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217385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讲义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专家点评实录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 闵行区莘松中学承办关注学习经历 提升语言素养 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第十三届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论坛专家点评实录曹刚老师点评非常感谢闵行区教育学院提供了这样一个市教研活动的平台,很感谢莘松中学的校长,和为这次会务工作付出很多的老师们,感谢在座各位区教研员和各位老师们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市教研活动,更要感谢今天提供这节课的朱雪骊老师和论坛的五位老师,她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那么设计今天这样一个论坛,我们背后的思考是什么?今年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专程到市教委,提出了关于“减负增效”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老的话题。那么在当前这样一个课改背景下,我

2、们如何去落实这项要求呢?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点。市教研室语文学科在历年的教研主题的基础上,就是“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这个基础上,找到一个点,就是“提升练习讲评课的有效性”。我们知道,复习是整个学习经历当中必要的一环,毕业年级的复习又往往是以练习讲评课为主要的教学形态,这就是我们减负增效当中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现实的练习讲评课是一个怎样状态呢?我们通过大概几十堂课的听课调研情况,也包括在走访许多基层学校跟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负担重有多种原因,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练习讲评课的效率还是有待提高的,它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比如我们现在的现状中,经常

3、出现的第一种现象就是,各个区县的模拟卷大概是16套,如果加上一模、二模两轮做下来32套;如果再加历年的一些学业水平考试卷子50多套。那么我们算,一个初三学生,从他进入初三年级,到他的毕业,这一年当中几十套试卷要做,这个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就是,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有的时候似乎没有太大进展,甚至会倒退,这里边就是一个悖论,他已经有那么大的训练量下去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悖论呢?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现象,我们现在的试卷讲评课或者叫练习讲评课当中,比较多的是按照题目顺序逐题逐题地在跟学生讲解答案,但往往忽略的是学生知道怎么读这一篇文本吗?他知道读这个文本的基本的思考路径吗?他有没

4、有想过由破一篇文本想到一类文本的思考方法?这是我们要谈的第二个问题。比较多的现象是,我们刚刚讲到的,老师的教学形态是逐题逐题只是讲答案,但是这个题的思考过程,这个文本怎么读,帮助相对少一些,而学生需要的却正是这些,而表征在学生这个状态中,拿到一张试卷,操起笔,文章草草看一遍,就开始做,找不到答案,就在文章里像没头苍蝇那样在搜寻。这是我们教学当中要思考的第二点。第三点,我们要想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多的复习材料放在一起,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做一套试卷,或者说每讲评一套选文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重点在哪里?我们的这些复习材料有没有结构化处理?也就是说目标的意识、结构化的处理、重点的凸显,这

5、三点在我们现有的复习课当中,还是有待于改进的。第四,我们的语文学习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观文字的表述题,有的是以简答题形式出现的,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答题的样本,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表述是一个好的表述,因为我们知道,语言背后是他的思维。那么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归结起来就是,我们现在的训练量是大的,但我们的训练效益有待提高。我们的学生在做题,我们的老师辛辛苦苦在改卷子、在讲题,我们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这当中有没有教会学生思考这一类文本阅读的思考方法,或者一类题的思考方法,背后是能力。我们有没有想过对复习材料的这样一种结构化的处理,重点的凸显,甚至于它的目标意识。我们有没有想过怎样

6、的语言表述应该要进行规范化的训练,这四个问题是基于我刚刚讲的十几堂课的听课的调研和跟老师们的走访,也包括结合我们的自己的教学经历当中所发现的。所以我们说减负增效是一个漫漫的长路,它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因素,教研工作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至少,在复习这个环节,一个绕不开的环节中,找到一些优化的空间,也许,既是帮助我们学生切实地减轻一些过重的负担,也是提升我们自己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们今天提出这样一个教学研究论坛的初衷。那么今天这一堂课也好,包括这个论坛也好,对前面的四个问题做了这么一个阐释,也供各位老师来一起讨论。第一,我们在讲评这一篇选文的时候,其实要想到这一类文章阅读的基本思考方法,这种思考方

7、法它往往呈现为一种问题的意识,比如说读一篇记叙文,你至少应该知道,它的核心问题你是要读懂作者要表达什么。那么它的下位问题你是要关注,比如它写了哪些人,人物之间的关系,谁是主人公;写了哪些事,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作者通过这些事,这些内在的逻辑关联的背后,作者想表达什么;作者在整个叙事过程当中,他的表达方式是怎样的,他有没有表达方式之间的转换,比如说前面是叙述,突然之间有一段描写,那么这段描写的背后凝聚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描写和叙述的转换的背后,你能不能读得出作者的情感等等。刚刚我们所讲的这些,它外显的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启示着学生怎么去读一篇记叙文的一些常见的思考实践,当这些

8、问题能够组合成一个问题链的话,它就成了教会学生解读这样一篇文本的它的一张思考路径,而且它可以迁移到一类文本的思考。当然,我们在不同的文本当中,可以生发新的问题,问题也可以排列组合,问题是,不只是在乎于教会一个解题的结论,而是要教会学生怎么思考。因此今天朱老师课的三个环节当中,先是从破题开始,关注到这里面的事件,事件之间梳理它的逻辑关系,在这个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来看,它最后凝聚着感情的这个句子,它跟前后文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从而读懂作者的主旨,她是基本按照这个思想来设计的。这是我们想能不能提供给老师们一起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怎么使我们的教学当中关注到这样一个思考路径的培养,能力的训练就在这当中,比

9、如概括,比如怎么来分解,怎么建立联系,这种能力训练就在这个过程中,这就是市教研室这几年努力一直提出的“关注学习经历”,也就是学习经历的本质是在于为学生创造这样有效的思考过程,教会学生这样一步步的想,你对这个文本的研读会逐步深入,教会学生由一篇在老师带领下的学习逐步迁移到一类文本当中的自主学习,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思考,就是怎么在讲评的过程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答题的表述样本,告诉学生怎样的回答是一个好的样本。这是今天朱老师在教学环节当中特意安排的一个内容,就是一道文字表述题,我们从赋分要求来看,可能有5到6分,那么这5到6分是怎么分布在这当中的每一个表述语言中的,这些表述语言之间是一个怎么样的逻辑

10、关系,这个表述语言是基于前面怎样的一些内容推断出来的,光跟学生讲一遍的效益是不高的。我们常见的课堂讲评形态就是一个老师说,一个学生答,其他学生听;在换一个学生答,其他学生听,全班的学生很少能够集体动起来,那么换一种形式,当我们改变输入,改变输出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当我们设计一些活动,比如说安排这样的讲评的练习,我提供几个样本,让学生来进行判分,在判分的过程中来思考,这个表述之间的差距等等,这是训练他的一种思路,如果我们能够有那么三五次这样典型例题的训练,那对于将来学生做这一类题目来说,他的表述会逐步的精准,甚至更符合逻辑。这是我们的第二个想法,也是解决我们刚刚课前所谈到的。第三个,我们想谈的就

11、是,在这样一节复习课中,我们是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活动,刚刚一种就是活动,我们现在的讲评课的形式,比较多的,刚刚我也提到,师生两个交流,学生大部分以听众形式,能不能比如说,转换一种设计形式,比如刚刚所讲的让学生来批阅,甚至包括让学生来进行调板书,特别是想概括类的题目,我们往往很多概括的题目,只是老师报一个答案,学生其实根本没有调动他的思考去学会怎么提取信息,怎么组织语言,甚至可以通过调板书知道,两个表述之间的差别,哪一个涵盖得更完整,哪一个表述得更精准。像这些活动形式的设计,都是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投入、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以上我所谈到的就是我们设计这节课和这个论坛,背后就是怎么使我们的教

12、学在复习课中凸显它的路径意识,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经历,怎么告诉学生一个好的表述应该如何进行表述,怎么教会学生在一些活动的过程中,将我们的一些训练要求逐步内化为他的思维习惯,那,这是一堂课,但是,它还不能够展示出一个复习的阶段,所以后面的论坛的老师也提到就是说,我们在进行专题复习的时候,是可以把各个区县,甚至历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重新打散,重新进行组合,以专题复习的形式来进行组合,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你要对所有的复习材料,比如说,我手里有12篇的记叙文选文,6篇说明文选文,6篇议论文选文,那么我就要思考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选这24篇文章,这24篇文章如何来进行归类,你如何来结构化,当

13、中哪一些文章是典型的好样本,可以作为我专题复习的第一个精讲的案例,哪一些案例是作为它的练习巩固,这就是一个复习材料的结构化,重点突出,和目标不断的凝聚的过程。这我想在我们将来的复习课的教学计划的编制当中是可以思考的。以上就是我们市教研室在组织这次论坛和备课过程当中的一些思考,我们的一个初衷就是刚刚我开头所讲的,我们要回应社会对我们提出的一个想法,就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过重的负担的减轻,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突破点,在某一些点上,能够迈出哪怕是一小步,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对于我们的教师本身的业务功底而言,我想都是有价值的,以上就是我们的一些思考,谢谢各位老师。(实录人:莘松中学朱卓蔚

14、)范飚老师点评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在莘松中学的活动。今天的活动呈现的一堂讲评课,以及围绕讲评课的五位老师的研讨,我感觉关注点是在讲评课,因而我也在想讲评课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有几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我们总要帮助学生完成订正,当然这个订正不是简单地把所谓的正确答案、标准答案抄录下来,如果是这样的订正的话,我想学生的收获是非常有限的。当然也许也有一些学生在这样的抄录过程中有所悟,会有这样的学生,但那是极少数学生。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简单的抄录,他的收获是很有限的。那么我们的所谓的订正其实是要让学生去发现已有思考中的问题,或是错的,或有不足的,如何正确的思考,又如何获得合理的结论,并将之准确地

15、表达出来,这是订正,而这样的订正需要讲评课,通过讲评课,我们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的认识,完成他的订正,我讲这是目的一。目的之二,我们总要促进学生形成一些意识,当然我们更期待,更希望他能力迅速提升,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当然就我们的一堂讲评课而言,也许我们只能做到促进学生形成一些意识,比如类化的意识,刚才五位老师都在说,是我们老师的习惯语,习惯的思路,可见这种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并且可能是一种能力,但首先是要有一种意识。读了这一篇,我发现这一篇和那一篇文本类型是一样的;做了这道题,这道题和那道题同一类问题。又比如,路径的意识,曹刚老师前面讲很多学生事实上在答题过程中,凭感觉,感觉是很重要

16、的,然而比感觉更重要的是循着一定的路径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而这首先是需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还包括由显到隐的读的意识,刚才ppt上已经有所显现,作者常常是蜻蜓点水地写,轻描淡写的写,那我们千万不能浅尝辄止,除了显性的信息之外,我们总要努力地读出隐性的内涵,但首先是得有这种意识。又如前后联系的意识,而这些意识来自于经历。讲评课包括新授课,就是提供这一类的经历,让他通过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所得,这个“得”当然不仅仅是分数,打一个勾,还有更多;学生自己很明白,他得到了,他认识提升了,他自己是很明白的,有所得他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重复我们希望做的那些事情,并且通过他这样的重复,习惯形成、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首先得有这样的意识,讲评课的目的之二,我想是这样。目的之三,我们总希望通过讲评课启发学生有所调整,对他下一阶段的学习、学习的方式进行一些调整。如果一堂讲评课之后,题目订正了,题目放起来了,以前怎么学,接下去照旧,一成不变,那么我想这样的讲评课,它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总希望能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