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65512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 8226;提素能 (新版)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课两练提素能【练基础】一、选择题1.将一颗1克重的樟树种子种到适宜樟树生长的土地里,几年后长成100多千克重的大樟树。樟树长大不需要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氮气D.二氧化碳【解析】选C。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氮气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不是樟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2.通过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水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消耗

2、二氧化碳D.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的理解。通过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但不能准确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因为实验中没有设计严格的变量唯一的对照实验。【易错警示】本题容易误选C。二氧化碳不是该实验的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植物,所以不能说明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3.(2015烟台质检)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组实验装置是()A.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B.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C.植物、光照和土壤中

3、适量的水D.植物、动物和光照【解析】选C。植物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进行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没有氧气,蜡烛就不能燃烧。A缺少光照,B缺少植物,D因为有动物存在将与蜡烛争夺氧气。4.(2015杭州质检)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如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黑色。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A.水B.阳光C.空气D.温度【解析】选A。叶片主脉切断后水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伤口之上的部分,造成伤口上方的部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4、水。5.将下列实验装置置于阳光下,可以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图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A.吸收氧气B.吸收水C.吸收二氧化碳D.吸收碘液【解析】选C。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中缺少二氧化碳,从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6.下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下都可进行B.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C.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D.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有机物【解析】选C。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验证实验装置。仔细分析图示,水中的金鱼藻,用漏斗罩住,将一试管插在漏斗上,收

5、集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燃烧,这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互动探究】上题图中,如果向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可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金鱼藻在光下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量有什么变化?提示:气泡数量增加。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中二氧化碳增加,金鱼藻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增多。7.20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叶绿体滤

6、液在有光的条件下产生氧气,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在无光的条件下,叶绿体不能产生氧气,说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光照。8.(2014绵阳学业考)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表示氧气B.Y表示二氧化碳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解析】选C。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分析图可知X为二氧化碳,Y为氧气。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9.(2015苏州质检)如图为某同学总结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

7、应式,该反应式可表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A.有光无光都能进行B.把简单的有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C.原料是二氧化碳、水、光D.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光合作用反应式的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光合作用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10.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植物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原因是()A.吸收不到水B.吸收不到无机盐C.吸收不到氧气D.吸收不到二氧化碳【解析】选D。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

8、叶片,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片。气孔关闭后,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互动探究】上题中,中午12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强度有什么变化?这体现了什么生物学观点?提示: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强度减弱。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易错警示】对气孔的误解“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容易将气孔的作用与水分散失紧密相连,从而误选“吸收不到水”,其实水主要靠根吸收,气孔关闭,水并不会缺少;同时气孔还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不能进入植物体,所以缺少的是二氧化碳。11.(2014白银学业考)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吸收二氧

9、化碳B.合成有机物C.产生氧气D.释放能量【解析】选D。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把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12.绿色植物的哪一生理过程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解析】选B。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燃料燃烧都不断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13.(2014南昌学业考)江西

10、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林木茂盛,空气清新,降雨量大。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植物生理作用的理解。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所以空气清新,降雨量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结果。14.(2014云南学业考)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B.除草施肥C.温室内温度保持在白天20,夜晚25D.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解析】选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适当延长光

11、照时间能增加作物有机物的积累量;除草施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可增加蔬菜、瓜果的产量;夜间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变式训练】(2014株洲学业考改编)下列措施中,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无关的做法是()A.合理密植B.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C.多施农家肥D.种植大棚蔬菜,阴天开灯增加光照【解析】选C。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光的利用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大棚内阴天开灯及时补充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农家肥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虽

12、然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但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无关。【易错警示】道理对的答案不一定符合题干要求这类题的选项逐个分析都正确,往往会混乱学生思维。题干要求选择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无关的选项,所以虽然C项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不符合题目要求。15.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若图中字母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或产物,则图中表示有机物的是()A.aB.bC.cD.d【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图中a、b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c、d表示光合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出的,所以a是二氧化碳,d是氧气,水分是由根吸收的,所以b是水分,有机物可以通过输导组织由上向下运输,所以c是有机

13、物。二、非选择题16.(2014龙岩学业考)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48小时;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叶片外罩锥形瓶,其内分别装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_。(2)步骤的目的是_。(3)步骤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_。(4)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_。(5)实验结果:滴加碘液后,叶片a_,叶片b_。【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1)装置中

14、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这样b叶片所在装置内没有二氧化碳,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2)在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先把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把叶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避免了叶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影响。(3)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给酒精隔水加热可以加速叶绿素的溶解。(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其反应式为:水+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5)a叶片所在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脱色滴加碘液后叶片变蓝。b叶片所在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这样该装置内没

15、有二氧化碳,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脱色滴加碘液后叶片不变蓝。答案:(1)二氧化碳(2)消耗叶片中的淀粉(3)酒精(4)水+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5)变蓝色不变蓝【练能力】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A.促进植物的呼吸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C.加快蒸腾作用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效率【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增加植物光照面积,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使叶片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