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技术 ( PR FLEX 20®沥青混合料 ) 使用手册 1 目 录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技术介绍 ................................................................................. 2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实验方法 ..................................................................... 3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 施工指南 ................................................................................. 4 2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 技术介绍 ( PR FLEX 20®添加剂 ) 一、 概述 PR 沥青砂 应力吸收层 铺筑于 半刚性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水泥桥面与沥青铺装层之间 ,厚度为 2cm 左右 通过在沥青砂混合料中添加 PR FLEX 20®高粘度添加剂, 提高混合料抗裂、抗拉、抗剪特性,能够有效防止反射裂缝向上传递,防止水向下渗透进入路基。
二、 材料基本性能 材料 的基本性能 PR FLEX 20® 添加剂 形态 固体、颗粒状 粒径 2~4mm 颜色 黑色 存储 常温下可长时间储存 掺量 PR FLEX 20 的建议添加量为 沥青质量的 9% 沥青 无特殊要求,满足当地气候、交通条件以及公路等级的道路石油 沥青即可 集料 满足规范要求的常见石料 *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选择掺量 3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 混合料 实验方法 PR FLEX 20®沥青混合料的 室内实验方法、步骤与马歇尔试验方法相同,但在拌和温度和时间上 按照以下 要求 严格控制 级配范围 建议 油石比 : 9%~10% PR FLEX 20®高粘度添加剂建议用量:沥青质量的 9%(内掺) PR 沥青砂混合料级配范围( AC-5) 筛孔 (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通过率 (%) 100.00 90~100 60~75 38~55 25~40 15~28 8~18 6~10 试件成型步骤 1. 将集料放入烘箱内,加热至 180℃ ~185℃ 并保持恒温; 2. 预先加热拌和锅; 3. 将按比例配制好的矿料与 PR FLEX 20®同时加入拌和锅内进行干拌,时间不少于 120s; 4. 将加热好的沥青加入拌和锅内,再湿拌 120~180s; 5. 加入已加热的矿粉再拌和 60~90s, 总拌和时间控制在 300~ 390s,不得低于 300s; 6. 拌和完成后,将混合料立即装摸制件,剩余部分可放入烘箱内保温备用; 7. 成型温度不低于 165℃ ; *其它试验温度及环节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 2011)的要求进行操作。
实 验温度 集料加热温度 ( ℃ ) 沥青加热温度 ( ℃ ) 矿粉加热温度 ( ℃ ) 拌和温度 ( ℃ ) 成型温度 ( ℃ ) 70# 沥青 180~185 155~165 180 180~185 ≥165 90# 沥青 150~160 4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 施工指南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施工要求与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中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方法基本相同,但在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控制好指标,以便充分发挥 PR沥青砂应力吸收层的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施工前准备 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加铺 1. 旧路面病害处理 - 不作处理 – 单点 实测弯沉值 Lr≤ 14 - 钻孔压浆处理 – 单点实测弯沉值 14< Lr≤ 40 - 换板(整块破碎,处理基层) - 单点实测弯沉值 Lr> 40 - 一般性处理 – 出现裂缝、边角破损、接缝损坏、轻度错台、沉陷等 病害处理完成后,对路面采用专门的机械进行拉毛处理,以 清除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硬化层,并为沥青加铺层提供良好的层间结合力拉毛时下刀深度控制在 5~10mm 之间,拉毛后要求断面均匀、刻槽深浅一致。
2. 洒布粘层油 对于拉毛过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浮尘、杂物要认真清除,建议用水冲洗干燥后,洒布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 纯沥青 用量为 350g/m²,残留物含量 以 65%为基准 洒布需均匀,边角位或漏洒处可人工补救 洒布后围蔽交通,待其完全破乳后再施工应力吸收层 用于新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 在铺筑半刚性基层 后,需对半刚性基层进行养生 28 天 - 在铺筑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前,先洒布乳化沥青 ,沥青用量为 350g/m²,残留物含量 以 65%为基准 ,待完全破乳后再 施工应力吸收层 5 用于水泥桥面铺装 1. 桥面板 处理: - 混凝土桥面板应平整粗糙,干燥整洁,不得有浮浆、尘土、水迹、杂物或油污等 -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面宜进行打毛处理;特大桥、重要大桥桥面宜进行表面喷砂处理 - 当混凝土桥面需要设置调平层时,调平层厚度不宜小于 80mm,且应按要求设置钢筋网;纤维混凝土调平层厚度不宜小于 60mm - 调平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梁体一致,并应与桥面板结合紧密 - 当调平层厚度较薄时,可用沥青混合料或通过加厚下面层进行调平。
2. 底涂 层 - 在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 施工前需在水泥桥面板上铺筑底涂层 - 铺筑结构中的底涂层是具有良好粘结能力的改性乳化沥青或溶剂型改性沥青类黏结剂材料等底涂层设置的目的是加强防水层与混凝土板的层间粘结力,加强防水层的防水功能 - 根据天气情况,施工温度不宜低于 10℃气温较高,底涂层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喷洒防水底层后应立即撒布一层洁净的尺寸为 3mm~ 5mm 的石屑作保护层,并用 6~ 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 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跟着铺筑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 若气温较低时,需要提前一天洒布,但这样做容易产生污染,需提前做好现场管理,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 沥青 砂 混合料的拌和工艺 PR FLEX 20®的添加: 采用直接投入法,烘热的石料称量完毕投入拌和锅后迅速投入 PR FLEX 20®添加剂进行干拌少量的试验段可采用人工通过拌和锅观察孔投入,大量使用可通过自动添加设备进行添加 拌和工艺: 烘热的石料称量完毕投入拌和锅后,迅速投放适量的 PR FLEX 20®添加剂与石料拌和,干拌时间控制约为 20-25s;然后喷入沥青,适当拌和后再喷入矿粉,湿拌时间以沥青能均匀裹敷矿料为度,约为 25-35s。
总拌和时间一般为 50s 以上 注意事项: - 混和料中细集料所占比重相当大,所以盛放 0~ 3mm 石灰岩与细砂的冷料仓库配有振动装置,以防止细料拱住,不能连续均匀下料,并适当提高振动频率与振动持续时间 - 混和料中细集料过多,在通过 5mm 与 7mm 筛网时,易堵塞筛孔,若发现计量较慢而又出现溢料时,则要检查筛网了 6 沥青砂 混合料的 摊铺 - 摊铺速度: 2m/min - 摊铺前熨平板需充分预热至 100℃ 以上 - 路幅大于 8m 时宜采用 2 台 摊铺机同步零距离摊铺 - 纵向的接缝应该重叠、互搭 , 重叠宽度最少 20cm施工缝须与原水泥混凝土板接缝错开 30cm 以上 - 常规摊铺温度为 120℃ ~ 175℃ 175℃ 以上可能导致混合料出现推挤 , 120℃ 以下可能导致混合料出现开裂 - 气温低于 10℃ 不得摊铺 , 雨后 24h 以后方可摊铺 沥青砂 混合料的 的 碾压 采用满足路面压实要求的钢轮压路进行碾压,压路机需紧跟摊铺设备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的建议碾压方案如下: 碾压顺序 压路机类型 碾压遍数 碾压速度 ( km/h) 碾压 8~ 10t 钢轮压路机静压 4~6 遍 3 - 第一个压路机尽可能地靠近摊铺机 , 如果混合料有开裂现象 , 压路机应该退回直到开裂停止 - PR 沥青砂应力 混合料 由于较 薄层 , 降温 较快 , 一般在环境温度> 10℃情况下,在 30min内需完成碾压,当气温较低或有风条件下,碾压时间还应进一步缩短 - 宜选用 8~ 10t 吨刚轮压路机,碾压 4~6 遍即能够达到常规足够的密度 - 在碾压时宜采用静压法紧跟摊铺机碾压 , 不宜用胶轮压路机 , 以免路面泛油或振坏 - 压实度需达到理论最大密度的 97%士 2% - 合格的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在最后一遍压实后 , 路面结构紧密 , 每隔几米应出现油斑或轻微的油带 , 如果不出现表明用油量偏低;如果大面积出现油斑 , 则表明用油量偏大 - PR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在碾压过程中或压实完成后 (连续高温 ),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的水分,铺层可能出现小的水 (气 )泡。
因此,碾压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是否出现气泡,发现气泡立即刺破,放出水蒸汽,也可用压路机碾压去除 开放交通及 后续施工 当沥青砂应力吸收层路表温度< 40℃后即可开始上面粘层的铺装及施工 沥青砂应力吸收层与沥青层之间的粘层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 纯沥青 用量为 350g/m²,残留物含量 以 65%为基准 待其完全破乳后, 可进行沥青层的铺筑 7 施工温度控制 工序 施工温度( ℃ ) 基质沥青加热温度 160~ 165℃ 集料加热温度 180℃ ~ 185℃ 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 ~ 175℃ 混合料运至现场温度 不低于 165℃ 混合料贮存温度 降低不得超过 10℃ 废弃温度 195℃ (黄烟、发乌) 摊铺温度 不低于 165℃ 初压温度 不低于 160℃ 碾压终了温度 不低于 120℃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