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17100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挑战杯优秀作品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心理距离对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来源: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小类:教育大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们习惯于对近距离的行为做出具体而低水平的评价,而对远距离的行为做出抽象而高水平的评价。该领域的研究被“Psychology Today”评选为2010年心理学十大前沿研究之一。本成果通过两项研究分别在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维度上考察了评价内容的效价因素对行为评价的心理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心理距离的延伸,人们对正性行为倾向于抽象评价,但心理距离不影响对负性行为的评价水平。详细介绍:公交车上,心理上亲近的好朋友踩了你,你觉得是车太挤了

2、;而心理上疏远的陌生人踩了你,你觉得他太粗鲁了。可见,人们对不同心理距离对象的心理评价存在差异。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们习惯于对近距离的行为做出具体而低水平的评价,而对远距离的行为做出抽象而高水平的评价。该领域的研究被“Psychology Today” 评选为2010年国际心理学十大前沿研究之一。本成果通过两项研究四个实验在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维度上考察了行为评价内容的效价因素对行为评价的心理距离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心理距离的延伸,人们对正性行为倾向于抽象评价,但心理距离不影响对负性行为的评价水平。 该成果首次在心理距离与行为评价的关系问题上引入评价内容的效价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建构

3、水平理论的理解,且对于青年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咨询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构成该成果的两篇学术论文均发表于国内心理学一级学术期刊应用心理学。(收起)作品专业信息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本研究旨在揭示评价内容的效价对行为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以拓展和深化对行为表征与心理距离关系的理解。 研究思路:根据建构水平理论,研究者预测,相对于心理近距离自我及他人,人们对远距离自我和他人的正性和负性行为均可能采用高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项研究四个实验分别考察了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自我及他人正性与负性行为评价的影响。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本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

4、性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理论构思方面,首次考察了评价内容的效价特性对行为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将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拓展到行为评价领域。 2.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编制等方法技术方面给予高度关注,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特别是对评价性句子收集、编辑和评定体现创造性。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价值与意义: 1.本研究的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建构水平理论,拓展和深化对行为表征与心理距离关系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本研究的成果对于青年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咨询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作品摘要公交车上,好朋友踩了你,你觉得是车太挤;陌生人踩了你,你觉得他太粗鲁。可见,人们对不同心理距离对象的心理评价存

5、在差异。建构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心理上远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近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本研究以特质性和行动性行为描述句子为实验材料,通过两项研究四个实验分别考察了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自我及他人正性与负性行为评价的影响,以揭示不同评价效价对行为表征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随着心理距离的延伸,被试对远距离自我和他人的正性行为更倾向于高水平的特质性表征,但在负性行为上未获得类似效应,说明评价内容的效价对行为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2)相对于远期过去的自我行为,被试对近期过去的自我行为倾向于负性表征,说明个体对

6、近期过去自我的满意度较低,并对未来自我提升具有高期待倾向;(3)相对于远距离他人,被试对近距离他人正性行为和负性行为的评价分数均较高,说明人际熟悉度对他人行为的表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作品讨论了该研究结论对于青年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咨询实践的指导意义。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1.构成本作品的两篇论文均发表于国内一级心理学学术期刊: (1)过去时间距离对自我行为表征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10, 16(1): 20-26. (2)社会距离对他人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应用心理学, 2010, 16(4): 291-300.2.本作品获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7、2011.5。3. 本作品受到下列项目的资助: (1)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行为评价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自动化加工机制(项目批准号:10YJAXJX024)” ; (2)省2010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人际评价性信息的心理距离效应及其内隐机制(项目批准号:2010R)。参考文献支撑本成果的核心参考文献: 1.Liberman, N., Trope, Y., and Stephan, 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A.W. Kruglanski and E.T. Higgins (Eds.), Social psycho

8、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New York: Guilfo.(查看更多)调查方式:科学实验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人际互动中,个体不仅评价自我及其行为,也评价他人及其行为,且基于对自我和他人行为的评价调节其人际行为,因此评价是人际过程的重要表达形式。以往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归因更强调行为的情境因素的作用,而对他人的行为归因则更强调他人稳定的人格特质的作用。该倾向被称为行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个体作为行动者对行为的描述倾向于采用相对具体的表征方式,而作为观察者对行为的描述则倾向于相对抽象的表征方式。 近

9、年来,有关行为表征的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是基于建构水平理论(Construal-level theory, CLT)对行为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的研究。建构水平理论认为:(1)环境中的任何事件或客体均可在不同水平上被解释或表征,低水平建构是对事件的具体而相对未经组织的表征,而高水平建构是事件的抽象而图式化表征;(2)对客体或事件的建构水平与观察者知觉到的心理距离有关,人们对心理上近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低水平建构,而对心理上远距离的客体或事件的表征倾向于采用高水平建构。根据该理论,一方面,与其他客体一样,对自我或他人的行为表征既可在高水平上实现,也可以在低水平上实现。另一方面,对行为的

10、表征模式可能与心理距离有关。基于上述推论,研究者已在时间距离维度和社会距离维度上对人际行为的表征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时间距离维度上,有两项基于建构水平理论的研究分别采用自我概念分化任务和自我想象任务考察了自我建构的时间特性。第一项研究发现,相对于描述近期未来的自我,被试描述远期未来的自我时,表征更趋简单。第二项研究结果显示,在远期未来条件下,被试对自己行为的评定更具跨情境的一致性,表明个体在表征远期未来自我时更倾向于用抽象而去背景化的特质性词汇。上述两项研究证明,相对于对近期未来的自我表征,对远期未来的自我表征更具简单性和整合性。 社会距离维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相似目标人物的行为,被试对

11、不相似目标人物的行为的表征水平更高。可见,心理距离是影响人际行为表征的重要因素。 对自我和他人行为的评价是行为表征的特殊类型,其评价内容具有显著的效价特性,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表征不仅指向正性行为,也指向其负性行为。那么,行为表征的心理距离效应是否受评价内容效价因素的调节?回答这个问题成为本研究的主题。(收起)项目名称: 汉语言语产生中语音、字形启动的位置效应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小类: 教育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 以语言心理学中起始掩蔽启动(MOP)效应为背景,使用汉字词为材料首次确认了MOP的语音性质,发现了汉字单字词命名特有的字形位置效应:右部件启动的效

12、应量大于左部件,证明了汉语言语产生的最小单位是音位,并具有从左到右序列加工的特点。研究结果丰富了语言认知理论,对汉语言认知心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创造性地从汉字固有的音、形结构特点与熟练汉语言语者认知加工角度出发为汉字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详细介绍: 本作品的研究背景是在拼音文字系统中发现的起始掩蔽启动效应 (the masked onset priming effect,简称MOP效应)。该效应是在出声阅读任务中探讨字母串如何进行音韵编码而发现的词首启动效应量大于词尾启动的一种现象。目前,此领域研究几乎全部针对印欧语言,如英语和荷兰语。国内该效应的研究仍属空白。 国外已有关于MOP效应的研

13、究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论和不清晰之处。首先, MOP效应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种语音效应?还是一种字形效应?还是二者兼而有之?由于拼音文字的字形和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透明, 人们不清楚究竟是语音还是字形对于单词或图片的命名产生了启动效应。其次, MOP效应的产生机制如何?双路径框架下的反应竞争假说认为, MOP效应产生于对目标词进行由形到音的序列加工的时段, 即产生于形-音转化阶段, 因而可以归结为一种早期的语音效应;言语计划理论则认为, MOP效应发生的时间点要晚于形-音转化阶段, 它发生在言语产生的语音编码阶段, 语音编码是从左到右的序列加工过程, 包括从词条提取到建构发音形式, 包括选择音位

14、、重音、音节, 还有将要输出的单元。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采用汉语拼音和汉字为材料, 探讨在掩蔽启动范式下语音、字形启动的效果。本研究首次确认了MOP的语音性质,发现了汉字单字词特有的命名的字形位置效应:右部件启动的效应量大于左部件,证明了汉语言语产生的最小单位是音位,并具有从左到右序列加工的特点。研究结果丰富了语言认知理论,对汉语言认知心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创造性地从汉字固有的音、形结构特点与熟练汉语言语者认知加工角度出发为汉字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收起)项目名称: 起飞在大学校园:你准备好了吗?-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小类: 教育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

15、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 如何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已成为大学教育管理和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探索性研究为先导,以验证性研究为支撑,以组织新成员社会适应理论为依据,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考察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的因素。详细介绍: 如何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使其在新环境中形成健康的心理,获得满意的表现,已成为大学教育管理和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探索性研究为先导,以验证性研究为支撑,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考察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的因素。研究表明,组织成员社会化适应模型可被用于检测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状况。具体而言,新生的入学

16、适应水平(自我效能、社会接受、角色清晰)能够有效预测一般生活满意度、抑郁、学术表现和社会活动表现;新生的个人主动性(信息寻求、反馈寻求、关系建立、积极框架)能够有效预测其入学适应水平。以此为基础,研究者从高校与学生互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大学校园实际和高等教育经验,提出了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入学适应水平,助力新生起飞的对策建议。(收起)项目名称: 公平与效益的博弈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调查与反思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小类: 教育大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简介: 以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自始至终都是公众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10年以来,撤点并校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直延续,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平和效益的角度,通过调研分析,揭示如何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并探讨当前教育政策中的前瞻性和持续性问题,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