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2212164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2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 挂 疏桐 漏断 人 初静 谁见 幽人 独 往来 缥缈 孤鸿 影 惊起 却 回头 有恨 无人 省 x ng拣尽 寒枝 不肯 栖 寂寞 沙洲 冷 朗读诗歌 注意字音和节奏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 古代文人有过苦难的体验 往往能写出好文章 如果屈原不是被流放 就不会有 离骚 问世 如果柳宗元不是被贬 就不会留下著名的 永州八记 如果刘禹锡不是被贬 就不会唱出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的励志高歌 今天 让我们一起穿越到930多年前的那个月夜 滴漏已尽 万物入梦 被贬至黄州的一位词人在孤寂地徘徊 痛苦地思索 他将会向我们诉说怎样的心语

2、呢 我们一起走近苏轼 走进他的 卜算子 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学习目标 1 朗读诗歌 理解诗歌内容2 反复诵读 体会诗歌意境 赏析诗歌 3 学习诗人洁身自好 坚持操守 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活动一 知诗人明诗意 苏轼 1037 1101年 字 号 北宋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 人 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 谥号文忠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 世称 三苏 父子三人与唐代的 和宋代的 合称 唐宋八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 米芾 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合称为 宋四家 苏氏四门生为 秦观 黄庭坚 晁补之 张耒 l i 作者简介 子瞻 东坡居士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3、 背景介绍 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 1079 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 出补外官 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 心中不满 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 因而激怒新党 被构陷成罪 囚捕至京 入狱一百三十天 而且牵连甚广 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 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 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乌台诗案 苏轼于 乌台诗案 后谪居黄州 初寓定惠院 后迁临皋亭 这首 卜算子 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 亦因罪废之余 灰心杜口 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 这时 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 彼此音问 一时尽绝 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 此词以 幽人 自称 就反映了他

4、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文体常识 卜算子 词牌名 黄州定慧寺寓居作 是题目 交代了地点 词牌规定了曲调 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 但是不能没有词牌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在宋词中还有许多的词牌名 如 浣溪沙 如梦令 念奴娇 相见欢 醉花阴 水调歌头 疏通诗意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残月 稀疏 漏 漏壶 漏断 指深夜 残月悬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 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幽居之人 隐隐约约 若有若无 孤单的鸿雁 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 仿佛天边孤雁般缥渺的身影 惊起却回头 有

5、恨无人省 知晓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 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栖息 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残月悬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 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 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 仿佛天边孤雁般缥渺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 心里有恨却无人知晓 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活动二 赏意境悟诗情 全文分为上下两片 共有哪些意象 缺月 疏桐 漏断 幽人 孤鸿 寒枝 沙洲 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这些意象 月 缺 桐 疏 漏 断 人 幽 鸿 孤 枝 寒 沙洲 冷 这些意象特点分别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疏桐暗示

6、良禽择木而栖环境的荒凉 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 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 联系背景 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 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 鸿雁是候鸟 春秋迁徙 在古诗词里 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 一生漂泊无定 没有依靠 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 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 在当时人烟稀少 荒凉清冷 上片开头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上片选择残缺之月 疏落孤桐 滴漏断尽 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 营造出萧疏凄冷 幽冷寂寞的氛围 为幽人 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景语即情语 这一冷调色的描写 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

7、反映 前人认为 恨 字是全词关键 词中 恨 的内容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 关键 之说 恨的内容 小人当道 才美不得重用 无人理解的忧愤 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 上片描写缺月 疏桐 漏断 人静 幽人 孤鸿等特定景物 正是由 恨 而生 由于含恨 所以必然产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的徘徊心境 赏析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 心怀幽恨 惊恐不已 在寒枝间飞来飞去 拣尽寒枝不肯栖息 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 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幽独凄清失意自伤 中秋

8、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凉北望 人生空幻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时运不济超脱旷达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畏坎坷笑看风雨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热爱生活 旷达乐观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 1079 1084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前期 失意自伤低沉苦闷 中期 随遇而安洒脱旷达 后期 乐观豪迈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 苏轼是低沉 苦闷的 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 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 面对人生的困境 他没有颓废 没有逃避 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去挑战 所以 他战胜了生活 战胜了自我 所以 我们才看到 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 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 是一个超然物外 随遇而安的旷

9、达之人 学了苏轼的词之后 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 也要乐观自信 不能沮丧沉沦 人生有顺逆 有成败 有荣辱 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 胜不骄 败不馁 福不喜 祸不悲 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写作特色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等艺术手法 以孤鸿为表现情感的具体意象 感物咏志 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 巧妙地表达了作者 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根据提示默写 苏轼 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中营造夜深人静 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句子是 苏轼 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中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不愿随波逐流心境的句子是 苏轼 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中直接写出作者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当堂检测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课堂小结 此词上片写鸿见人 下片写人见鸿 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 蔑视流俗的心境 全词写景兴怀 托物咏人 物我交融 含蕴深广 风格清奇 为词中名篇 布置作业 课时练130页理解性默写和21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