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60023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史D----考试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文学绪论王学左派:明朝中后期,王守仁将宋代的心学发展为王学。后来受其影响形成多个派别,其中的泰山学派,也称为王学左派。代表人物有王艮、李贽等。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代表作品有李贽童心说。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三国志演义拾遗:1、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2、作者罗贯中,成书明朝。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张正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演化为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演义的历史成就:1.虚实完美结合,富于美学。它在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

2、所创造。“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2.非凡的叙事才能:1)叙事结构将各个空间分头开展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2)叙事内容以描写战争为主,“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 3.塑造显著的人物形象:突出甚至夸大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 4、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浅近文言,雅俗共赏,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语言风格。 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所采用的手法:1.出场定型。 2反复渲染。 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4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第三章 明代的诗文一、明初 台阁体:台阁是指明永

3、乐至成化年间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pu)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主要作品有杨士奇东里诗集。茶陵诗派:明代台阁体衰退后,诗坛兴起的重要诗派。以李东阳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鲁铎、张泰等。反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把握。主张从文学本身立场出发去探讨诗歌的艺术审美特征。二、明中前七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为代表的文学群体。主要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等。面对当时文坛卑冗委琐的格局,以复古

4、自命,实质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代表作品有何景明的点兵行津市打鱼歌,李梦阳的自从行梅山先生墓志铭。后七子: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主要成员有王世贞、李攀龙、谢榛(zhen)、吴国伦、宗臣等。承接前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强化和具体化。唐宋派:嘉靖年间,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复古流派。主要成员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毛坤等。他们将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代表作有归有光的思子亭记。三、明后“ 童心说”:1)由明末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提出,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童心”即是“绝假纯真,最初一

5、念之本心也。”“绝假纯真”,即不受道学等外在“闻见道理”的干扰;“最初一念”指的是人本然的私心。天下的文章,都应该不受道学等外在道理的影响,是作者本然的情感和欲望的真实表现。 2)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传统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依据。 公安派和“性灵说”:明晚期文学领域,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的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派别。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提出了“性灵说”,创作上强调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创作要有感而发,直抒胸臆,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和粉饰;抒发“性灵”还要摆脱道理闻识的束缚,反对拟古蹈袭。代表作品有袁

6、宏道的戏题斋壁初至绍兴,袁中道听泉。 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明代兴起的文学派别,以谭元春、锺(zhong)惺为代表,因二人为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受公安派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在创作上追求一种幽深奇僻、独来独往的文学审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直的风格对立;仿古方面,提倡学古人的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累文学底蕴。代表作有锺惺宿乌龙潭等。第四章 明代小说一、西游记与神怪小说 西游记题材的演化过程:西游记的演化过程是讲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1. 玄奘取经原是唐代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归国后,由其口述,其门徒编录成大唐西域记,以宗教家的心理去描绘种种传说故事和自然

7、现象,染上神异的色彩。后其弟子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不时用夸张神化的笔调穿插一些离奇故事。唐末一些笔记独异志大唐新语等,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2. 北宋年间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出现了“猴行者”,“深沙神”也只出现过一次,尚无猪八戒。文字粗略,故事简单。但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并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3. 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渐趋定型。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首次出现,深沙僧也改称了沙和尚。元末明初有一部故事比较完整的西游记问世,故事已经相当复杂,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已大体成型,特别是有关孙悟空的描写,已与百回本西

8、游记相一致,为后来西游记成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原书已佚。二、“三言”“二拍”与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三言”由明代冯梦龙编著,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是宋元明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他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二拍”由明代凌濛初编著,包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古今奇观:明末有“姑苏抱瓮老人”从“三言”

9、“二拍”里面选取40种合编而成。它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第五章 明代戏剧一、杂剧 四声猿:明代杂剧家徐渭讽刺杂剧的代表作。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蝉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戏组成。前两个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讽刺嘲弄。后两个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与哀叹。二、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牡丹亭拾遗:1.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2人物性格的戏剧冲突:(正方)千金杜丽娘、书生柳梦梅、丫鬟春香VS(反方)太守杜宝、老塾师陈最良3 浪漫主义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1)虚实结合 2)浓郁的抒情场面,表现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3)典雅绚丽的

10、曲文铺排。4)兼喜剧、悲剧、闹剧、趣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4“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以牡丹亭为例简述汤显祖的“至情论”:“至情论”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主要戏剧主张。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宏观上看,世界时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爱,跨越了地域和现实。后来杜丽娘从阴间还魂,隐射出他们的爱甚至跨越阴阳。2.从理想上来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实质是呼唤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爱,竟因相思而逝;后来为了能与爱郎相守,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历经险阻,还魂与柳梦梅在简陋仪式下成婚;为了捍卫自己的爱

11、情,在金銮殿上将自己为情而死生的经过动情道来,动人肺腑。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可以杂呈多个故事,多种表现手法,并且采用戏剧冲突,用极强的感染力感召观众。比如惊梦,盛装加春闷去游园,得情郎云雨,后一片落花惊醒香魂。这是对自然、青春和爱情的礼赞,自始至终充满庄严华妙的仪式感。 牡丹亭的文化意义:1)以情反理,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感情价值,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褒。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3)反应出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有助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的思潮。第六章 明代的散曲和民歌清代文学第一章 清代的诗文一 早期? 遗民诗人

12、:? 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虞山诗派:虞山诗派是明末清初受钱谦益影响,以其家乡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主要成员有冯班、冯舒、孙钱曾、钱陆灿等人。代表人物冯班是从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他的诗歌陈丽细密,锤炼藻绘,抒发亡国悲痛,婉而多讽。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代表作品有冯班的钝吟杂录 “梅村体”:吴伟业在继承元稹、白居易等歌行地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新诗体,即“梅村体”。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

13、定的规范。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讲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圆圆曲是代表作。? 陈维崧和阳羡词派 朱彝尊和浙西词派:清初词“中兴”时的一个流派,创始人是朱彝尊,主要成员有“浙西六家”的李良年、李符等。1)浙西词派标举清空醇雅风格,空灵,无轻薄浮秽之弊,也不落浓艳媚俗。即使言情咏物,也理出陈词滥调,独具风格,音律和谐。2)但重在字句声律上用功夫,限制了创造,也带来堆填弄巧之气。 中期领袖厉鄂,继承“醇雅说”,但因生活狭窄和词境单一衰落。后来 试图以融贯通变的方式挽救,但收效甚

14、微。 纳兰性德:与曹贞洁、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1)他厌倦官场,词中透露“临履之忧”的恐惧和志向难酬的苦闷。2)他论词主情,崇尚入微有致,爱情是重要题材。3)纳兰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感情充沛。吸收婉约特色,铸造出个人风格? 王士祯的“神韵说”二、中期 “性灵派”:明中期的诗学派别,以袁枚为代表人物,主要成员有“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quan);“后三家”舒位、王昙、孙原湘;张问陶;外围的郑变、黄景仁。标举性灵说,与格调说和肌理说等抗衡,影响甚大。宣扬性情至上,对虚伪的假道学深恶痛绝,诗论崇尚性灵。所谓“性灵”,包括性情、个性和诗才,艺术构思的机

15、灵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这一在“吟咏性情”的基点上构成完整体系的诗歌理论,冲破了传统与时代风尚,是晚期文艺思潮的隔代重兴,为清诗开创了新的局面。代表作有袁枚苔湖上杂诗,蒋世铨出门。“宋词派”:诗歌领域里面偏于宋诗格调的流派。代表人物是陈恩泽、祁窝藻,主要作家有郑真、曾国藩、何绍基、莫友芝 。他们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创作倾向受当时汉学影响,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趣味;发扬“三元”的开拓创新精神,主张诗歌要有独创性,自成面目,但是具有很大的保守性;主要成就是在描写具体生活方面的艺术开拓。代表作有郑真的屋漏诗下滩。 肌理说(320)肌理说是清代中叶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主张“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包括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与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句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容词章、义理、考据为一,受考据学风的影响,遭到袁枚“错吧抄书当作诗”的批评。 桐城派: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