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6693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究所在学校: 无锡市新街幼儿园 姓 名: 陈嘉倩 完成日期:2016年 9 月 10日目 录摘要一、前言1 (一)选题缘由1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2 (三)研究背景2 (四)研究设计3二、课程游戏化的概念界定4三、课程游戏化的意义与作用5 (一)可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5(二)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5(三)可以促进幼儿多面发展6 1. 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育62.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63. 有利于促进同伴交往,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74. 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75. 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76. 有利于促进幼儿行为坚持性的发展8四、幼儿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中的不恰

2、当行为及原因分析8(一)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中教师的组织方式不当8(二)区域游戏规则制定中的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10(三)课程游戏化中对于家长资源的运用不充分11五、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指导策略12(一)立足理论与实际,转变教师观念13(二)鼓励幼儿创新,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13(三)充分运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14六、结语14致谢15参考文献15摘 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当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但在课程游戏化的实际操作上,教师与幼儿都没达到预定的目标,这样的结果很让人不满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3、状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该如何做?这促使笔者对于课程游戏化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此研究来深入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与心理变化,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改进,最终达到在满足幼儿游戏的天性的同时,能够获得知识、培养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研究通过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2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经过笔者一年半的观察研究,收集案例和处理分析,将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选择、处理、分析以及评价,同时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游戏化的意义与作用、教师观念与指导、材料准备与环境创设这四方面,对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在质的研究中,通过观察,案例分析,文献研究,提出了

4、相应的改善性的教育建议:立足理论与实际,转变教师观念;鼓励幼儿创新,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运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中班幼儿;问题;策略一、前言(一)选题缘由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开展的幼儿园各种活动的总和,而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游戏体验性,让幼儿园课程更加生动具体,通过游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幼儿在体验过程中展示自我,发挥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体验与他人协商、合作、冲突,在玩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幼儿个性

5、与能力的和谐发展。笔者将研究的对象幼儿参与程度作为参照标准,主要是由于这会影响幼儿一天在园表现,甚至会影响随之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而课程游戏化的效果与幼儿参与程度紧密相关,这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参与程度高是课程游戏化的顺利进行以及高效展开的保证。笔者关注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幼儿处于“状况之外”的情形,表现为幼儿不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者规则进行活动,甚至在教师提示之后仍然我行我素。幼儿不遵守规则行为不仅影响了幼儿自身游戏与学习,也影响周围同伴,而教师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维持活动的基本进行。教师如何改善这样的状况呢?解决这一个问题,是笔者进行此项研究的出发点。

6、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与文献研究法对某中班28名幼儿在园活动中行为表现以及师幼、幼幼互动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能体现出幼儿的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高就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对于幼儿活动中的行为指导也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观察到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多为言语指导,而幼儿在接受教师言语指令之后,大部分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做下去,而少部分则在短暂停顿之后仍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笔者针对幼儿行为,教师指导的方式与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尝试提出改善性的教育建议。(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游戏是幼儿在平常生活、学习中必然存在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7、的正常开展以及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它。其中,深受幼儿喜爱的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是幼儿入园后,教师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玩具、材料,让幼儿以实物操作的形式与之积极的互动,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一种游戏活动形式。同时,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用以支持、引导、促进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成果的过程,是教师传递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事实上,无论哪个部分,都有部分幼儿常常在“状况之外”,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对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培养,还可能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活动,影响学习与游戏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主旨的实现。为此,本研究旨

8、在探究教师如何确保课程游戏化的有效途径与有效策略,以期让幼儿在园时期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得到身心全面发展。中班幼儿课程游戏化是以发展幼儿德、智、体、美为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这一过程促使幼儿园课程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应有的知识。而课程游戏化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幼儿高程度的参与,其中幼儿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区域游戏中,在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策略的支持下,让幼儿始终保持着对其的兴趣,为幼儿学习与游戏提供重要保障。教师使用何等策略才能使幼儿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确保幼儿的高参与度,这是一

9、个值得笔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此,笔者搜集各种资料,归纳总结,从而完成了本篇论文,为将来的教学生涯奠定基础。(三)研究背景本课题将关注的焦点聚于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观点与实施策略,国内对于课程游戏化的理论研究处于发展并渐趋成熟的阶段,而对于实施阶段仍存在着欠缺之处。许多学者对课程游戏化大的框架而言阐述的较为全面,在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一日活动中游戏,快乐感知、学习、进步;以理念为基础、课程为根本、环境为依托、区域为补充、资源为抓手、成长为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充分挖掘教育活动设计上的游戏因素,重视创造性游戏的作用;有效运用家长资源,包含运用于幼儿课堂、游戏、亲子活动中

10、;在开放的游戏环境中提供丰富材料和生活经验,让幼儿主动自由选择,同时教师给予开放的指导。国内学者们由于各自经历不同,注重的领域也不同,从而使得对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也各有看法。比如丁莉(2015年)认为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如果光让幼儿听,是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但若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的轻松环境中掌握知识,寓教于乐,快乐游戏,快乐学习11。徐玲芳(2015年)认为应将幼儿科学教育的视角置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挖掘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并以游戏化的方式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常态化12,等等。由小及大,课程游戏化实施的好不好,策略是途径,效果是关键。实施课程游戏化

11、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幼儿能够在愉悦的情绪下获得知识或培养技能,所以使幼儿快乐与接受显得尤为重要。故课程游戏化的方法的选择没有也不会是单一的界定,只要对幼儿有益且有效的都可以选择。(四)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28名幼儿在园生活的行为与表现。本幼儿园是笔者实习的幼儿园,此园在南京声望较高,信息化教学是其一大特色,考虑到笔者时间与精力的局限,故选择此幼儿园的中班为主要研究对象。2.搜集资料的方法: 文献法:通过网络、报刊以及书籍收集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展开以及幼儿在此期间的行为表现、教师实施策略的文献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观察法:对幼儿在园活动中行为表现全面地观

12、察、记录,记录时采用照片、文字记录两种方法,将所记录下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访谈法:与此幼儿园的本班教师(共3人)进行交谈并及时地记录,大致了解班级幼儿发展水平、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幼儿行为表现的原因并做分析。3.研究步骤: (1)在此幼儿园实习期间,通过与幼儿的平常生活中的接触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同时顾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游戏与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以及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对幼儿的指导策略等。 (2)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作观察、记录,访谈部分教师,以求更全面的了解相关的幼儿以及发生此行为的原因。 (3)通过对幼儿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教

13、师的指导策略,游戏与教学活动规则的制定,以及通过正当途径多方了解到的幼儿自身特点与家庭教育背景,综合分析幼儿各种行为出现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以及措施的改进后的效果,提出有利于教师实施中班幼儿的课程游戏化的有效建议。(五)课程游戏化的概念界定 根据分散在各种相关书籍、期刊以及网络资源中对于课程游戏化概念的已有论述,笔者发现已有研究从多角度对课程游戏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朱晓玲(2014年)提出:在各领域的教学活动的组织中,或多或少的加入一些游戏元素,或以情景化的活动模式让幼儿置身其中,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参与到学习探索活动中1。徐小丽(2015年)提出:将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转化为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

14、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促使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幼儿教育任务2。薛艳昀(2015年)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当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3。张泓(2016年)提出:幼儿教学课程游戏化,是指将幼儿教育的内容、要求以及目标融入到各种游戏当中,其内涵与关键在于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4。通过对已有概念的辨别与分析以及对观察和获得的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本研究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指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此定义应当从下面的几个层面理解: 第一,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所有学科、活动、经验的总和;第二,游戏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通过在游戏中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及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第三,课程游戏化是幼儿主动的活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