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60229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探索与思考何事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精神支柱为首要,以内容供给为基础,以阵地建设为根本,以活动开展为关键,着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用引导引领解决好精神支柱这个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呈现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思想道德,是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精神支柱。抓理论武装。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

2、制度,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市、区县、镇街、村社四级宣讲体系,组建高校时事政策报告团。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每年推出一本理论龙门阵,析事明理、深入浅出,释疑解惑、明辨是非,从而增进了共识,凝聚了力量。抓思想引导。通过每年组织2万至3万名大学生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加暑假岗位锻炼、每名大学生每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等创新举措,让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2009年以来,组织近30万人次机关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

3、深入近200万农户家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增强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典型示范。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思想素质好、服务群众好、工作业绩好、廉洁自律好、社会评价好的“人民好公仆”,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坚持定期开展“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劳动模范”和“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坚定广大群众理想信念。2010年底的10万人调查显示,重庆干部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达79.3%,拥护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达89.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达91.4%。二、靠优等优质解决好内

4、容供给这个基础问题 不断推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十一五”期间累计拍摄影视作品49部,新创和改编剧目65台,涌现出了电视剧周恩来在重庆、解放大西南、医者仁心、江姐,电影我是花下肥泥巴,川剧金子,话剧三峡人家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编辑出版经典歌曲3辑;每月编辑出版一辑读点经典,目前已出版30辑,单辑发行量超过70万册,并入选2010年度全国“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全国百部“我最喜爱的好书”、现代党政干部值得精读的10本书;每月编辑出版一本讲故事专刊,整理编写红色故事、革命故事、历史故事、现实故事共计8000余个;推出古今中外

5、箴言1000则、诸子百家箴言选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箴言选读等一系列精品读本。始终让人民群众做媒体宣传的主角。从2009年起,我们创办了重庆日报农村版,以报道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线,突出指导性和针对性,每年免费向各乡镇、村、社赠阅10万份。今年3月以来,重庆卫视创造性地打造全国首家公益电视频道,杜绝商业广告,增加新闻节目播出量、增加自办专题节目和文化栏目、增加公益广告和宣传片,减少电视剧播出量且不占黄金时段、减少外购外包节目播出量,重点推出“记忆”、“信念”、“品读”、“书香”、“民生”等栏目,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深入持久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戏剧、送展

6、览、送春联下乡等活动。每年安排3300万元用于电影放映设备、拷贝购置和放映场次补贴,从图书出版单位新编辑出版的农家丛书中挑选100种图书,按照每个行政村100册的规模进行配送。每年实施城乡文化互动工程,专业艺术院团下乡演出3000多场,农村文艺节目到城区演出1000多场;组织电影下乡,每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送展览下乡已覆盖全市40个区县和一半以上场镇。2007年以来,累计送电影下乡75万场,送图书下乡1796万册、报刊86万份、音像制品130万张,组织各专业艺术院团演出下乡3000多场,送展览下乡超过1500场,送春联1000多万幅。 三、以惠民利民解决好阵地建设这个根本问题 聚财力抓“点”。

7、抓“点”就是推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节”。近年来,先后投入100亿元建成重庆大剧院、重庆图书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20个市级重大文化设施。国泰艺术中心、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等13个在建大型文化设施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市财政加强投入,大力推动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41个、图书馆43个、影剧院53个、博物馆32个。出重拳联“线”。联“线”就是在完善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资源的“左右互通、上下联通”,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架”。重庆市积极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40个区县支中心、704个乡镇服务中心,实现8967

8、个村级服务点全覆盖。筹资5亿元,全力实施“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今年6月,全市基本实现了“广播村村响、户户有彩色电视机、家家能看到电视”的目标。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阵地载体建设,从2006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建设,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84个、街道文化中心97个,基本实现全覆盖。建成村文化室8295个、标准化农家书屋5400个、农家大院借阅点16150个。同时,建立健全城乡、乡镇、村社活动互办、节目交流、图书轮换等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科技、党建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对接,实现了全市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机制强“体”。强“体”就是健全运行保障机

9、制,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血脉”。重庆市积极探索基层文化机构服务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了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常规管理办法。强化经费保障,除重大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的投入外,市财政每年另投入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认真落实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编制,为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配备3至5名文化专干;择优选调和公开招聘1000名具有大学学历的乡镇街道文化专干,组织万余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招募15000名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志愿者,支持农村“土才子”、民间艺术人才担任“文化义工”,确保基层文化工作有人干、愿意干。四、用参与体验解决好活动开展这个关键问题 大力繁荣农村文

10、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机关文化、广场文化。北碚区坚持开展农民工免费舞会、免费广场电影放映、免费上网、免费数字家园培训和免费电子图书阅览“五免”文化服务,每年惠及10余万农民工。潼南县的“菜花节”、垫江县的“牡丹节”、巫山县的“红叶节”、奉节县的“脐橙节”、铜梁县的“龙灯会”,每个区县、每个行业都联系实际围绕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文化活动,每个村和社区天天有坝坝舞会、月月有夜间电影、季季有文艺表演,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紧围绕“五个重庆”建设,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礼仪普及、行为养成、优质服务、环境整

11、治行动,深化文明城区(县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全国文明城区和文明县城各1个、文明村镇33个、文明单位57个、市级文明单位2886个。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有效提升了自身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精心策划举办一台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强的“唱读讲传”活动,仅2010年就举办了32场大型主题晚会。加强媒体宣传,安排市级平面、电视、网站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开辟专栏、开设专题,播放红色歌曲、赏析经典作品、刊播优秀故事、选登精彩箴言。推进“唱读讲传”进机关

12、、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先后培育405个“唱读讲传”活动示范基地。构建长效机制,强化人财物保障,总结新鲜经验,加强理论研究,使“唱读讲传”活动提高了参与率、普及率,增强了辐射力、影响力。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充分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六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一方面,以“五看一听一搞”(看电视、看电影、看演出、看书报、看网络、听广播、搞活动)为目标,确保投入到位、服务

13、到位,实现全覆盖、可持续。另一方面,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用市场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要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倡多样化要处理好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兼顾大众和小众的需求,努力做到雅俗共赏。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形态文化与精神形态文化的关系。必须一手抓物质形态文化,一手抓精神形态文化,两轮驱动,两翼齐飞。坚持建设、管理与使用一起抓,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一起抓,使物质形态文化与精神形态文化形神俱佳、相得益彰,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正确认识

14、和处理重点突破与统筹兼顾的关系。既要围绕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切的文化民生,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又要统筹兼顾,着力抓好城市和农村文化民生的保障,解决好眼前和长远的文化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生活。 正确认识和处理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统一起来,既要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努力使群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树立自力更生、共建共享的文化民生观,让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切实感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幸福。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优良传统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关系。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国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不断丰富文化民生的内涵;要在继承传统宣传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大力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运用现代科技特别是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让文化民生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