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13218254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TangDi.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4年应用心理考研备考 发展心理学笔记 17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毕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科学,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2. 发展心理学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态化原则。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优点: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省钱省时省力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容易与代群效应混淆;取样程序较为复杂2.纵向研究: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也叫追踪研究。优点: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从量变到质变的规

2、律缺点: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3.聚合交叉研究: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克服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各自长处,既具有纵向研究系统详尽的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大面积测查的特点;采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4.双生子设计: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优点: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缺点:只孤立地考虑遗

3、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 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 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本我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简单地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心理动机的里比多被围困在本我中,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

4、现起来。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意识结构部分,作为无意识结构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调和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前者是朝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5、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阶段 年龄 性敏感区 行为特点 口唇期 01口、舌、唇 里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 肛门期 13肛门 以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前生殖器期 36生殖器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611无特定区域 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青春期 1218生殖器 从父母或成人中摆脱,产生性冲动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心理社会性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婴儿期 02

6、 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24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 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学前期 47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 712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青春期 1218获得同一感防止角色混乱 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体验爱情的实现。 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成年晚期50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 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合法延缓期:青年期时自觉没有能力持久承担义务,感到做出决断太多太快,于是在做出最后决断前进入暂停时期以延缓承担义务,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2.行为主义的心理

7、发展观 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并且都可用客观的刺激反应公式来论证。华生是名符其实的环境决定论者,这种论断主要体现在: 否认遗传的作用 a.行为发生遵守刺激反应公式,从刺激可预测反应反之亦然。行为由刺激引起,刺激来自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b.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构造上的遗传不能证明技能上的遗传,构造的未来形式取决于所处环境 c.心理学应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a.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个体行为上的差异 b.教育万能论,“给我十个正常

8、婴儿,我能把它们培养成医生、律师等等” c.学习发生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 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关于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他提出过“育儿箱”、行为矫正以及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的实用。斯金纳区分了积极和消极两种强化,并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他的强化控制原理具体表现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儿童偶然的行为,强化的次数越多,概率越大,以后就会形成这种行为习惯。行为不被强化就会消退。在儿童眼中,得到强化是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联系的多少不会影响行为反应的速率

9、,重要的是练习所提供的重复强化的机会。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行为发展的。 3)班杜拉发展心理学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变化,既不是由内在因素,也不是由外在因素所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互相作用的结果。人通过其行为创造环境条件并产生经验,被创造的环境条件和作为个人内在因素的经验反过来影响以后的行为。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的行为方式。他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四方面行为发展的作用: a.攻击性

10、行为:攻击性是一种操作性条件作用,符合强化规律,并可通过观察学习 b.性别化作用:男女儿童各自的性别品质和行为的发展较多是通过社会强化过程和模仿来获得的 c.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也是社会学习的结果。 d亲社会行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以通过呈现适当的模式加以影响和促进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认为,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工具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适应方式,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物质生产工具导致人类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工具”,即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

11、的变化,而符号语言指向内部,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人在改造自然时也就改变了自身的性质。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心理发展的标志: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方面表现: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各种心理机能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语言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质变的结果。 具体原因有三: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社会规律的制约 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 经验不断的内化心理发展与教学:最

12、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教学中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的,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教学在内容、水平、特点和速度上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 学习最佳期限 学习任何知识或机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作用而不造成发展障碍,要让儿童在最佳年龄学习对应的知识。 “内化”学说 教学激起并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把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内部的财富。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心理活动首先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形成,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默默在头脑中进行。掌握语言和符号是内化的关键。4.生态系统理论: 有时也被称作背

13、景发展理论或者人际生态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该理论由尤里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并完善,现时被普遍接受为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导性理论。五个系统为: 微系统:直接环境(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系统:中系统由直接环境之间的联系构成(例如,一个孩子的“家和学校”) 外系统: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条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场所) 宏系统:较大的文化背景(例如,东方文化对比西方文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次文化) 时间系统:环境事件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个人的生活规律可能被认为是微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该理论近来也被称作“生物生态学理论 每个系统都包含了能有力地影响发展的

14、角色,规范和规则。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知论”。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生物学和逻辑学可以分别解释儿童智力和思维的起源和发展。他既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断发生的量变与质变。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心理发展的因素: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1)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2)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