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20882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x-mspq0年经济师考试金融中级讲义之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我们打败了敌人。 我们把敌人打败了。第十二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离岸金融市场及外汇与外债管理等相关知识。本章涉及内容较多,希望考生一定要耐下心来学习。从历年考题来看,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形式出题。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 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 计2007年2题2分2题2分2008年3题3分1题2分4题5分2009年5题5分1题2分6题7分第一节汇率一、汇率的概念1.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兑换或折算的比率,也称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所表示的价格。2.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等两种标价方法。

2、(1)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1、100、10000等)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于单位的本国货币。这种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因此可以称为外汇汇率。目前,我国和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采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增大,说明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者本国货币币值下降,称为外币升值,或称为本币贬值。反之亦然。(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1、100、10000等)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这种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因此可以称为本币汇率。目前,世界上只有英国、美国等少

3、数几个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法。在采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的数额增大,称为本币升值,或称为外币贬值。反之亦然。3.汇率的主要种类(1)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2)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3)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4)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5)开盘汇率与收盘汇率(6)电汇汇率、信汇汇率与票汇汇率(7)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存在于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其特征是汇率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即使有所变动,也被约束在一个狭小的限界之内。浮动汇率是指存在于浮动汇率制下的汇率,其特征是汇率不予固定,可以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由波动。(8)双边汇率、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二、汇率的决定与变动1.

4、汇率的决定基础(1)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这种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从本质上是各国单位货币所具有的价值量;从现象上看是各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汇率的标准是铸币平价,即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与另一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市场汇率受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波动,波动的范围被限制在由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构成的黄金输送点内。(2)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这种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从本质上来说是各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从现象上看是各国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或购买力。2.汇率变动的形式(1)法定升值与法定贬值:官方汇率的变动。(2)升值与贬值:市场汇率的变动。3.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1)物价的相

5、对变动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相对上涨,即该国相对通胀,则该国货币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2)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如果一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物价水平相对上涨,则会限制出口,刺激进口;国民收入相对增长,则会扩大进口;利率水平相对下降,则会刺激资本流出,阻碍资本流入,这些都是导致该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造成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上升的原因。反之亦然。(3)市场预期的变化市场预期变化是导致市场汇率短期变动的主要因素。如果人们预期未来本币贬值,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导致本币现在的实际贬值;反之亦然。(4)政府干预汇率4.汇率变动的经济的影响(1)直接影响汇率变动影响国际收支一国货币贬值一方面会导致出口增

6、加,进口下降;另一方面会使得资本流入减少,资本流出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升值,则其影响正好相反。汇率变动影响外汇储备汇率变动形成汇率风险(2)间接影响汇率变动影响经济增长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5.汇率理论(1)国际借贷说基本思想是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求,外汇供求又决定于国际借贷,因此,国际借贷是决定汇率的最主要因素。国际借贷又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只有流动借贷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2)购买力平价说绝对购买力平价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即汇率等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某一时点开始的一段时期的汇率变动,即经过一段时间变化后的汇率等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或物价水平的反向之比(

7、1)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2)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3)汇兑心理说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求,外汇的供求又决定于人对外汇的主观评价,因此,归根结底,汇率决定于人对外汇的主观评价。(4)利率平价说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讨论的是远期汇率的决定,表明远期汇率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相应地外汇升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相应的外汇贴水),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差。(5)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是把汇率看成一种资产价格,这种价格是在资产市场上决定的。货币说货币说又细分为弹性价格和粘性价格两种模型。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又称汇率超调模型。资产组合说汇率的

8、资产组合均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一国私人部门持有的资产总量W(总名义财富)以本币表示为:W=M+B+SFM:本国居民持有本币B:本币债券F:外币债券(其供给在短期内固定,其本币价值为SF)三、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确定与变动的基本模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包括中心汇率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机制和方式等。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是指各国货币受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历史上曾经出现两种固定汇率制度国际金本位制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是指没有汇率平价和波动幅度的约束,市场汇

9、率随着外汇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1)根据官方是否于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2)根据汇率浮动是否结成国际联合,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与联合浮动(3)牙买加体系属于浮动汇率制度2.盯住汇率制盯住汇率制是指一国单方面将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或某一篮子货币挂钩,与之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平价,而本币对其他外币的汇率则随所盯住货币对其他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3.国际货币基金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划分(1)货币局制。官方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本币与某一关键货币保持按固定汇率,同时对本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就是一种货币局制。(2)传统的盯住汇率制。官方将本币

10、实际或公开地按照固定汇率盯住一种主要国际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3)水平区间内盯住汇率制。它类似于传统的盯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4)爬行盯住汇率制。官方按照预先宣布的固定汇率,根据若干量化指标的变动,定期小幅度调整汇率。(5)爬行区间盯住汇率制。它是水平区间内的盯住汇率制与爬行盯住汇率制的结合,与爬行盯住汇率制不同的是汇率波动的幅度要大。(6)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管理浮动。官方在不特别指明或事先承诺汇率目标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来影响汇率变动。(7)单独浮动。汇率由市场决定,官方即使干预外汇市场,目的也只是缩小汇率的波动幅度,防止汇率过度波动,而

11、不是确立一个汇率水平。4.人民币汇率制度(1)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形成,允许在一定幅度内浮动。(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制度。第二节国际收支及其调节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1.国际收支(1)涵义在狭义上,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或外汇的收入和支出。在广义上,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

12、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以一定货币计值的价值量总和。(2)国际收支的构成国际收支由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构成。经常项目收支又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要素报酬收支和单方转移收支。资本项目收支又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2.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括的账户是:(1)经常账户。(2)资本与金融账户。(3)错误与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记账法编制的,在表中分设借方和贷方。借方以“-”号表示,记录资金占用科目,即国际收支中的支出科目;贷方以“+”号表示,记录资金来源科目,即国际收支中的收入科目。二、国际收支的均衡与不均衡1.涵义自主性交易指有关交易主体出于

13、获取利润、利息等经济动机或其他动机,根据本国与他国在价格、利率、利润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或其他考虑,而于事前主动进行的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均衡是指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均衡。其中,如果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大于支出,则是国际收支顺差,如果自主性交易的收入小于支出,则是国际收支逆差。补偿性交易又称事后交易,是指有关交易主体为了平衡自主性交易发生的收支差额,而于事后被动进行的经济交易。基于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的区分和自主性交易的本原性,就以自主性交易来界定国际收支均衡与不均衡。2.类型(1)根据差额的性质,国际收支不均衡分为顺差与逆差。(2)根据产生的原因,国际收支不均衡分为收入性不均衡、货币性不均衡、

14、周期性不均衡与结构性不均衡。(3)根据不同账户的状况,国际收支不均衡分为经常账户不均衡、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均衡与综合性不均衡。三、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1.必要性(1)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物价的要求。(2)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稳定汇率的要求。(3)国际收支不均衡的调节是保有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2.政策措施(1)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财政政策。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采用松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货币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采用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既调节经常项目收支,也调节资本项目收支。汇率政策汇率政策就是货币当局实行本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或有意在外汇市场上让本币贬值或升值。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本币法定贬值或贬值的政策。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本币法定升值或升值的政策。汇率政策主要调节经常项目收支。(2)微观政策措施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逆差时,就加强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顺差时,就放宽乃至取消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