相比脑中风的治疗而言 对于脑中风的预防更为重要 早在1500年前药圣孙思邈在其 千金要方 中就提出 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为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为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高危人群进行普遍筛查 并推广ABCDE防控策略 A 抗栓治疗 B 控制血压和体重 C 降低胆固醇 戒烟 开展支架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D 控制糖尿病 饮食调整 E 健康教育 体育锻炼 定期查体 即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治疗和教育 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惠及广大民众 早筛查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对于已有脑中风基础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来讲 及早筛查出病因及病变程度

6、 并予适当的干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风重要原因之一 在以往的脑血管病防控工作中 我国人群普遍重视了对高血压的控制 随之脑出血的患病率在减少 但对导致缺血性脑中风重要原因之一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认识和重视不足 因此 大量缺血性脑中风前期患者未被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的干预 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方法较简单 其实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方法比较简单 且费用低 颈部动脉血管B超检查就可发现绝大部分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患者 并可判定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 狭窄严重者易发生 二 中风剖析1 中风的危害性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其发病和死亡率已跃居疾病谱的前三位 中风具有

7、高发病 高死亡 高致残及高费用等特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我国的中风发病率将继续上升 中风发病前往往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一旦发病 重者偏瘫或死亡 幸存者约75 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而且有1 4以上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后1 5年内会再次发生中风 每次急性发病住院治疗的费用高达数万元 中风的危险因素 2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中风 与中风发生有关的因素通称为危险因素 国内外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长期 深入的研究并将中风的危险因素归纳为如下3类 第一类 无法改变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年龄 性别 种族或民族 家族遗传史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加 男性高于女性 黑人高

8、于白人 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生中风 家庭成员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增加 第二类 可以改变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脂 吸烟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等 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 上述因素可以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增加 但经过控制或合理治疗后 发病的可能性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第三类 有望改变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肥胖 体力活动少 高脂饮食 酗酒 血液高凝状态等 这些因素经过控制或治疗后有希望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下降 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低于75分是中风的高危人群 具有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人群通称为易患人群 国内最新的研究发现 在上述易患人群中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测

9、约30 35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异常 表现为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低于75分 这些个体中风的危险性增大 他们是中风的高危人群 3 为什么会发生中风 绝大部分中风事件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脂 肥胖 颈动脉狭窄 吸烟和家族遗传等中风易患因素的综合作用 会导致脑血管的动脉硬化 病变较轻 进展速度较慢者 不会出现明显的脑供血不足 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较小 病变较重者 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狭窄或形成小动脉瘤 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时 会在脑动脉内形成血栓 造成脑梗死 缺血性中风 或者脑动脉破裂 造成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 此外 还可因脑血管先天性动脉瘤或畸形造

10、成血管破裂而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也可因心脏或动脉内血栓脱落而造成脑栓塞 4 中风的预测中风发生 从表面现象看似乎是偶然事件 实际上是脑血管长期受损害的必然结果 因此 了解和掌握脑血管受损害的程度 可以预知中风发生的风险 针对受损的脑血管进行治疗 可有效预防中风发生 脑血管损害 结构损害 功能损害 脑血管的损害表现为结构损害和功能损害 结构损害是指脑血管动脉硬化而形成血管狭窄或小动脉瘤形成 功能损害是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和血液动力学异常 脑血管结构损害的检测需要进行脑血管造影才能明确 由于该检测方法有创伤 检测复杂 昂贵 而且具有一定风险 对于大部分人不适用 而脑血管功能可以通过无创伤的方法进行

11、检测 常用的检测仪器有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仪和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测仪 前者的检测指标较全面 而且具有反映脑血管功能的综合指标 因此 该检测手段更为适用 脑血管功能积分可反映中风发病风险 临床上患有短暂脑缺血发作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脂 肥胖等中风相关疾病的患者应进行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 通过检测 能够直接获得定量反映中风发病风险的脑血管功能积分 75分以下者应引起重视 正常人积分值为75分以上 50 75分为轻度异常 25 50分为中度异常 25分以下为重度异常 积分值越低 脑血管功能损害越重 中风发生的风险也越高 通常 75分以下者应引起重视 进行必要的预防 三 中风预防中风的预防应分

12、两个层次进行 即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 一般预防中风的一般预防主要是针对大众人群 尤其是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易患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积极治疗 以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1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在生活中 某些生活行为因素与中风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如吸烟 过量饮酒 高脂饮食 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 针对这些因素 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采取措施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如吸烟者应戒烟或限制吸烟量 饮酒应适量 避免过量饮酒 饮食成分中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 多吃水果 蔬菜 鱼类 豆制品和乳制品 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 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 保持

13、乐观的心态 避免过度劳累 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2 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风是在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病 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 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 当脑血管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 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因此 一旦发现自己有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 即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 例如 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医师的建议 调整好血压水平 将血压调整至140 90mmHg以下 心脏病 糖尿病 高血脂 颈动脉狭窄和肥胖等患者也应到医院就诊 根据专科医师的意见进行治疗和控制 并制定相应的中风预防方案 上述措施是中风预防的基础 可延缓脑血管功能受损的进程 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有不同程度

14、的降低 重点预防中风的重点预防则是在一般预防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 从中风的易患人群中筛选出高危个体 进行重点的干预 1 检查脑血管功能 评估中风发病风险 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是一种无创伤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 脑血管功能积分能够定量评价脑血管的功能状况和中风发病的风险 正常人为100分 75分以下时提示脑血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分值越低 中风的可能性越大 积分越低发病风险越高 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 当积分值降低到75分以下时 13 的人在5年内发生中风 中风的风险是正常同龄人的7倍 当积分降低到25分以下时 平均每5个人中有1人发生中风 中风发病风险是正常同龄人的14倍以上 当脑血管功

15、能积分降低合并有高血压时 中风的发病风险更高 重点预防2 合理进行药物预防 当脑血管功能受到损害时 即积分值在75分以下 除了按专科医师的建议治疗中风相关的疾病外 还应进行药物预防 目前肯定有效的药物有 阿司匹林 国外研究认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300mg 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降低 但只能降低14 左右 祥鹤脑安 国内研究证实 每日服用祥鹤脑安进行预防 能使中风发病风险降低50 以上 服药量可参考脑血管功能积分 50 75分 每日2 4粒 25 50分 每日4 5粒 25分以下 中风的发病风险很高 每日需要服用5 6粒 他汀类药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 他汀类药如普伐他汀 辛伐他汀等降脂药 也具

16、有一定的防止中风发病的作用 其他 其他药物预防中风的效果不甚明确 可根据医师的建议选用 3 按时复查脑血管功能 当您按上述方法进行中风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重点药物进行预防时 每年应复查脑血管功能1 2次 若脑血管血流量 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功能积分等指标上升提示防治效果良好 否则应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对于已经发生过中风的患者 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 要预防中风的复发 预防再发的措施与上述预防首发的措施基本相同 4 扩展检测 患者通过颈部听诊就可发现 通过对颈动脉状况的筛查 既可对狭窄不甚严重的患者及早给予行为指导或药物 对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血管管腔狭窄程度 70 的患者 进行介入治疗 放入支架 对患者创伤小 疗效可靠 是目前推荐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5 中风的原因很多 总结起来 各类原因有 1 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症 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中风病因 以年龄大的病人为多 2 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常见于较年轻的病人 3 各种血管炎 包括结核性 风湿性动脉炎 结节性 红斑狼疮性动脉炎 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4 各种心脏病 如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 心房颤动等 5 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