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14935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摘 要:“白色污染”日趋严重。从田间到城市,从铁路沿线到江河湖泊,既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又危害人们的健康,危害各类动物的生命,引发了新的的环境问题,各级政府早以重视。在分析白色污染来源和环境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和方案,认为白色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需各方面通力合作,从行政、经济、技术等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关键词:白色污染;治理;管理;技术一、“白色污染“的来源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

2、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由于这些塑料废弃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白色污染。”二、“白色污染”的现状白色污染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等。这些普通塑料制品废弃后上百年不腐烂、不降解, 形成的垃圾重量轻、体积大、数量多, 给治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目前我国塑料年产量已经达到5800多万吨,年塑料消费总量约8000万吨, 按照国际惯例, 每年待处理的废弃塑料量一般按塑料制品年消费量的15%标准计算。我国年废弃塑料

3、已超过1200万吨, 而目前, 全国至多年回收塑料100多万吨,不足年消费量的十分之一。因此, 大量的废弃塑料仍然是遍地堆放、四处飘荡。现在我国每年使用的一次性餐盒超过150亿个, 而其中有一半属于劣质餐盒甚至“ 毒餐盒” 。不合格一次性餐盒主要含大量工业碳酸钙、石蜡等有毒物质, 有些还使用废旧塑料, 长期使用会对人体的代谢系统有影响, 容易形成胆结石、肾结石, 工业碳酸钙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更大, 特别是对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2001年05月国家有关部门叫停在餐饮行业使用一次性发泡餐盒。但事实上, 发泡餐盒在餐饮市场上仍是屡见不鲜, 一些小商贩贪图其价格的低廉, 仍旧在大量贩卖或购买后使

4、用。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 现在我国每天消费的塑料袋数量达到30多亿个, 全国每年仅使用塑料购物袋总量达到160多万吨, 其中农贸市场是不合格塑料袋的重灾区, 每天仅买菜就有10亿个不合格塑料袋拎回家并被抛弃。而处理这些不能腐烂的塑料垃圾每年需覆盖上万亩土地资源。目前, 这种现象已遍及我国的城市乡村, 事态十分严峻。我国是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大国, 每年农用塑料的使用量近300万吨, 比世界上其它国家使用量的总和还多。据农业部门的专项调查, 我国每年残存在田野、土壤、沟河中的塑料薄膜至少达到50万吨, 残膜率达40%。长期以来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但并不考虑其降解问题, 令我国生态环境付出了

5、沉重的代价, 加速了耕地的“ 死亡” 。专家预测, 当每亩耕地残留塑料制品达到3 公斤时, 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 人类如果连续使用地膜而不采取有效措施, 几十年后不少耕地将颗粒无收, 寸草不生, 而形成“ 白色恐怖”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 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还有可能干扰人

6、的内分泌,造成生育能力下降以及男性雌性化现象等。同时遗弃的塑料制品如粘有污染物,会成为蚊蝇和细菌生存、繁殖的温床,危害人体健康。(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中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 年。因为这些塑料中都有抗生物降解基团,暴露在环境中时使微生物无法靠近该基团或该基团对生物有毒性。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据调查每亩地若含残膜39 kg,就可使玉米减产11 23%,小麦减产9 16%,而且这种污染很难消除。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7、填埋作业仍是中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 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焚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和毒性物质,如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危及动植物和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破坏,二恶英是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 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

8、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因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 /3 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纸浆生产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耗水,而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

9、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 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源。而中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 的含量,引起酸雨。四、“白色污染”的治理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并用。一、管理方面(1)对包装废弃物的立法1995 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法,其中对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和制品、塑料地膜等明确规定应当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在自然环境中易消纳的包装物。(2)制订相关的经济政策调动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发挥企业回收利用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行业

10、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弃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利用经济杠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及时采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最先技术,限期不采用者需停产整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3) 加强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的“白色污染”的治理。对餐饮业、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健全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对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应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

11、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做到有法必依,有禁必止。(4)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和或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这些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其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物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

12、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死亡;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不易降解。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重视,都积极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二、技术方面(1) 减容、减量技术减容、减量,是减少或抑制塑料废弃物的产生量,包括少用,即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或少用;或通过填充天然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减少塑料用量,不仅节省有限资源,也可减少污染;或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功能,延长寿命、一物多用,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的消费量;减薄,即在保证应用性能前提下,通过改变原材料配方和产品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轻量化、薄壁化;减容,即通过压实、溶解、消泡等方法减少塑料废弃物

13、的体积,以及开发适量包装,抑制过剩包装等。以上做法不仅可减少原料用量、用时也可减少垃圾产生量,随之也节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这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也是防患于未然和从源头抓起的好办法。(2)回收利用技术回收利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从立法、回收、生产、检验、销售等一整套系统工程问题,国家在积极开发,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有效方法,从塑料废弃物总体而言,相当一部分是易回收利用的。但对一次性塑料废弃物而言,必须根据各地废弃物的种类、质量、数量、流向及处理方法,易回收又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经济合算的应尽最大力度去回收利用,从节约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再生

14、资源的角度均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回收利用无论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回收体系的建立,还是高效回收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回收料的产品方向等均会面临许多技术经济方面的难题,有待于政府和民间加大科技投入,通力合作作为重点问题研究解决。(3)生物降解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一次性塑料废弃物是很难收集的,如堆肥袋、垃圾袋、超市和早市用的轻型塑料包装袋等,即使强制收集,经济效益差甚至无效益,这些领域采用可降解塑料就比较适宜。当前天津丹海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淀粉基生物降解技术和系列产品,其工艺特点是淀粉液态下真空脱水,微细化处理及覆羟改性技术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其薄膜中淀粉含

15、量可高达50%以上,育秧钵和注塑制品可高达80%,这意味着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且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塑料垃圾一半以上。另外由于加入了大量淀粉和促降解助剂,其废弃物有利于垃圾堆肥化处理,是回收利用的一种独特方式。因此,根据国内外经验对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一次性塑料产品,推荐采用可降解塑料是最佳选择,在短期内可降解碎裂成无害化碎片,从而达到塑料垃圾减容、减量,减轻或抑制环境污染的目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以完全降解回归自然。“白色污染”即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又污染农田、江河、湖泊,即危害人们的健康又危害各类动物的生命。治理“白色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

16、合作。国家需立法,管理部门要制订更有效更有力的管理措施、管理细则;企业要及时采用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广大群众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落实治理“白色污染”的管理法规,才能治理有效。主要参考文献1 齐桂莲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 3) : 172 吕桂英,屈媛,柳煦晴,等 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技术的思考J 2005,28( 增刊) : 178 1803 曾北危,姜平 环境激素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易长海,陈强,刘莺 废旧塑料处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国内研究进展J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26( 2) : 87 905 元雨 我国生态塑料产业正在新起J 工程塑料应用,2005,33( 5) : 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