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13462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7.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频电疗法ppt医学课件(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频电疗法 1 中频电疗法应用频率1000 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最常用 2000 8000Hz 2 一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3 1 能克服组织电阻 与低频相比 能作用到更深的组织 二 中频电对人体作用的特点 人体组织对不同频率电流的电阻不同 对低频电的电阻较高 随着电流频率的增高 人体的电阻逐渐下降 4 2 双向无电解作用电极可以大为简化 中频电疗时即使应用比较薄的衬垫也不会损伤皮肤 5 6 4 镇痛和促进血液循环中频电作用10 15分钟后即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且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 可使皮肤痛阈上升 有明显镇痛作用 中频电的电流频率 波形 幅度不恒定 有的疗法可选用两种以

2、上电流 患者不容易产生适应性 7 1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即时的充血反应 轴突反射 化学物质 自主神经多次治疗后血液循环的改善 单次作用的累积效应以及自主神经功能调整的结果 三 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8 即时镇痛作用机制多次治疗后的镇痛作用 2 镇痛 9 镇痛机制 兴奋粗纤维 SG细胞兴奋 闸门关闭 痛觉传入减弱或受阻 兴奋脊髓背角胶质区 兴奋 氨基丁酸 GABA 能神经元 释放GABA C纤维末梢Ca2 通道受阻 抑制痛觉输入 脑高级中枢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释放5 HT 阿片肽等递质 脊髓背外侧束 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 刺激冲动 脊髓 皮层感觉区 干扰痛觉 产生震颤感和肌肉颤动 兴奋粗纤维 疼痛的

3、传导受干扰或受阻 10 核心 闸门控制系统一般认为 传导痛觉冲动的神经纤维是较细的神经纤维 包括A类纤维和C类纤维脊髓背角罗氏胶质区 SG 的细胞构成闸门粗纤维的冲动使闸门关闭 易于镇痛 细纤维冲动使闸门开放 易于致痛 闸门控制学说 11 中频电作用后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 组织水肿减轻 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排除加速 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增强 免疫防御功能提高 3 消炎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2 中频电刺激能扩大细胞与组织的间隙 使粘连的结缔组织纤维 肌纤维 神经纤维等活动而后得到分离 4 软化瘢痕 松解粘连 13 干扰电 调制中频电等电流含有低频成分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引起正常骨骼肌和失神经肌肉收缩

4、 锻炼肌肉 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 引起平滑肌收缩和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5 其他作用 14 第二节等幅中频电疗法 15 采用频率1000 5000 z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常用的为5000 z 音频电疗法分类音频电磁场疗法超音频电疗法 16 概念 应用1000 20000Hz音频段的等幅正弦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音频电疗法 多数采用2000 5000Hz电流 电流特点 具有典型的中频电流的物理特性 幅度 频率恒定不变 波形成正弦波形 一 音频电疗法 17 1 仪器设备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多为2000Hz 或为2000Hz 4000Hz两种频率 少数为20

5、00 8000Hz 多数治疗机为塑胶的电极 二 治疗技术 18 2 操作方法 1 单纯音频电疗法 最常用 操作方法简单 将电极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好 在损害部位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固定 电极仪 220v电压 19 打开电源 缓慢调节电流输出强度 同时观察患者反应 直至到患者能耐受舒适为宜 治疗持续20 30min 每日1 2次 10次为1疗程 治疗结束 将电流调至 0 关闭开关 取下电极 20 2 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开始治疗时 治疗后逆顺序关闭 每次治疗15 30min 每日1次 15 30次为1疗程 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21 1 选择适合的电极板及衬垫 用生理盐水或

6、热水浸湿 然后将电极板装入衬垫套内 2 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暴露治疗部位 并检查皮肤是否破损 将电极置于治疗部位并固定 3 检查仪器各个旋钮是否处在 零 位 接通电源 调节输出量 3 操作程序 22 4 告诉患者治疗时正常感觉为麻感 如局部有烧灼感 应立即检查处理 5 患者治疗时不能移动身体 触摸仪器和接地金属物 如水管 暖气 6 治疗完毕 将输出钮缓慢调至 零 位 关闭电源 取下电极 检查皮肤反应 然后将衬垫用清水洗净 煮沸消毒 晾干备用 23 2 禁忌症急性感染性疾病 肿瘤 出血性疾病严重心力衰竭 肝肾功能不全局部有金属异物 心区 孕妇腰腹部 带有心脏起博器者 24 3 注意事项 1 中频电

7、疗机应与高频电疗机分设于两室 至少应将两者的电路分开 以免中频电疗机的工作受高频电磁波的干扰影响 高频电疗机 电脑控制中频电疗机 25 2 使用前检查治疗机是否能正常工作 电极 导线是否完好 导线插头 导线夹是否牢固 3 治疗时不要接触机器 不可随便活动 治疗部位的金属物品应除去 体内有金属异物的部位 应严格掌握电流强度 0 3mA cm2方可避免组织损伤 26 4 选择适合的电极 衬垫放置治疗部位上 尽量使病灶位于两电极中间 电极和夹子不可接触皮肤 以免电击灼伤 务必使电极 衬垫与皮肤均匀接触 病灶 治疗机 27 5 禁止在心前区及其附近治疗 心脏病患者 电流不宜过强 如有不良反映立即停止治

8、疗 孕妇忌用于下腹部 腰骶部及邻近部位治疗 佩戴心脏起搏器者不得进行中频电治疗 28 6 治疗电流量的调节应根据治疗的要求和患者的感觉 一般以感觉阈或运动阈为准 瘢痕部位浅感觉或血液循环不佳的部位治疗时 电流强度的调节不应以患者的感觉为准 29 7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 如有头晕 头痛 胸闷 嗜睡等症状发生 应及时调节电流强度或停止治疗 8 治疗时电极板要充分和皮肤接触 使电极下电流均匀分布 如在治疗中患者感到电极下疼痛时应立即终止治疗 30 概念 以2 20kHz电流所产生的0 1 1 0mT 毫特斯拉 的交变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 称为音频电磁场疗法 二 音频电磁场疗法 31 一 作用原

9、理音频电磁场作用于动物与人体 可以引起细胞水平的谐振而达到镇痛 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肌肉工作能力 改善骨与软骨的营养 增加关节活动度 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 32 音频电磁场疗法采用线圈场法进行治疗 治疗时使病灶局部处于通过音频电流的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中 二 治疗技术 33 适应症 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牙周病以及一些代谢疾病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骨关节病 禁忌症 同音频电疗法 3 临床应用 34 骨关节病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老年常见疾病 音频电磁场疗法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紧张 减轻疼痛等症状 35 治疗方式类似局部达松伐电疗法 局部共鸣火花电疗

10、法 以高电压 弱电流 火花放电的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时玻璃电极与人体皮肤或体腔粘膜接触 发生火花放电时有热感 无局部达松伐电疗的刺痛不适感 三 超音频电疗法 36 一 治疗作用人体接受火花放电的刺激和电磁振荡作用后 神经兴奋性降低 血管淋巴管扩张 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 因而有止痛 止痒 解痉 消炎作用 37 超音频电疗机 电压3 5kV 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 用于体表治疗 圆柱状电极 用于肛门 直肠 阴道治疗 每次治疗5 10min 每日治疗1次 6 10次为1疗程 二 治疗技术 38 禁忌症 同音频电疗法 三 临床应用 39 第三节干扰电疗法 40 什

11、么是干扰电流 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 100Hz的正弦交流电 通过两组 4个 电极交叉输入人体 在电场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 产生差频为0 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 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 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 41 一 作用特点 一 传统干扰电疗法 42 43 三 治疗技术 1 采用两组不同频率电流 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 治疗时务必使病灶部位处于两路电流交叉的中心 以固定法 移动法或吸附固定法进行治疗 电流强度一般以病人耐受量为宜 每次20 30min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仪器设备 44 2 操作方法 1 固定法 选用4块合适的电极 4根导线分

12、两组 分别连接至两路的输出孔 将两组电极交错放置 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 即电流交叉处 迟缓性便秘的固定法示意图 45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 46 2 抽吸法 治疗时使病灶处于4个吸附电极的中心 先开动负压装置 开始抽气 电极吸附于皮肤上 再接通干扰电流 负压装置以每分16 18次的频率抽吸电极 抽吸的频率按照负压的变化而呈规律性波动此法除干扰电流作用外 尚有负压按摩作用治疗的差频 剂量 时间 疗程与固定法相同 47 肩部抽吸法 48 3 干扰运动刺激疗法 电极的放置以使尽可能大的电流沿着肌纤维的走行方向通过肌肉为原则 进行增强肌力的治疗时可用较大电流 为了避免损伤 应适当控制电流的强度

13、 肌痉挛时所采用的电流强度应较小 49 4 干扰电超声联合疗法 操作方法与干扰电 超声疗法相同 声头下需使用能导电的耦合剂 干扰电流采用耐受量 超声强度采用0 5W cm 每次治10 15分钟 50 3 操作程序 1 选择适当电极 衬垫用温水浸湿 2 检查2组输出是否处在 零 位 差频数值显示开关是否在显示位置上 3 先开电源开关 后放电极 如差频治疗仪显示屏不亮 应重新开一次差频数值显示开关 4 舒适体位 暴露治疗部位 按要求选择并固定电极 5 选用适合差频 缓缓调节电流输出钮 6 治疗后将电流输出钮调至 零 位 取下电极 分开放置 使之不接触 51 临床应用 52 临床应用 53 概念 是

14、在静态干扰电流的基础上使中频电流的幅度被波宽为6s的三角波所调制 发生一个周期为6s的缓慢的低幅度变化 二 动态干扰电 波宽6s 54 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周期为6s的节律性的交替变化 甲组电流增强时乙组电流减弱 6s后反之 乙组电流增强时甲组电流减弱 如此反复循环 因而称之为动态干扰电 55 动态干扰电对人体的作用于传统干扰电相同 但因电流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 机体组织不易产生适应性 并能使深部组织获得更加均匀的作用强度 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范围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56 是在传统干扰电疗法与动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治疗时将三路在

15、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叠加交叉输入人体 三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57 1 立体的刺激效应 三个方向立体的空间刺激2 多部位的刺激效应3 强度的动态变化效应4 受刺激部位的动态变化 一 电流特点 58 1 空间效应 从不同的空间位置刺激可兴奋的组织 如 肌肉 神经 感觉细胞 包括交感 副交感神经纤维 2 影响细胞功能 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 影响电荷载体的移动以及组织内水的渗透 运输 激活某些酶的活动 特别是心脏和骨骼肌的内质网 内质网内含有偶联所需的Ca2 兴奋时Ca2 释放 引起肌肉收缩 二 作用原理 59 立体动态干扰电的治疗作用与传统干扰电流相仿 因其强度和刺激部位大于传统干扰

16、电 并且有较大的动态变化 刺激的形式不同于传统干扰电 其治疗作用强于传统干扰电疗法 三 治疗作用 60 1 仪器设备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采用星状电极 每个星状电极上 有排列成三角形的3个小电极 每对电极相应方向的3对小电极 分成为3组 每组两个小电极 连接治疗仪的一路输出 3对小电极可同时输出三路电流 四 治疗技术 61 2 操作方法 1 对置法 两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疗部位的上下或两侧反方向放置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通常采用对置法 电流作用较深 62 2 并置法 两个星状电极及其导线在治疗部位表面同方向放置 并置法作用表浅 较少采用 治疗时应注意使星状电极的各个小极均与皮肤接触良好 以使三路电流都能充分进入人体 63 1 适应证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与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其疗效优于传统干扰电疗法 2 禁忌证同传统干扰电疗法 五 临床应用 64 第四节调制中频电疗法 65 一 概念调制中频电疗法又称脉冲中频电疗法 使用的是一种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 其幅度随着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调制中频电具有低 中频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 66 1 低频调制波 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