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9610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笔记】.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参考资料】新闻报道:人民网成都5月29日电(记者 熊文瑶)“有文有思想,有图有真相”。今日下午,在成都举行的2013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继续教育培训课上,原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现任人民日报博物馆筹办主任钱江结合自身的采访案例,从重大新闻的组织采写、文图互现、专题采访报道等多个方面,与媒体编辑记者们进行了经验分享。小事件也能反映出大题材媒体人总是想要寻求大新闻。很多人说,自己置身小地方,是个小人物,一生都碰不到大新闻。对此,钱江认为,很多小事件也能反映出大题材,只要努力,再偏远的地方都可能发生大新闻。钱江表示,大题材是由小事件组成的,大画面是由小片

2、段连续起来的。新闻记者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一个破碎的画面,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碎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而我们的成功也通常表现在这里。”有文有思想,有图有真相人民的记者拍什么?钱江说,人民日报创刊65年以来,有三张照片是最优秀的。其中,有两张是由其独特性构成了佳作,这也说明“能不能在恰当的时候站在恰当的位置”,是一名记者能否拍出代表作和重要题材内容的关键。“有文有思想,有图有真相。”钱江说,对媒体来讲,所有重大事件和所有深刻的思想,都要用文字来记载。但是,如果只用文字不用图像来表现,总是离真相远了一些。因此,现在大家都在寻求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并用图像来证实真相。培训课上,钱江还

3、谈到了自己采访重大选题的体会。他认为,从小切口入手进行深度挖掘,是重大题材新闻报道的必经之路,其中的关键是选择和确定突破口。张翔升 新闻联播编辑1、 新闻媒介的五种功能宣传、广告、新闻、服务、娱乐2、 新闻价值的要素真实性、及时性、重要性、趣味性、鲜见性、深度新闻有不可预测性,大部分新闻不能策划。3、 新闻的结构、金字塔、倒金字塔、金字塔与倒金字塔塔相结合的方式、自由式4、 记者的素质博览群书,不轻信、有辨析能力(张艺谋超生),认真,外向、广交朋友,兴趣广泛,基本功过硬,会说话,悟性、不按常规出牌(排队),敬业钱江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什么是重大题材?(领导活动、小人物的故事)记者应该有自己的代

4、表作(有文有思想,有图有真相)大题材是由小事件组成的,大画面是由小片段连续起来的。新闻记者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一个破碎的画面,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碎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画面。 才写重大选题的几点体会?看选题,先策划(确定采访步骤,争取在第一时间拿到相关材料)小切口,深挖掘关键人物的关键材料细节(乒乓外交)刘畅 (中国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提问(记者要有一张中国社会问题的单子)(李肇星)政治人物通过媒体与观众互动,政治人物的魅力来自媒体对预设问题的改造(三五句话,小故事,故事支撑提问的理由?)1、 提问五要素友善而巧妙,不卑不亢,提出公众疑虑(章子怡)简单叙述,尽量说出存在

5、的矛盾(拆迁)追问被遮蔽的数字信息(矿难)寻求对证言的证实寻求对质疑的回应失败的例子:北京电视台采访易中天2、 调查性报道的三个原则平衡原则、事实原则、无罪推论3、 调查性报道的叙事方式时空顺序、调查顺序、解释顺序、问题顺序记者的职业精神(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客观公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超然独立的态度和廉洁不贪的品格)记者的角色(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记录者、历史时刻见证者、社会问题发展者、时代进步观察者)记者应该是理想的人(心中有目标和准则)快乐的人(从业的人生实现和愉悦)笨拙的人(个人利益的不灵敏与迟钝)调查顺序(公开调查)吃透线索,确定可能的采访途径清晰了解冲突背后的利益关系除非有

6、排他的证据,不要用未经正式的转述(据知情人爆料坚决抵制)尽可能多方采访,取得书面证据和其它物证寻找职业的边界,与有关部门打交道(隐形调查)记者隐瞒身份或者隐瞒采访意图未经检验的书证、物证未经检验的传闻、传言按照已有证据线索予以核对解释顺序有针对性的核实 拨开重重疑云,直截了当,首先只想核心事件与舆论焦点,提出疑问所在以过程为主线,层层剥皮,逐步展现,如数家珍,交代前因后果,细说来龙去脉,详解争论过程,力图完整呈现,解释疑惑社会转型的职业争论(人人都是传播媒介)记者应该谨慎(检验来自所有消息源的准确性,努力找出报道的主体,任何可能的时候,都在指明消息源。)现场:事发现场、采访现场和其它现场 任务

7、:当事人、相关人出境报道的要求:咨询华、行动化、陌生化主题报道(鼓励记者在拿到新闻通稿后补充,在各家媒体广泛报道、重大的公共信息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增值部分,电视记者对新闻真实有敬畏感)主题性报道要做到四个方面:主题事件化、事件任务化、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宣传性主题调查(揭秘与还原)记者的职业伦理:平衡、客观、理性中青报的影响如何增大的(制造舆论热点,向时政领域转移)官员言行、公车改革、公务员吃空饷、财政监督预算、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公路改革等(细节证伪)新闻采访实践分析新闻记者歌从清晨到深宵,我们的职责:新闻报道。不问风霜寒暑,在街头奔跑,申诉人间苦难,给社会知道。帝国主义者大肚吃不饱;社会恶

8、势力,更在逞强暴。打开镜箱,照出他们醉生梦死的微笑;提起笔来,揭发那些蝇营狗苟的奸巧。舆论的权威,要大众支持;神圣的事业,是我们的瑰宝;不准无耻的家伙,去卖身投靠;万万千千的读者,要求着精神面包。莫自夸帝王无冕,我们要举起“集纳”的旗号!大家准备起三千毛瑟,有笔如刀!1934年夏,为纪念刚刚诞生的“记者节”,上海新生通讯社记者袁舒写了新闻记者歌,刊登在大美晚报。叙事结构的变化焦点访谈怎么了2004年03月08日 02:43本报记者 刘畅本报北京3月7日电今天下午17时,人民大会堂门前,开会的人已逐渐散去,夕阳下,全国政协委员敬一丹对围拢采访她的记者说:“我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好消息。”选取典型的现

9、场情景与引语搭配。因为焦点访谈,敬一丹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焦点访谈以舆论监督的姿态,迅速成为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但之后,却大起大落。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内容的节目占到全年节目的47。2002年,该比例下降到17。“舆论监督内容历史最低、收视率历史最低,观众期望值历史最低。”敬一丹说。记者陈述“大起大落”之后,用当事人语言印证。什么原因?敬一丹直言:“表面上看,是舆论监督的力量在成长,许多电视台都有了类似节目。但深层次原因却是说情,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反舆论监督的力量也在成长。”代表性、意见性的引语,不回避问题。那段时间,敬一丹经常听人说“不爱看焦点访谈了”。“每

10、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都挺难过的。人家不是对一个电视栏目的失望,而是对整个中国舆论监督的怀疑和失望。”加深语气,强化问题,干净利落。2003年,温家宝总理到中央电视台,专门到焦点访谈听取情况,敬一丹代表焦点访谈将内心的苦恼和盘托出。温总理鼓励她说,国务院有专人对舆论监督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督促解决。光荣与梦想1932到1972美国社会实录的影响2003年初,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时,敬一丹曾提出“优化舆论监督的环境”。此次上,敬一丹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时,她欣慰地笑了。据悉,最近,在中央领导支持下,焦点访谈将继续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要实现舆论监督

11、内容创纪录的“50”。对此,敬一丹说:“焦点访谈是让社会保持痛感,我们社会不能麻木到连痛感都没有了。”简介陈述,恰当引语,清新文风,阅读美感。10年前,敬一丹还在中央电视台经济节目当记者。一天,东方时空创办人、现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突然给她打电话:“咱们电视台要办一个舆论监督节目,每天一次。”“每天一次?!故事性对话与引语衔接,可用短句子完成时空转换,既有过去时回忆,也有现在进行时的评价。”当时,敬一丹几乎难以置信。10年后,她说:“虽然没有理想那样好,但10年历程,我们还是感受到很大的进步。那时的许多禁区,现在都在一点一点地突破。”“匆匆数载,时过境迁”的改稿故事转型时期,社会公正的期待

12、过多地寄托在焦点访谈身上,“作为一个主持人,我感觉责任太重了。”随着法治社会进程的加快和政府职能的日趋完善。敬一丹说:“我最大的期望是焦点访谈早日变得平常一点。”把打断引语打碎,边陈述,边引语,这样结尾意味深长。时空顺序:对事件性新闻的逻辑“还原”繁峙矿难行贿官员隐瞒事故毁尸灭迹威胁家属收买记者国家干预震惊社会惨剧真相扑朔迷离本报记者 刘畅 柴继军 2011-04-25 16:03明媚的阳光下,乡村大道旁边的一处大院显得空空荡荡。10多名家属和幸存者仍然执著地坚守在这里。6月22日,一场金矿爆炸事故夺走了他们的亲人。6月28日,许多死者家属都在“私了”协议上签了字,带着2.5至6万元不等的“赔

13、偿费”离去了。而这10多名家属流着眼泪依旧不肯离去,坚持要“最后看死者一眼”。6月22日15时左右,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松金沟矿井发生一起爆炸事故。6月23日,繁峙县人民政府报告称“死亡两人,伤4人”。而幸存者坚持说“远不只这个数”。当记者赶到繁峙县时,有人一直在驻地“盯梢”,外出采访时,服务人员、死者家属都不停地叮嘱记者:“有人跟踪,注意安全。”这一切,使得这起金矿爆炸案显得很不寻常。现场、细节;疑问所在;开篇点出“很不寻常”,指出焦点问题。爆炸:一个非常时刻6月22日,松金沟矿井共有117名工人下井。事故发生前,有20名工人回到地面。13时左右,井口电缆发生短路,冒出刺鼻的白烟。这时,井下有工人要求上来,但当班的工头大吼:“不准上来,谁上来,就把他扔下去。”之所以如此,幸存的工人们解释说是为了“抢进度”。田正遥,陕西省岚皋县官元镇古家村人,今年39岁。今年四五月间,他和弟弟田正兵来到这里打工。据他回忆,6月21日和22日,这个矿井共运来170件炸药,每件炸药重24公斤。这样,就有4080公斤炸药被运进矿井。据介绍,按照常规,这些炸药应储存在地面。6月21日下起瓢泼大雨,22日又是一个阴雨天,这些炸药被违规存储在矿井里。一个多小时后,爆炸发生了。6月28日,记者在现场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