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221184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于闻中,入流亡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尽闻不 住 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 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 下手来修 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 这 闻中 二 个字 要特别注意 不是肉耳之中 不是耳识之中 亦不是意识之中 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 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 入流是入流照自性 不向外驰求 心光时常内注 出流是攀缘外尘 攀 缘外面声尘 便是生死轮回结缚 不要跟声尘跑 而是收拾身心 回光返照 反闻闻自性 入圣人之法性流 忘却外边声尘 没有动相 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 叫做入流亡所 亡即 解脱 所

2、是声尘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既亡动尘 还要再反闻入流 不能住于静境 因 静境是色阴区域 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 才能达到所入既寂 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 声尘 完全寂灭 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 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根结既解 渐次再修 增加定力 则能闻之根 亦随所闻而 俱尽 没有能受和所受 解去第三个根结 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 能闻和所闻既消尽 还有知觉 还有我相 故要再修 至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 达到知亦不知 觉亦不觉 觉所觉空的时候 就解除第四个觉结 这时能 觉和所觉都没有 就全无执著 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能觉与所觉既空 还要再修 参究

3、空何所依 至到觉空极圆 的时候 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 就解开第五个空觉 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能空与所空都灭 还有个灭字 有灭就有生 故要再修 直 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 才解除第六个灭结 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 生灭二字 总 指诸结 因动灭静生 静灭根生 根灭觉生 觉灭空生 空灭灭生 六结就是生灭法 灭相 最难解 要灭相全消 才能达到不生不灭 才能亲见本来面目 现在六结尽解 五阴全破 妄尽真露 就是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得证圆通了 耳根圆通法门 元音老人 甲 修证法要 观世音菩萨于 楞严经 耳根圆通章中对我们说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

4、所闻尽 尽闻 不住 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 世出世间 十方 圆明 获二殊胜 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 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 因为我们娑婆 世界的众生 耳根在六根中最灵敏 最锐利 用之修行 故极易成就 我们在修法时要一切 放下 集中心力倾听自己心念咒的无声之声 要一字一字听得分明 才能把整个身心 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全都摄牢而不起妄念 从而证入三昧 打开本来 亲见佛性 我们修心中心密法 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 大 学 海 无 涯 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时说 念佛须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 我们现在用观世音

5、菩萨所选 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 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 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 都摄 六根 净念相继 的教导法修行 这样就把两大菩萨的用功方法合为一体来进行了 故最易 成就 现在让我们来对照一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用功观照成就的 他说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 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 当我们持咒时 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 就把整 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 将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 就是 入流 入流 有几种解 法 其中一种讲法是一个耳朵听进去 从另一个耳朵出来 意指入进去就流掉 不停在心里 面 照字羲上解也讲得通 另一种说法是入流就是 逆

6、流 意指声音来了不顺音声流浪 不跟声音跑 这也讲得好 初初的入流方法是不跟声音跑 正确的解释 入流 应该是 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 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当中去 亡所 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 如 声音 就全都消融了 能做到 入流亡所 身心就定下来啦 不为外界环境干扰了 所以 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 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 才能入定 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就是我们做功夫做到能念之心停息了 妄念不动 咒语念不出来 要勉强提也提不出来 这时候就不要再提咒语了 所入既寂 就是我们的 妄心寂然不动了 念头停止不妄动 那就没有什么动静二相了 动静二相是相对而有的 既 没有什么动 乱

7、 故也没有静寂了 了然不生 者 虽然没有动静二相 但是 不是如木 石一般的没有知觉 而是了然不生 我们用功处于定中时咒语就不必再提 只静静地看著它 看这一念不生 寂静而了然的是谁 此时动静二相虽然了然不生 但是还没有化空 还有不 生的一念在 再进一步 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这时候功夫已做到闻与所闻统统没有了 处于寂静的禅定中 非常快乐 非常轻安宁静 非世间乐事可与媲美 但不能停留在此乐境中 一有留住就不能 前进见不到本性了 我们做功夫到这地步 往往发一点小神通 便沾沾自喜 以为到了家 哪知还相差甚远 所以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说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 假如此时我们放大光明 或见佛菩萨

8、现身 乃至其他许多的 神妙境界 都不可动心 都不能理睬他 一有住著 非但不能见性 还有著魔的危险 假如 出现什么恶境界或鬼魔现前也不要惊怖 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相并非实有 一者可能是业障幻 现 二者或许是护法神考验你 看你幻境当前动不动心 总之 这都是假相 不要怕 也不 要理他就无事了 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 简单地说 就是当能闻与所闻净尽而深入禅定得 某些乐受或小神通时都不能住在这里面而裹足不前 要一点境界都不住 不论什么善境界恶 境界都不住 将其化空 更进一步将 尽闻不住 之觉也化空 才能将能觉之心与所觉之境 完全空掉 因为能觉与所觉还是相对的妄觉 不空掉它是不能见性的 但妄觉化空还有空在 空仍是

9、幻影 而且有能空与所空相对的幻觉 这就是无始无明 也须照破它 所以观世音菩 萨进一步说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就是能空所空 相对的幻妄都消灭了 达到一丝不挂 一法 不立 净裸裸 赤洒洒的境界 才能彻见真心 我们修法修到极处 忽然能念之心与所念之 咒或者能观之心与所观之境一时脱落 这是好消息到来的时刻 此时乃千钧一发之机亟须猛 著精彩 看这无心可心 了了分明的是谁 还是自己本来面目否 稍一停机伫思 即被它影 子所惑 如当机立断一把擒来 即亲证本性矣 但修道人往往错认空顶好 一点都没有最安 静 住在空上 不思前进 殊不知这是一条岔路 一著空就落于 无记 死在那里就完了 学 海 无 涯 禅宗诃斥住空的

10、行人为 黑山背后鬼窟里 冷水泡石头 这种人是永远不会见性的 所以 空也须消灭掉 进一步才能达到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的境界 才能见到本性 所谓 生灭 是指一切事 一切物 一切相 一切念头 因为这些都是有生灭的 这些生灭的东西都消尽 外加空也消殒了 那 不生不灭 不动不摇 不来不去 不增不减的佛性才能现前 这才是真证见本性 我们修法 修到能所双亡 能念之心 所念之咒一时脱落 内而身心 外而世界一起消殒 虚空也粉碎 时 就豁然开朗亲证本性了 那么证见本性后是否就完全到家了呢 也没有 因我们多生历劫的积习深重 非上上根 人不能一悟就彻的 尚须历境练心 消尽妄习 才能挥发神通 圆证佛果 得有个 理属顿

11、 悟 事则渐修 的过程 所以还要做绵密保任功夫 除尽妄习 才能大放光明 朗照十方 证到观世音菩萨所证的 十方圆明 的胜果 乙 保任证道要诀 一 一念不生处 了了分明的灵知即当人的佛性 学人果能于此不惊不怖 深信不疑 立定脚跟 安住保护 净尽妄习 圆证佛果 诚非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善根 而是无量佛 所种诸善根 二 观照就是回光返照 向心内看 不是向外看 观这一念不生处 念头未起处 念头 起来就看见 不理睬它 不随之流浪 这一步最要紧 如念头起来看不见 就不行了 证见 本性后 要于行 住 坐 卧处观照保护 外不为境牵 内不随念转 即为最好的保护法 念起不住 不随之流浪不停 即为无念 不是压念不起

12、亦不是将一念不生的时间拉长为无 念 三 平时应缘接物 须 于事无心 于心无事 就是做事之时无第二念 既无患得患 失之心 亦无毁誉成败之念 事情做过了之后心中毫无挂碍 如未做过一样 而不是逃避事 情 死住在无事匣里 四 证见本性后 所有妄心 妄想 妄念皆化为真心的妙用 妙用与妄作的分别即在 有 住 与 不住 之间 住即妙用化为妄作 不住即妄作摄为妙用 五 做保任功夫 先须绵密保护 于一切时不忘记 继须于保时不死守 后于不守时能 化 六 能在事境中精勤磨练 于行 住 坐 卧当中不断做去 三 五年决可打成一片 不求神通而神通自发 七 无所求 无所得 能入佛亦能入魔斯真到家矣 行人往往著在神通上 以为

13、未发神 通不为见性 这是极大的错误 须知能立稳脚跟不为妖言魔语所惑 时时处处潇潇洒洒 自 自在在 得真实受用 即是最大神通 八 心地法门 是诞生王子 在心地上做功夫 将来一定成佛 其他任何有相殊胜法门 俱系外围功勋位 纵或发什么大神通 也只能立功受奖俯首称臣 而不能成佛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圆瑛大师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 尽闻不 住 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 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 学 海 无 涯 此是妙三摩 从根解结之正行 一门深入之次第 前佛令选择圆根 已密示耳门 于解 结次第中 但列三空 意含六结 故观世音 陈述圆通 具示从浅至深 层次分明

14、 解六结 破五阴 以彰修证了义 上发菩提心是愿 此是依愿所起之行 上秉受法门是教 此即依教 所起之修也 初于闻中者 即最初乃于耳根闻性之中 下手起修 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 以闻性为所 照之理境 从根中本觉妙理 起如幻始觉妙智 以智照理 闻熏闻修也 此闻中二字 首 宜拣别分明 不可错用因心 一非肉耳之中 以肉耳浮尘色法 不合决定义门 二非耳识之 中 以耳识随念分别 固非菩提正因 三非意识之中 以意识生死根本 正是圆通障碍 故 阿难请求佛定 佛即三番破识 欲令舍而去之 十番显见 欲令取而用之 眼耳虽别 其性 则同 今此闻中 即佛所显之见中也 又即如来 广会四科 遍融七大 所显三如来藏性之 中也 又即

15、如来所显 圆湛不生灭性 朗照万法 不偏空有 中道之中也 若能于此体察分 明 依之为本修因 自可圆成果地修证 入流亡所者 古观世音佛 教示从闻 思 修 入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 依教起修 初 从闻中下手 即闻慧 此句至生灭既灭 即思 修二慧 寂灭现前 即入三摩地 入流是对 出流为言 耳根顺闻出流奔声 即结缚之元 反闻入流照性 即解脱之本 故诸佛异口同音 告阿难言 使汝轮转 生死结根 唯汝六根 更非他物 令汝速证 安乐解脱 寂静妙常 亦汝六根 更非他物 观世音秉教所修之法门 正合本师释迦 十方诸佛之意旨 入流 以观智为能入 耳门为所入 入即旋反闻机 不出流缘声 而入流照性也 又即 逆彼无始织妄业流 随

16、顺耳根闻性真流 入流即是思慧 更兼修慧 用观智思惟修非识心分 别思惟 能闻世间音声者是谁 亦即参究工夫 同前不随分别 世间 业果 众生三种相续 而断三缘 但提起一段疑情 蓦直参去 参闻者是谁 绵绵密密 无有间断 声动时 参闻 声者是谁 声静时 参闻静者是谁 即同宗门下 参看话头 一切时 一切处 不离一句话 头 但彼多用意根 此专用耳根 为稍异耳 同是智光内照 如佛所言 汝但不循动静等尘 脱黏内伏 伏归元真 则智光不外泄 所有声尘 不期亡而自亡耳 故曰 入流亡所 入流 即是合觉 亡所 即是背尘 背尘合觉 为本经妙修行路 至简要 至巧妙之修法也 亡所 但于六结中 先解声尘之动结有声为动 祗是初步工夫 而得相应 此之亡所 并非声尘销灭 惟定功得力 而得离尘工夫 则声尘不亡而自亡矣 入流 是修证圆通总诀 亡所 是但得初步效验 如永嘉禅师所云 流非亡所而不入 所非入流而不亡 亡所则入流 而亡入流则亡所而入 凡修禅功者 贵在入流耳 余二十一岁 由闽航海来苏 参常州天 宁开和尚学习禅功 参 如何是我本来面目 一句话头 放下一切思想 提起一段疑情 连 参三年 誓见自己本来面目 了明生死大事 至二十四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