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183381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阔 甘筱青 胡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高 阔九江学院,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E-MAIL:. 甘筱青九江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胡凯九江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系统动力学.(九江学院)摘 要:本文在回顾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从“中部塌陷”的角度分析了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中部地区;中部塌陷;经济安全一、引言 目前,国内外关于经济安全的研究比较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学者关于各国开放条件下,外贸和引进外资方面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常见,然而关于

2、一个国家内部某个区域的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很多学者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影响:(1)产业安全方面,如林晓慧(2005)认为随着一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FDI的积聚,跨国公司会对东道国产业和市场产生的控制也会逐步加强,同时,我国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过程中,由于外资企业的品牌优势,使我国一些民族品牌逐步消失;陈菲琼(1999)指出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基础,也是它们对东道国实施产业控制的手段和方式,外商对中国的产业控制方式大致有这么四种:股权控制、技术控制、成本控制和品牌控制;(2)金融安全,如郭界(2005)指出,FDI集中

3、于少数关键的地区和少数主要的部门,都会对东道国的贸易条件,金融安全等产生潜在的威胁,例如FDI大量投资于房地产,金融领域炒作,会产生经济泡沫,表现出虚幻的经济繁荣,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我国加入WTO以后,将会按照规定逐步开放银行业、电信业、保险业和服务业4个领域,FDI投资的产业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的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的放开,FDI的活动范围扩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将上升;(3)战略资源的流失,魏浩、马野青(2005)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我国的资源风险,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加强我国对其技术的依附性,外商直接投资加剧我国的人才流失;李文元(2004)指出,跨国公司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丰

4、厚的待遇以及更多的晋升机会,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加盟,从而导致内资企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的人才纷纷流失,削弱了内资企业人力资源的实力,对东道国经济安全产生长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学者们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提出地区经济安全的含义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地区外部和内部的威胁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状态。它具体表现为地区各省产业结构合理,民族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市场和资源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地区经济的实力越来越强,地区经济发展对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部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从中国整体发

5、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1。中部六省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又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和重要的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过,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已率先发展,而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老工业基地正重振雄风。在此背景下,中部

6、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显示出下降趋势,2005年与2000年对比,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GDP增长幅度分别为24645亿元、18508亿元、10756亿元、17256亿元,5年来中部地区GDP增长幅度分别比环渤海、长三角低7389亿元、1252亿元。从GDP增长率来看,最近几年中部地区GDP增长率远低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2004年以前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中部经济大幅度增长,反超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率,但紧接着的2005年,中部GDP增长率又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下降了6个多百分点,继续落后于其他区域,落后于珠三角近20个百分点。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为“中部塌陷”。蒋伟(2005

7、)将中部塌陷定义为: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结构变动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距。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三个梯度经济带当中,东部经济实力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中部总体而言位居第二,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已明显加快,所以中部地区的“塌陷”绝非杞人忧天,目前中部正处于“东西夹击”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中部与东部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东部占65%以上,中部仅占20%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部与中部的差额扩大了5倍。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与西部的差距急剧缩小,西部正在努

8、力赶超中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由于中部与西部的经济实力相差不是很大,如此下去,不久的将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很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中部地区。“中部塌陷”的继续强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显而易见。“中部塌陷”的继续扩大和强化,不仅是对中部地区的不公平,而且与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中部塌陷”的继续强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危害,主要是导致中国经济的发展性失衡更加严重、“新二元问题”更加尖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大大降低,中国经济将面临有可能由“中部塌陷”进一步演变为“中部空洞化”的巨大潜在风险。“中部空洞化”将会极大地损害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大大削弱中国经济的大国优势与

9、市场规模效应,这将严重中国的国家竞争力与国家竞争优势,进而降低中国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在2004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部崛起这一发展战略。这对于中部地区而言是个发展的良好机遇。关于中部塌陷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引进外资的战略在中部地区没有实施好是导致中部经济发展越来越滞后于东部的众多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引进外资规模,中部与东部相比要小得多;另一方面,引进的外资对中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更小,进入中部地区的外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造成了较

10、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外资对中部地区经济安全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二、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从引进外资规模来看,自1978年以来,中国采取了“分步走”的办法,先后制定了东部沿海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希望通过区域政策落差来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这种差异化的区域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增长但也导致了地区间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和环境成本的攀升等问题,结果使得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引进外资总体规模方面要远远落后于东部,中部六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非常小(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六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

11、体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加快。2005年中部六省实际利用外资88.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4%,远高于全国(19.42%)的增长速度。中部六省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从1986年的2.2%上升到2005年的12.25%。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1至5月,中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近1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远远超过2.78%的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比西部地区的增幅高出1.7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引进外资数额的快速增加,与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入世相关协议的逐步履行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在土地、劳动力、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投入方面

12、具有比较优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拓伸。表1 中部六省历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亿美元)年份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全国中部占全国比19860.00150.0790.0460.0610.130.0950.412518.752.2019870.00150.0450.0390.0470.120.0240.276523.141.1919880.0650.0440.0560.640.220.0771.10231.943.4519890.0880.0480.0590.430.230.0640.91933.922.7119900.0340.0960.0620.10.290.11

13、0.69234.871.9819910.0420.0950.090.380.460.231.29743.662.9719920.540.50.971.072.031.296.4110.075.8119930.72.582.083.425.344.3318.45275.156.7119940.323.72.624.256.023.2520.16337.675.9719950.644.832.884.86.234.884.88375.216.4719961.385.073.015.266.897.037.03417.256.8619972.664.344.786.477.99.179.17452.

14、577.8019982.452.774.656.189.28.188.18454.637.3519993.913.613.214.959.156.546.54403.197.7820002.253.182.275.49.446.826.82407.157.2120012.343.373.963.5915.618.18.1468.787.8920022.493.7510.824.5214.0210.3110.31527.438.7020032.23.9116.125.6115.5714.8914.89535.0510.9020040.95.4720.458.7420.7114.1814.1860

15、6.311.6220052.756.8824.2312.321.8520.7220.72724.0612.25数据来源:19861998年数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92004年数据相关年份各省统计年鉴, 全国数据见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各期。第二、从外资进入的行业分布来看,目前,中部地区吸收的外资主要进入第二产业,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引进的外资数量明显偏低。以江西为例,2002年外商投资第二产业实际进资比重达5591;近几年山西省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煤、焦、铝、镁、电等第二产业,而其它产业利用外资不够,2004年山西省利用外资大幅下滑,与国家严格控制焦、铁、铝等过热产业有直接关系,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产业领域已成为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