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2177060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就是最好的教育(张佳)讲义教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就是最好的教育曲靖市张佳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张 佳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每次读这句话,我都有新的感悟。有了对家庭的爱,就有了生活的激情,再累也是幸福的;有了对事业的爱,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再苦也是甘甜的;有了对学生的爱,就有了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就有了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也就有了去除满腹牢骚和职业倦怠的心灵鸡汤。 教师真诚的关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素,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兴奋剂,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眼里除了分数,是否更应关注到学生的终生发展?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除了成天加减乘除、横

2、撇竖捺,是否还应拥有快乐的童年?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师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作为一名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该如何用爱教育学生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一、爱职业教育家朱熹认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教师爱业、勤业、乐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自己的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雄心。那么,教师如何爱自己的职业呢?1.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师的本职工作或基本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书育人也就

3、成了“爱岗敬业”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能否自觉承担这一道德义务,完成育人大业,是衡量师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相对于单纯教书来说,意味着承负更多的社会义务。教师的爱岗敬业,实际上是对“教书育人”职责的肯定和认可,所以要体现爱岗敬业,必须从教书育人的要求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要使一个自然人完成社会化,要把一个平常人造成一个有用之才并使之学会创造幸福,享受幸福,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与此同时,除了教师的培养之外,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因此,教育过程具有

4、长期性、复杂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教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教诲不倦。3.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教坛无小事,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来体现,而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是否敬业,是否热爱本职工作。所以,爱自己的职业就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4.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教育活动有其客观规律,能否认识、理解和正确运用教育规律,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效率。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总结教育规律

5、,发现真理,并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敬业不仅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问题,而且包含着探索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追求最优教育效果的主体性要求。换句话说,教师的敬业作为一种道德选择,它体现着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综合追求。5.淡泊名利,育人为乐由于教育工作清贫而又艰苦,从业者奉献多而获取少,所以在公私义利关系方面最能检验和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应该强调的是,在现代社会中,“爱岗敬业”的师德规范不是要求为人师者“净尽人欲”,而是要人们通过辛勤的教育劳动谋取合理正当的利益满足。反而观之,教育是关乎他人幸福、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大事业,在它面前,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当然是最

6、重要的。所以,要求教师“淡泊名利”,以教育人才为乐,是合情合理的;而如果教师以追名逐利为乐趣,那么教育目的就无法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二、爱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学有所成,希望学生有好的品德。教师总是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总希望学生理解服从我们的教育。而学生并不喜欢这样,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有自己的喜好。于是,我们与学生的矛盾产生了。是的,我们总是想改变学生。甘地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先改变自己”。我们也得从改变自己开始。因此,什么才是对学生的爱? 1.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皇帝和鞋匠的灵魂是用同样的模具刻出来的。”他是说

7、我们人生下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思想上有不同、行为上有差异、成绩上有高低。其实,在我们今天的学校中,嫌弃孩子“愚笨”的现象,并不少见。我们认为的“差生”,就真的一无是处吗?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不少曾经的“差生”走上社会反而成为“成功人士”。 所以,请不要说孩子笨,学会平静地欣赏差异的美丽,明白差异是绝对的,差生是相对的。尊重差异,承认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2.拿着放

8、大镜找学生优点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困生我们帮助他们查找原因,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哪怕是一点一滴,比如弯腰捡起垃圾,关心别人的一句话等等。表扬多了,其实,让大家发现别人优点的同时,也就教育了他们自己。所以我们要科学地表扬,养成表扬学生的习惯。多用大拇指,少用食指,不用小指。作为教师,表扬学生很重要,但也要学会艺术地批评。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出气,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最怕的不是批评,而是不公正的批评。批评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认错,而是让学生改错;教育目的

9、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让学生成长。 教师不能只有一把锤子,把所有的问题都看作钉子,每天都在砸钉子、拔钉子;而要做到锛凿斧锯样样俱全,做到长了可锯,短了能接,因人而异,朽木雕新。3.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一种无坚不摧的人格力量。很多时候,老师们都会太过精细,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一看到孩子有了什么问题,就“噌”地跳出来,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特别是无孔不入的纪律问题和孩子间的纠纷琐事,常让老师神经紧张,心力交瘁。其实,做一个轻松的老师并不难,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老师不必耿耿于怀,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记述过这样

10、一件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

11、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件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敏锐地捕捉了人类最温馨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善良和爱心,对人的同情、慈悲。他被小女孩的爱心深深感动,把玫瑰花奖给了可爱的小女孩,也把真切的爱献给了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妈妈,把珍贵的关怀、欣赏、赞美献给了小女孩。他是真正懂得爱的老师、校长和教育家。“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多一份尊重和理解,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学生的心扉才会向教师敞开。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有容人,容言,容事的肚量。真正的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败”的包容和接纳,对学生独特个性和复杂

12、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对学生充分信任和充满期待。4.充分信任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信任、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荣誉也增强了。他们把自己看做是“小大人”,在他们眼里,大人做的事情都想做,都能做,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切,自尊心强,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才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脉搏,才有助于树立老师的威信。5.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

13、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关爱学生就是要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学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不要不耐烦,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对待迷路的孩子要有“宗教家”的情怀。大家都记得大话西游中唐僧高唱only you吧,每个人都笑唐僧的啰嗦不堪,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看成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教育精神,也正是如此,唐僧才感化了那只顽劣的猴子,取得了真经。一棵小树,要长成栋梁,需要雨露的滋润,也需要暴雨的洗礼;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剪枝打杈。学生不就是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

14、吗?但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出现了这样的教育误区: 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敏锐的触觉去感应每个孩子,当学生进步时,给予热情的表扬与鼓励;当学生犯错误时,以豁达的风度、宽容的心去巧妙引导;当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热情的双手。”有一首散文诗叫牵一

15、只蜗牛去散步: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16、了,莫非我错了?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青春岁月,也许我们会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老师们,让我们用爱教育学生,哪怕他的成绩糟糕透顶,哪怕他的个性顽劣异常,只要你放慢脚步,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他的可爱。那一刻,你便会真正爱上学生,为他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同学们也会真正爱上你,在你春风化雨的教育里茁壮成长,那种爱与被爱的幸福让人憧憬,令人向往。或许我们做不了教育家,但我们一定可以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用爱教育,快乐工作。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