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32183098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卷 文 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阳乾县一中2012-2013-1年度高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文科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2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A B C D200703303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部分的最可能是( ) A民贵君

2、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私学兴盛 A B C D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 7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3、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9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程颢 B王阳明 C朱熹 D程颐10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注重气节、品德C注重人的个性张扬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1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是( )A经世致用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工商皆本 D天下为主,君

4、为客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13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 ) A、思想界呈现出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14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1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

5、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宋词是宋代文学的标志C元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D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16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 A原始岩画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1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18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9林则徐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看到了鸦片的

6、危害C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D领导了禁烟运动20“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出自( ) A B C D21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22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突出贡献是( ) A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 B挽救民族危机 C实行了君主立宪 D促进人民觉醒 23中国近代史上,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4在中国大地上首举社会主义大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7、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梁启超 D毛泽东2510.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 A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B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6题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8、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3)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

9、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5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中国在古代有代表性的四项科技发明,并谈谈他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10、(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人类进步科技革命中找不到中国人身影的因素。(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 “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

11、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青年杂志发刊词材料四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 试看环球的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2分) (4)以上4人所代表的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各产生过那些影响?(8分)乾县一中2012-2013年度高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答题纸总分人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6题6分,27题16分,28题1

12、8分,共50分)评卷人得分26题(1)(2)(3)(4)此区域不得答题 答题无效评卷人得分27题(1)(2)(3)此区域请勿答题 答题无效评卷人得分28题(1)(2)(3)(4) 乾县一中2012-2013年度高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文科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BDABC 610 DDCBC 11-15 CBCDC 16-20 BCDCB 21-25 ADCAC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6题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26题:【答案】(16分)(1)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2分)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2分)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任答1点,共2分)(2)关键:薄敛节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