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8797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命题人:周口中学 罗大春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泰山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山石刻、碑刻如同一部绵延几千年不灭的石书,让现代旅游者在泰山游览中领略到历史和多彩的文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据此回答1-3题1古人寄情于“泰山石刻”是因为(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就是石刻内容,泰山石是物质载体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2泰山石刻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目的是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遗产的意义

2、是( )能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有利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可以完全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A B C D3泰山石刻、碑刻如同一部绵延几千年不灭的石书,让现代旅游者在泰山游览中领略到历史和多彩的文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深远持久的C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4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

3、济发展为基础 A. B. C. D.5韩愈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现了(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6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能使人们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7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

4、,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 )A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 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C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D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8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9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

5、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两岸形成“共同建议”说明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10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区域性 D包容性11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6、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客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1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 )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被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汉字的演变与使用史书典籍的传承 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 B C D13中国古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就叫阴历,即夏历,从夏朝就开始用,400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过的仍然是阴历年,不管是大陆,还是港、澳、台。这着重说明的是传统文化的: ( )

7、A相对稳定性 B民族性 C与进俱进 D一成不变14、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15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16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对古典名著、历史事件、优秀人物的“恶搞”,因迎合了某

8、些人的阴暗心理,一出笼便受到推崇,以至于无处不有,泛滥成灾。面对我国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 ( ) 国家要严格限制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 国家应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引导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时要提高辨别能力 文化经营者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A、 B 、 C 、 D、17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安部等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这告诉我们( ) A淫秽色情文化是落后文化 B经过整治,腐朽文化将消亡C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文化发展需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18中宣部、

9、中央文明办等17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开展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倡议。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A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唯一途径 B有利于加强人们的知识文化修养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能迅速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19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左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B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C要加强人们的知识文化修养D要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20古人造的“孝”字非常有深意。“老”字在上,“子”在下,甲骨文的“孝”字就是孩子搀扶着长辈行走的意思,可见儿女赡养父母、尊敬老人,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今天,孝敬课是我们社会和谐必补的“滋养要素”。你认为( )A“孝敬课”

10、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致的 B“孝敬课”应该在家庭上C“孝敬课”是对传统的盲目继承 D“孝敬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21. 高尔基说:“智慧是珠宝,如果用谦虚谨慎镶边,就会更加绚烂夺目。”这表明( )A.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C. 只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就一定能提高科学文化修养D.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无关22“人是文明的创造者,要创造文明,首先要创造文明的人。”为此,国家必须(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努力培育“四有”公民A B C D23“企业文化是企业腾飞的翅膀”,现

11、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这一翅膀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实现企业民主管理C、和谐的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必然推动企业的发展繁荣24.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C对全体公民加强社会公德教育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5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将继续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

12、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A. B. C. D. 一、选择题 (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 非选择题(50分)26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谈谈你对先进的校园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3分)(2)应如何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8分)(3)请你就改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三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