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20778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讲座: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解析一、 从红楼梦的主线谈起 红楼梦的主线究竟是什么?至少存在五种以上的见解。如宝黛爱情悲剧说,宝黛钗婚恋悲剧说,贾府衰亡史说,王熙凤理家史说,贾宝玉性格史说,爱情悲剧与家族衰亡双重主线说等。 我们赞同第二种见解,或第二、第五两说之融汇,即: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纠葛是串连千头万绪的一条明线。而男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和个人命运(亦即性格史或命运史),则构成一条潜在的、深层次的暗线。 通常情况下,一部大书总要构思一个趣味性、悬念性强而又易于被读者把握的故事,去承担穿针引线的使命。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正是最适合广大读者欣赏能力、最便于串联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 有论者认为,把

2、主线理解为一个婚恋故事,会影响对全书恢弘丰厚内容的总体察,这是一种误会。顾名思义,主线不等于主题。主线的功能主要是穿梭一般地把大大小小的矛盾冲突顺理成章地构架在一起。中外古今许多名著雄辩地证明,选择婚恋故事做主线,完全能够承担起表现宏伟主题的艺术使命。v 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与保里斯、安德来、阿那托尔、彼埃尔之间的感情纠葛,红与黑中于连与德瑞那夫人、德拉木尔小姐之间的感情纠葛,双城记中路茜与代尔那、卡尔登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桃花扇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结构形式等,不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艺术经验吗? 宝黛钗三人的婚恋故事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主线”位置是不应置疑的。v 其一,从创作角度看,

3、这条线索具有舒卷自如的特点。三位当事人的特殊身分,使三人故事与全书各种重要矛盾冲突之间,与各种重要人物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无论是横向发展还是纵向延伸,它都可以机动灵活,大开大阖,时隐时现,虚实相生,游刃有余地勾连出各类角色,推拉出各种场面,并帮助角色与场景自然转换与不断滚动。此其一。 v 其二,从欣赏者角度看,三人故事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对大多数读者说来,爱情婚姻故事是最易把握也最让人牵肠挂肚的事儿,其他重要线索(如理家史,性格史,衰亡史等)都不具有如此广泛的可接受性,换言之,不具备较高文化素养与较强艺术鉴赏力的读者,是万万领悟不到的。v 其三,从改编者角度看,三人故事又是最具有稳定感

4、与可移植性的。各种门类的改编实践已经说明,哪怕最粗疏、最胆大的改编者、移植者,只要其作品以红楼梦命名,就不可能将三人故事砍掉。反之,倘出现一部抽掉三人故事却还以红楼梦命名的影剧,那倒是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的了。 要之,宝黛钗三人的婚恋悲剧,木石盟与金玉缘,在结构全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主线作用。二、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辨析1、 说“金玉良缘”通灵宝玉与金锁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2、 说“木石前盟”(1)“还泪”的传说:第一回:那僧笑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5、,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2)通灵宝玉的来历第一回: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

6、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提问:林黛玉的前世是什

7、么?贾宝玉、通灵宝玉、石头、神瑛侍者四者是什么关系?绛珠草绛珠仙子林黛玉石头通灵宝玉(祖居“青埂”历劫“怡红”返回“青埂”)神瑛侍者贾宝玉(家住“赤瑕”造凡“怡红”返回“赤瑕”)三、 钗黛合一的形象设计1、 钗黛判词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注:停机德: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半途而废,以期求取功名。见后汉书列女传。咏絮才:晋人谢道韫,聪明有才辩,某天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韫堂兄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见世说新语言语。2、 红楼梦十二支曲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

8、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着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注:怀金悼玉:以薛宝钗(金)、林黛玉(玉)指代金陵十二钗。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宝玉宝钗婚姻悲剧)注: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为人赁舂(舂米),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9、,春流到夏!(宝黛爱情悲剧)3、 太虚幻境之“兼美”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之成云雨之事的女子“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字可卿”。4、 钗、黛之考量(1) 形貌之美就形貌论,作家赞赏林黛玉的“风流袅娜”,也赞赏薛宝钗的“鲜艳妩媚”(在秦可卿身上,两种美得到合一,故曰“兼美”),然而,却把“艳冠群芳”四字给予了薛宝钗,并补之以“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评语。(2) 才能之美就才能论,林黛玉独擅诗才;红楼梦才女如林,作家却让薛宝钗领袖群钗,成为唯一一个才学识兼备、既长于舞文弄墨又善于持家理财的女孩。v 宝钗是大观园中出类拔萃的诗人,其诗作与林黛玉轮番夺冠,其诗论与林

10、黛玉堪称双绝(第六十四回)。v 宝钗又是大观园中满腹经纶,博闻强记,才具众长的学子,被贾宝玉尊为“一字师”;其“画论”竟也精妙绝伦得让人叹服(第四十二回)。v 宝钗还是大观园内有胆有识且善解人意的“内当家”之一,在配合贾探春并协助李纨理家之际,已显现出其潜在的管理才能。(3) 性格之美林黛玉:任情美v 林黛玉被喜爱被推重的谜底是:她毕竟有一份自然人格在。即较多的保存了自我,而较少使用人格面具,有一种不同流俗的任情风采。作家透过平淡无奇浩浩无涯的生活细事,反复皴染出林黛玉未被雕琢净尽的清标、清纯、清奇的人格魅力。 林黛玉禀性中确有一股清标之气,一种“无曲学以阿世”(汉书辕固传),“濯清泉以自洁”

11、(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的童心美。v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38回,黛玉问菊诗) 林黛王恋情中又确有一种清纯之气。她对贾宝玉的苦恋是无条件的。她不在乎所爱男人的升沉荣辱,她甚至不苛求对方是否完美,她是那种不论毁誉成败都会义无反顾地追随所爱男人的好女人。 林黛玉的诗魂中还确有一种清奇之气。不仅诗作清奇,诗论清奇,其调教出来的徒弟竟也清奇。时至今日,林诗的许多名句仍如凄风残月,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 当然,林黛玉并不是人格标本。v 在表现其禀性清标的同时,也写出了她“气高”、“量褊”、“口舌伤人”、“不善处世”的种种性格弱点。v 在表现其恋情清纯的同时,也写出了她的畸形与病态心理,以及

12、贾母关于“老冤家”、“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牢骚、忧虑与苦闷,等等。v 从一定意义上说,恰恰因为林黛玉是个多有性格弱点的人,才成为中外文学史上最动人的悲剧主人公之一,因为,从亚里斯多德到朱光潜一致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是有一点白璧瑕的好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0一111页) 附:再谈林黛玉的悲剧美(略):v 林黛玉的永恒价值,又与其浓郁的悲剧气韵紧紧连在一起。她集中了许多不幸,成为中国文学中寻常可见的感伤主义与别具特色的悲剧精神的大荟萃大发扬者。她给读者以迄今为止的最大限度的悲剧美的满足。令人惊异的是,作家在设计这一性格时,竟然出现了神话学、民俗学、病

13、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奇迹。 首先,林黛玉的悲剧气韵是与生俱来的。由绛珠仙草脱胎而来的林姑娘,注定要以毕生眼泪还给那位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来的贾宝玉。这一设计,为林黛玉悲剧性格注入了浓浓的天赋色彩。 其次,林黛玉的悲剧气韵,因病弱之躯与不治之症而得到强化。初入贾府的当天,作家先后11处提醒读者,这个小小女孩其实是一个很难疗救的病孩,早在3岁那年,神秘的癞头和尚已经预言她的病恐怕“一生也不能好的了”,除非永远不见外姓亲朋。看来,林姑娘的夭折已属不可避免。 第三,林黛玉的悲剧气韵还因多愁善感而增重。她是一“心较比干多一窍”而又“懒与人共”的极敏感极封闭型,展示着抑郁质少年共有的心理轨迹

14、。 第四,其悲剧气韵又因少失怙(h)恃、客居荣府而增重。尽管,少失怙恃不是或不一定是林黛玉悲剧气韵的主导诱因,但缺少父母之爱的贫困感总在骚扰着她,并与病弱之躯、抑郁之性互为因果并相互激化着。 第五,其悲剧气韵又因那一份特深沉特扭曲的情爱而增重。v 前期,其痛苦来自小儿女的感情纠葛;v 后期,其痛苦来自“无人作主”的惶恐和“恐不久长”的哀叹。v 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自虐形式表示其自尊,复又以虐人形式表示其痴情的病态性格并获得了生生不灭的悲剧效应。 第六,其悲剧气韵又因其诗才横溢而深入人心。她的名篇名句无不夸张地传达了她的不幸意绪,从而给200年来的读者以强有力的刺激并留下无尽的联想与再创造空间。 最

15、后,其悲剧气韵还因其早夭而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永恒。林黛玉的不幸夭折,使“历史的必然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冲突”得以最后完成。 林黛玉是一名实相符的悲剧美的集大成者。 参考书:陶尔夫、刘敬圻说诗说稗林黛玉永恒价值的还原考察;张锦池红楼十二论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名家解读红楼梦宝钗:宽和美v 薛宝钗同样是作家对人性美的精微体悟与理想设计的艺术载体之一。清代“贬薛派”代表人物涂瀛也不得不承认:“宝钗静慎安祥,从容大雅,望之如春”,各色人物,“皆在所容”。v 下面,对薛宝钗在与长辈相处、与“对手”相处、与“小人”相处,与“刁徒”相处中的具有永恒价值的性格魅力,做出提示。 在与长辈相处中,她是红楼梦中唯一真正领悟并实践了孔孟提出的两种孝道之“正价值”的人物。v 一方面,她具有“悦亲”的行为惯性,这是无功利色彩的爱心与有教养少女行为规范的统一。v 另一方面,她又并非一味地“阿意曲从”,在处理带有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