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20780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 选择题: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4、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文化思想领域开了一个以政治运动方式,以“围剿”手段任意批判文艺作品及作家的先例,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5、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薪金制三大制度。6、“八大”确定的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

2、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7、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大跃进”被称为“三面红旗”。8、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氢弹。9、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 10、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占据金门岛,马祖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警告性炮击。11、1965年中国首先成功地完成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这是生命科学中的突出成就。12、1965年10月10日,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在上海文汇报的发表,及随之而来在文艺学术领域的批发运动,成为“文化大革命

3、”的序幕。13、1966年11月1日,红旗杂志第14期发表题为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的社论,使刘少奇,邓小平作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目标明朗化。14、1969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将林彪作为接班人明确写入了党章。15、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正式出席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地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16、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17、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18、“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年徘徊。

4、19、“十三大”:1987年,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依据这个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20、“十四大”:1992年,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科学的概括,明确提出了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1、“十五大”:1997年,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2006年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江泽民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2、三个代表思想2000年江泽民提出。即,共产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

5、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3、 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第九次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上海召开。APEC1989年成立。2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5、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26、 民主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全国大陆解放:1949年9、10月湘粤战役;1949年11月广西战役、西南战役取缔外国在华特权 没收官僚资本,接受国民党的垄断资本(这些接收来的企业加上解放区的公营经济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27、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地方政权机关是: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28、国民经济的

6、恢复新民主主义经济划分为五种主要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1950年6月69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完成恢复经济的中心任务的工作纲领:三个条件、八项工作。三个条件指: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毛泽东总结全会讲话不要四面出击,概括恢复经济的策略方针。这一方针实质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孤立打击主要的敌

7、人,建立经济上的统一战线。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调整公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调整产销关系)。29、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3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法:1、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二、驷马分肥,即企业利润分为国家税收、资本家股息红利、工人福利、企业公积金。三、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定息制度。3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化思想战线上的三次较大争论: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唯心主义观点的批判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32、一五计划(19531957)以重工业为重点,基本任务包括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设计的156个项目为中

8、心进行工业建设。33、1956年1月1420日,中央在京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高知识分子地位)3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第一次提出党派之间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5、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引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6、1982年第十二次全国人大上,胡耀邦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2、 名词解释:1、土地改革: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法律依据。土改总

9、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分三批逐步展开,到1952年底,除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区域外,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改的完成,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政治热情,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恢复和发展。结束了中国半殖半封的历史。2、三反五反运动:为了巩固国家政权,从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三反指,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主要在党政机关,国有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展开,五反指,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

10、家财产、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主要在工商业中展开。运动至1952年10月结束,它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运动,纯洁了国家机关,教育了广大群众干部,使中共加深对贪污腐化的认识,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推动民主改革。但是,逼供导致了冤假错案,采取了群众运动的形式,并把运动拔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这是它的局限性。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49年12月,毛泽东应邀访问苏联,提出缔结中苏同盟条约的问题,1950年1月周恩来抵达莫斯科,双方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协定。规定:一方受到侵袭,另一方给予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等原则,发展两国经济文化。这一条

11、约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两国安定和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的实现。4、抗美援朝: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的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人民联合作战,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15日至28日,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大会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

12、个重要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这次大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做法;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6、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

13、的唯一经济基础。1954年正式批准。7.一化三改:一化三改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的概括,一化是指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实现国家工业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8、日内瓦会议: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主要讨论朝鲜和印支和平问题。第一阶段,主要讨论如何巩固朝鲜战后和平及在民主基础上和平统一朝鲜的问题,但无果而终;第二阶段,主要讨论恢复印支半岛和平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重大国际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提高,美国孤立新中国的阴谋破产。9、万隆会议(亚

14、非会议):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一次亚非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等。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发表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谴责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行径,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次会议体现了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10、四马分肥:四马分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个阶段,指公私合营形式下的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即:企业利润的分配按照

15、国家税收,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工人的奖金和福利,企业公积金四个部分进行,当时称为四马分肥。11、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的讲话。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以便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激发了全国的积极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称“双百方针”,是繁荣我国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具体: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流派、题材、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随后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全面阐释了双百方针。但是由于57年反右扩大化和文革,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好好贯彻。13、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八大正确地解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初步成果,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果。14、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正式确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