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论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175525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结合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 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巧用文本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兰州市城关区畅家巷小学 张春梅内容摘要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表达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文本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 文本 读写结合 有效性“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表达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

2、用文本资源,找准读与写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既能把原文读进去,又能把作文写出来,将读与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理想途径。一、 品析重点句段,培养表达技巧。 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彰显,诸多文章是学生练习朗读,学习习作的典型,值得去细细品味,认真揣摩。教学中,只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文本资源,加上教师关键性的指导,引导和推进学生的生成,将会极大的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1、从重点的词句入手 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所有再高再深的内涵,均隐藏于词句的背后。抓住词句,一层一层,如剥笋一样细细品味,不仅能领悟文章的真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催生学生的

3、想象,激发其表达的欲望。 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文章老人的动作、神态传神,表达着丰富的内涵。我进行这样的训练:(投影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引导学生紧扣“平静”,想象说话训练。“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诉说什么?我仿佛从中明白了什么?”于是学生的思维积极地调动起来,各自表达着自己个性的理解,即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 2、从典型的段落入手阅读教学中,除了品词析句外,还有许多典型的段落,更是学生有效读写的典范。教学中,我以读促悟,

4、以写悟读,将读写与词句品悟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细心去观察文章的句式特点,去体悟文章表达的妙处。这样,既有利于让学生逐步积累一些表达方面的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在学习第三段园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时,我有这样的设计:默读课文,说说圆明园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再读课文,说说你了解到的相关景点。细读课文,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教师引导读文“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还有”最后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兰州独有的景色。这样反复的读,引导学生读出意,悟出意;读出道,悟出道;读出情,悟出情,拓展读的广度,开掘写的深度。 将读与写有效结合,既掌握了文章内涵,又实

5、现高效的读写。二、 激活情感体验,拓宽读写内容。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下都有几篇学生喜爱的,情感丰富的名家名作,会悄悄走进孩子的心理。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体验,让文本世界与儿童世界贯通。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上进行读写训练,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要让读写结合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1、深化主题,想象写研读每册教材,文章多处会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在学完课文,紧扣文章主题,对结尾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深化主题,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学生深深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丰富的情感世

6、界中时,为了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得以凸现,我紧扣文章结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以下情景进行练笔。当我们凝望老人的遗像,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带上灵车时,海鸥们作为一个游客,了解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我想说这样的读写训练,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让不同梯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引导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当中,与主人公,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真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2、读后反思,谈感悟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让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文佳句外,更注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教材中诸多文章给孩子们以正能量,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教学中,在学生研读课文后,我

7、引领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形式,抒写学习所得、所思,既内化了文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在学习钓鱼的启示后,领悟了 “规则面前不可商量”、“要抗拒诱惑做出正确的行为”这一启示,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化身为文中人物。说他所说,想他所想,做他所做,再读“钓鱼的启示”这段话,联系生活,写写“生活中的启示”。这样的读写训练给学生理解文章架设了坡度,增强了感性认识,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文本内涵。教师设计的此时的写,不是一般的语言训练,这种写,深刻促进了阅读,是进行了文本的再创造。三、 迁移表达方法,

8、提高读写实效。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教学中除了对文章个性化言语进行品味外,就是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涵盖的内容很广,如遣词造句之精妙、组织语言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都属此范畴。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阅读中理清层次,在阅读中品味语言,在阅读中感悟表达方法,然后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文为我用,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 1、关注句式, 学练结合。特殊的语言形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反复句式等都有它自己的规律,要掌握它也要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训练。就像画家不能离开基本素描、构图和色彩等技法的训练一样。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

9、分别用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而写山呢,也是先以对比的手法,用泰山和香山之绝来衬托,紧接着连用三个分句组成气势宏大的排比,刻画这一带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可以说,这是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大荟萃。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反复研读,发现写作特点之后,模仿这样的句式特点进行练笔,可以写家乡的山,可以写故乡的水,也可以写自己发现的奇石,怪树等,有了教材范例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写起来有模有样,练笔训练落到实处。 2、关注细节,读写迁移。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了细节的文章就如同干枯的骨架,索然无味。纵观孩子的作文,最大的问题便是写不具体,没有动人的细节和感人的情节。课文中典型的语言为

10、我们提供了学习的范本。于是,带领孩子读懂文章,走进语言,了解方法,然后体验生活,应用方法,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条捷径。 教学小嘎子与胖墩摔跤一课,我先让学生圈出描写小嘎子动作的词语,反复读,在脑海里想像画面,然后点两名同学根据语言的描述进行表演。再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断,阅读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之后,我播放小嘎子卖西瓜的经典片断,让学生观看三遍后学文章中运用准确的动词描绘卖西瓜的场面,有了文中的示范,所有学生的描写都非常生动,轻松完成了由“画”到“话”的转换。 3、关注写法,整体构思。 掌握了文章细节的描写,再加以独特的构思,写文章对孩子们就不会很困难了。教学中,我深入研究教材,注重对教

11、法的传授和对文章写法的感悟,以典型的课文范本为抓手,在读、悟、练中培养学生作文整体的布局谋篇意识,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如:在学习 刷子李之后,引导学生运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熟悉的人;学习灯光一文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写写童年的往事;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一篇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点 读写结合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说,每个文本都有许多可以挖掘的读写结合点,可以从重点词句上品味挖掘,可以从内容、思想上想象拓展,可以从表达方法上模仿应用,也可以既从内容思想上着手,也同时应用文本的表达方法。总之,把读和写融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动动笔墨,从每篇文章中都能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方法和语言,这样日积月累,学生读写的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参考文献:1、于漪、刘远主编余映潮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范梅花撰写的浅谈随文练笔,学周刊2011年第28期。3、德哲娟撰写的浅谈随文练笔的好处,才智2008年06期。4、黄桂林撰写的读写训练须凸显语言特质-读写结合新探,内蒙古教育,2010 年1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