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217065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68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学者的使命和人的使命.doc(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讲论自在的人的使命 今天我开始作的这些演讲的目的,有一部分你们大家都已知道。各位 先生,我想回答,或者毋宁说,我想让你们自己回答下列问题:学者的使命 是什么?学者同整个人类及其各个阶层的关系怎样?他用什么手段才能最稳 妥地完成自己崇高的使命? 学者之所以为学者,仅仅是由于学者不同于其他的非学者;学者的概念 是通过比较,通过他同社会的关系而产生的,这种社会不仅指国家,而且一 般也指有理性的人们的任何结合,这些人在生存空间里相互毗邻,因而彼此 相关。 由此可见,这样的学者的使命,只有在社会里才是可以思议的;所以要 回答学者的使命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回答另一个问题,即社会的人的 使命是什么

2、。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又必须先回答另一个更高深的问题,即自在的人的 使命是什么?所谓自在的人就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仅仅被想象为是人,是 仅仅按照一般人的概念加以想象的;这种人是孤立的,没有任何结合,在他 的概念里必然不包含任何结合。 当然,我现在无需证明,即可对你们说,全部哲学,一切人类的思维和 学说,你们的整个研究工作,特别是我想要分别向你们报告的一切,其目的 无非都在于回答上面已经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回答最后的那个最高深的问 题,即一般人的使命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他才能最稳妥地完成这一使命? 对此,你们当中的许多人无疑早已作出了证明;其他人虽然感觉还很模糊, 但并未因此而没有什么强烈感觉。

3、预先假定一种完整的哲学,即一种彻底详尽的哲学,虽然不是为了能感 觉到这个使命,然而却是为了对这个使命有一种清楚的、明白的和完全的认 识。自在的人的这个使命也就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各位先生,您们知道, 要是我不能在这一课程中把全部哲学阐述清楚,我就不能在这个课程中完全 由哲学根据中推断出我要讲的内容。但是,我能把我要讲的内容建立在你们 的感觉基础上。同时你们也知道,学者的使命是什么,或者说,最高尚、最 真诚的人的使命是什么将来会表明这二者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我想在 我的公开演讲中回答的问题是全部哲学研究的最后的课题;反之,一般人的 使命是什么,这个我想在我的私人演讲中加以论证,而今天只想简单提示一

4、下的问题则是全部哲学研究的最初的课题。现在,我就来回答上面提出的问 题。 人的真正精神,即完全自在的、孤立的、与自身之外的某物毫无关系的 纯粹自我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回答的,更确切他说,这个问题包 含着一种自相矛盾。诚然,认为纯粹自我就是非我我把被想象为自我之 外存在的、有别于自我的、与自我对立的一切东西称为非我的一种产物, 这是不真实的、依我看,认为纯粹自我就是非我的一种产物这个命题可能表 现一种完全同理性矛盾的先验唯物论;但是,认为除非在自己的经验规定性 中,自我既永远不会自己意识到自己,也不会被意识到,而这些经验规定性 又必然以自我之外的某种东西为前提,这倒确实是真实的,而且在自

5、我所在 的地方将会得到严格证明。就连人的身体人称之为自己的身体也是 自我之外的某种东西。除了这种联系之外,人从来就不可能成其为人,而是 某种对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的东西,如果我们还能把这样一种根本不具备 思想的东西称为某种东西的话。因此,考察自在的和孤立的人,并不意味着 在这里或在任何地方把人仅仅看成纯粹自我,认为人与其纯粹自我之外的某 种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反之,这样考察人仅仅意味着把人想象为与其同类理 性生物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人是这样被想象的,那么他的使命是什么呢?按照人的概念他作为 人所具有的本质这种本质在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中正是非人所不具备的 是什么呢?他同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中不称为人的一

6、切东西又何以区别呢? 我应当从某种肯定的东西谈起。因为我在这里不可能从“我在”这个绝 对肯定的原理出发,所以我必须同时提出一条原理作为假设,而这条原理不 可磨灭地存在于人的感觉之中,它是全部哲学的结果,可以严格地加以论证, 而且我将在我的私人演讲里予以严格论证。这条原理就是:既然人确实有理 性,所以他就是他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说,他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某种别 的东西应当存在,反之,他之所以完全存在,是因为他应当存在;他的单纯 存在是他的存在的最终目的,或者在同样的意义上说,人们绝不能毫无矛盾 地探求他的存在的任何目的。他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存在。人应当仅仅被 视为理性生物,就此而言,绝对存在的这

7、种特性,为他自己而存在的这种特 性,就是他的特性或他的使命。 但是,人不仅具有绝对存在、纯粹存在,他还具有这种存在的特殊规定; 他不仅存在,而且他也是某种东西;他不仅说“我在”,而且还说我是这个 或那个。就他是一般存在而言,他是理性生物;就他是某种东西而言,他又 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予以回答。 他之所以为他所是的东西,首先不是因为他存在,而是因为在他之外有 某种东西。经验的自我意识,也就是对我们赋有的某种使命的意识,正如我 们在上面已经说过和将来在适当地点也将证明的那样,除非以某种非我为前 提,是不可能成立伪。这种非我必定影响经验自我意识的受动能力,我们 把这种能力叫做感性。因此,人就其

8、为某种东西而言,是感性生物。但是按 照上面所说的,他同时也是理性生物,他的理性不应当为他的感性所取消, 反之,两者应当彼此长期并存。在这二者的结合当中,上面所说的人之所以 存在是因为他存在的那个原理就变成了如下的原理:人之所以应该是他所是 的东西,完全是因为他存在,也就是说,他所是的一切,应该同他的纯粹自 我,同他的纯粹自我性相关联;他之所以应该是他所是的一切,纯粹是由于 他是一个自我;而且因为他是一个自我,所以一般说来,他根本不应当是他 所不能是的东西。这个迄今还不清楚的公式马上就会解释清楚。 纯粹的自我只能从反面加以设想,只能被想象为非我的对立面,因而只 能被想象为完全绝对的单一性,而非我

9、的特性则是多样性;纯粹的自我总是 同一个东西,而且永远不会是别的东西。因此还可以把上述公式表达成:人 应该永远自相一致,而绝不应该自相矛盾。这就是说,纯粹自我绝不会自相 矛盾,因为他自身没有任何差异,而永远是同一个东西。但经验的、由外在 事物决定的和可以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自我则会自相矛盾;经验自我不是按照 纯粹自我的形式决定的,不是自己决定自己的,而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这 就是经验自我经常自相矛盾的一个确实标志。但这是不应当有的情况,因为 人本身就是目的,他应当自己决定自己,绝不应当让某种异己的东西来决定 自己;他之所以应当是他所是的东西,是因为他希望成为这种东西,而且应 当希求这种东西。经验自

10、我应当具有它能永远具有的那种情绪。因此,我可 以把伦理学的根本原理用下列公式表达出来:你要这样行动,就是把你的意 志的准则能够想象为你自己的永恒规律。这是我为了解释这里讲的问题而附 带说明的一点。 所以,一切有限的理性生物的最终使命,就是绝对自相统一,始终自相 同一,完全自相一致。这种绝对同一就是纯粹自我的形式,是纯粹自我的唯 一真实的形式;或者更确切他说,那个形式的表现是在同一性的可思议性基 础上被认识到的。但是,哪种规定能够被想象为永久的,哪种规定就符合于 自我的纯粹形式。大家切不可模梭两可地、片面地理解这一点。不仅意志应 当始终自相一致只有在伦理学中才谈到意志而且人的全部力量都应 当符合

11、于完全的同一性,都应当彼此协调一致,而这些力量本身仅仅代表一 种力量,只是在运用于各种对象时才有区别。 但是,我们的自我的经验规定至少绝大部分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是取 决于我们之外的某种东西。不错,意志在自己的范围内,也就是在自己所能 涉及的各个对象的范围内,在人知道了这些对象以后,象在适当的时候将会 严格证明的那样,是绝对自由的。但是,感觉和以感觉为前提的表象则是不 自由的,而是取决于自我之外的事物,这些事物的特点完全不是同一性,而 是多样性。然而,如果自我也在这方面应当始终自相一致,那么自我就必须 力求直接影响那些决定人的感觉和表象的事物本身;人必须设法改变事物的 形态,使事物本身同他的自

12、我的纯粹形式相一致,从而使那些取决于事物性 状的事物表象也同这个形式相一致。然而这样改变事物的形态,即事物应当 按照我们关于它们的必然概念而存在,单靠纯粹的意志是不可能的,而且还 需要有一定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是通过锻炼获得和提高的。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理性还没有觉醒的时候,由于事物对我们 所自然而然地信赖的自我具有毫无阻碍的影响,我们的可以由经验决定的自 我本身就接受了一定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不可能符合子我们的纯粹 自我的形式,因为它们来源于我们之外的事物。为了消灭这些曲折变化,在 我们面前再现原来的纯粹形态,单靠纯粹意志同样是不够的,而且我们还需 要那种通过锻炼获得和提高的技能

13、。 我们之所以获得这种技能,一方面是为了抑制和消灭在我们的理性和我 们的主动感觉醒以前产生的我们固有的错误意向,一方面是为了改变我们之 外的事物的形态,按照我们的概念变更它们;依我看,获得这种技能就叫做 文化,获得一定程度的这种技能同样也叫做文化。文化只有程度的不同,但 是文化程度可以表现为无止境的。如果人被看作是有理性的感性生物,文化 就是达到人的终极目的、达到完全自相一致的最终和最高手段;如果人被看 作是单纯的感性生物,文化本身则是最终目的。感性应当加以培养,这是用 感性可以做到的最高的、最终的事情。 综上所述,最后的结论如下:人的最终和最高目标是人的完全自相一致, 而且为了使人能自相一致

14、,还在于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同他对于事物的必然实 践概念相一致,这种概念决定着事物应该是怎样的。用批判哲学的术语来说, 这种一致一般就是康德称为至善的那种东西;从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个至善 本身根本不具有两部分,而是完全单纯的;至善就是理性生物的完全自相一 致。至于说到取决于自身之外的事物的理性生物,它倒可以被看作是双重性 的:一是意志同永远有效的意志的观念相一致,或者叫做伦理的善,一是我 们之外的事物同我们的意志(当然指我们的理性意志)相一致,或者叫做幸 福。因此(可以顺便指出),认为人由于渴求幸福,注定会达到伦理的善, 这种看法是完全不对的;倒不如说,幸福概念本身以及对于幸福的渴求才是 从人的伦

15、理本性中产生的。并非造福的东西就是善的,而是只有善的东西才 是造福的。没有伦理就不可能有幸福。当然,不讲伦理甚至在反对伦理的斗 争中也可能产生快感,我们到适当时候将看到为什么会这样,但这种快感并 不是幸福,反而甚至常常是与幸福背道而驰的。 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 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如果人不停止其为人,如果人不变 成上帝,那么这个最终目的是完全达不到的,而且必定是永远达不到的。在 人的概念里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人的最终目标必定是不能达到的,达到最 终目标的道路必定是无限的。因此,人的使命并不是要达到这个目标。但是, 人能够而且应该日益接近这个目标;因此,无限地接近这个目标,就是他作 为人的真正使命,而人既是理性的生物,又是有限的生物,既是感性的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