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23126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频公开压力与情绪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压力与情绪 主讲 刘凤林教授单位 佳木斯大学 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 专题 唉声叹气 崩溃倒下 我太累啦 有人从容自如泰然前行 有人不堪重负崩溃倒下 面对压力众生百态 据媒体报道 1991年1月 作家三毛 陈懋平 女士自杀 时年48岁 2003年4月 张国荣跳楼弃世 时年46岁 2007年4月 23岁的韩裔学生赵承熙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内疯狂扫射200发子弹 33名学生遇难 2009年8月 浙江卫视当红新闻主播 铁人 梁薇心脏病突发去世 年仅28岁 没有压力的生活 将会怎样呢 自杀 攻击 过劳死 触目惊心 请您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 什么是压力 心理学认为 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 由于

2、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定义表明 压力是个体的 适应性活动 压力是个体的 身心紧张状态 压力是个体的 主观体验 解读一 压力是个体的适应性活动刺激 引起个体反应并需要个体适应的事件叫刺激 生活事件 刺激 生活事件 诱发压力 压力源 说明 没有压力的生活将会变得单调 枯竭 僵化 结论 生活需要压力 刺激 解读二 压力是个体的身心紧张状态当个体对刺激 生活事件 适应困难时 就会出现身心紧张状态 产生压力反应 应激 压力反应 应激 是一种身心非特异性反应 说明 个体对刺激 生活事件 适应困难时才会产生身心反应状态过度 持久的身心非特异性反应 将导致个体出现身心障碍 结论

3、 压力随处存在 没有觉察到压力是因为没有 适应困难 的发生 过度 持久的压力具有破坏作用 解读三 压力的反应属于个体的 主观感受 相同的压力事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产生的压力不同 个体对自身的应对能力的预期决定压力的大小 说明 不是每个个体面对刺激 生活事件 都会产生压力反应 结论 压力反应作为主观体验是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 管理压力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 二 个体经历的压力源 家庭压力源 包括夫妻关系 家庭财务 子女教养 赡养老人 空巢等 例如 夫妻矛盾 离婚 再婚 孩子不听话 老人生病 亲人离世等 情绪压力源 又称内部压力源 包括恐惧 焦虑 愤怒 哀伤等 例如 担心被解雇 考试不通过 孩子会生病

4、别人看不起等 社会压力源 包括人际交往 道德规范 文化习俗 约会 聚会或演讲 例如 人际沟通障碍 邻里关系紧张 应酬过度等 变迁压力源 包括迁居 换工作 独居 结婚 生孩子 旅游等 例如 乔迁新居的不适应 对新工作环境的陌生等 工作压力源 包括工作环境 升职晋级 工作任务 出差 表扬与批评 惩罚 失业 停职 辞退等例如 完成任务困难 升职晋级手足 被辞退等 化学压力源 包括吸烟 酗酒 药物滥用 吸毒等 例如 酒精中毒 尼古丁中毒 吸毒成瘾等 决策压力源 包括择业 择偶 投资 购物 捐赠 义工等例如 投资风险的不可预测性 择偶标准的不确定性等 身体压力源 包括饥渴 性 睡眠 劳累 怀孕 疼痛 疾

5、病等 例如 睡眠质量差 过度劳累 经常患病等 环境压力源 包括噪音 污染 空间不足 过热或过冷等 例如 持久噪音引起的焦躁 休息空间狭窄导致憋闷感 持续高温引起机体不适等 灾害压力源 包括地震 洪水 火灾 海啸 台风 瘟疫 干旱 车祸 失窃等 例如 物品被盗 遭遇车祸受伤 暴雨导致物品被淹等 我将遇到什么问题呢 太重啦 三 压力的影响 压力水平 身心状态 图2 1压力与身心状态的关系 一般范围 低压范围 高压范围 身心健康 解读 一 适度压力具有积极作用表现为 调整机体状态 为行动做准备 激活机体能量 提高机体免疫力 提高心理兴奋性 努力完成任务 提高活动速度与效率 实现目标 二 过度压力具有

6、破坏作用 心身疾病精神障碍社会适应障碍 心身疾病 1 心血管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因性晕厥 2 消化 溃疡 便秘 肝炎 胆囊炎 胰腺炎 3 呼吸 哮喘 过度换气综合症 神经性咳嗽 4 神经 脑卒中 癫痫 神经性或紧张性头痛 5 内分泌 糖尿病 甲亢 肥胖病 心因性多饮 6 泌尿生殖 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 产后抑郁症 7 肿瘤 胃癌 肝癌 肠癌 食道癌 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物质滥用及依赖性与性别认同障碍 社会适应障碍 人际关系障碍品行障碍环境适应障碍社会退缩 结束语 英国心理学家贝弗利警告说 过度疲劳的人是在追求死亡 专家预测 如果不采取行动 减轻压力 调节情绪 精神和行为失调增加的速度在未来的20年内将会超越公路意外 艾滋病和暴力等危害 成为早逝和失去工作能力而无法工作的主要因素 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