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133284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ppt医学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5 12 1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本章重点思考题 1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理论2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理论3 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观及其新理论4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及其新理论 2020 5 12 2 掌握理论的意义 1 对具体项目的研究成果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对后继研究或行为起定向或参照作用 3 推动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2020 5 12 3 一 行为学派 刺激 反应理论 模仿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二 认知学派 格式塔学派理论 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理论 三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社会学派 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四

2、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角色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 2020 5 12 4 2020 5 12 5 1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S R理论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德的模仿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霍夫曼的社会交换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 2020 5 12 6 2 核心概念 联结 association 强化 reinforcement 模仿 imitation 2020 5 12 7 一 行为主义学派 1 刺激 反应理论代表人物 桑代克 E L Thorndike 1874 1949 斯金纳 B F Skinner 1904 1990 等理论观点 1 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

3、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强调刺激和反应质检的联结 故称联结理论 2 刺激 反应之间的联结 因为强化作用而得到加强 故称强化理论 2020 5 12 8 桑代克 饿猫逃出迷笼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 试误说 动物学习的三大定律 练习律 效果律 准备律 2020 5 12 9 斯金纳 饿白鼠在迷笼中寻找食物 实验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强化的不同方式 2020 5 12 10 2 模仿论模仿 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代表人物 米勒和多拉德 N E Miller J Dollard 1941 他们在 社会学习和模仿 中提出 理论观点 模仿可以通过延伸刺激 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

4、理解 应用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挫折 侵犯 助人等亲社会行为 11 2020 5 12 12 3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A Bandura R H Walters 1963 等提出 理论观点 1 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 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 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复制过程 动机过程2 环境 E 人 P 和行为 B 三者之间是交互决定的 B f P E 应用 讨论与解决电视等媒体的消极影响 2020 5 12 13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2020 5 12 14 班杜拉 1965 实验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 第一阶段

5、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奖励攻击组 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和奖励 惩罚攻击组 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 控制组 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 也没惩罚 看完电影后 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娃娃的游戏室里 实验者透过单向镜对儿童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 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 第二阶段 让孩子回到房间 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出来 就可得到橘子水和一张精美的图片 结果发现 三组孩子 包括惩罚攻击组的孩子 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 说明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是对新反应的表现 而不是获得 即儿童已学习了攻击的行为 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 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6、 2020 5 12 15 观察学习的后果 2020 5 12 16 四 社会交换理论代表人物 霍曼斯 G C Homans 1985 等提出 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 理论观点 1 人的交往的本质是 收益 与 代价 的 社会交换 人们在交往时 尽量扩大收益 缩小代价 扩大满意度 缩小不满意度 收益 报酬 reward 代价 cost 后果 outcome 2 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 公平和互惠方能是相互作用长期保存 2020 5 12 17 R C R C 实现了公平分配 心理比较平衡 交往继续 R C R C 内疚感 想方设法采取补偿行为 R C R C 抱

7、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 并会采取行动 减少投入 或中断交往 2020 5 12 18 你看到了什么 2020 5 12 19 社会认知学派 1 核心观点 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人的行为取决于人对社会情境的知觉和加工过程 社会认知过程 产生社会知觉 形成社会印象 进行社会判断 2020 5 12 20 2 社会认知心理过程的解释 社会知觉解释归因解释图式解释 2020 5 12 21 二 认知学派 1 格式塔学派的理论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M Wertheimer 1880 1943 苛勒 W Kohler 1887 1967 和考夫卡 K Koffka 1886 1941 等 1912年于

8、德国问世 强调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 理论观点 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一种孤立的 简单的反应 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 他是通过心理物理场 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的 最初侧重与研究知觉现象 对象与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等 2020 5 12 22 苛勒猩猩实验 接竿问题 和 叠箱问题 2020 5 12 23 苛勒 顿悟说 2020 5 12 24 2 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代表人物 勒温 K Lewin 1980 1947 理论观点 1 心理生活空间 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 Psychodynamicsfield 心理生活空间 Psychologicallifespace 简称

9、LSP 包括三个部分 心理环境 E 由准物理 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组成 内部个人区域 P 由需要 欲望与意图等组成 I P 和知觉运动区域 P M p44 公式 B f P E LSP E 2020 5 12 25 2 群体动力学 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 不仅取决与个人的生活空间 而且也受到群体心理动力场 如人际关系 群体决策 舆论 气氛等 的制约 整体比部分重要 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一个个地去改变个体要容易得多 案例 饿了 有生理需求 寻找食物 从而达到相对的平衡 孤独 有交往需求 寻找朋友 从而达到相对平衡 2020 5 12 26 3 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理论认知行为认

10、知认知认知情感 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将地球挪动 阿基米德 2020 5 12 27 3 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代表人物 麦克盖尔 W J McGuire 1960 费斯廷格 L Festinger 1957 等 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 理论观点 1 人是理智人 当人的信念 观点或态度如果与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 并且自己意识到时 他就会自发地去调整 而使之相符 一致 2 它是一系列理论的统称 认知失调理论 平衡理论 归因理论 一致性理论 认知 感情相符理论 案例 费斯廷格的从众的力量的实验 2020 5 12 28 一致性理论 和谐理论 代表人

11、物 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 C E Osgood P H Tennenbaum 1955 提出 是探讨与预测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的态度的一种理论 案例 我敬佩我的老师和我喜欢打扮 信息源老师表示赞成或反对打扮 信息对象信息源和信息对象之间存在一致信息源和信息对象之间存在不一致 2020 5 12 29 认知 感情相符理论代表人物 罗森伯格 M J Rosenberg 1960 人们总是试图使其认知与其感想相符 案例 酸葡萄心理 追不到漂亮女孩 就说女孩的不足 甜柠檬心理 情人眼里出西施 认知上改变了 感情的变化也与之相适应 罗森伯格的实验 人对态度对象在感情上发生了变化也会引

12、起认知上的改变 P49 2020 5 12 30 三 精神分析学派 1 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S Freud 1856 1939 阿德勒 A Adler 1870 1937 荣格 C G Jung 1875 1961 等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1 早期理论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动机 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后期理论 1920年后 认为 人有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的性本能和自我本能 即生存本能 同时也有表现为求杀欲望的死亡本能 泛性论 2020 5 12 31 2 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和超我 本我 小鬼快乐原则本能生物性欲望自我 行政主管现实原则 心理防御机制 超我 判官理想原则理想 道德 价值观社

13、会性约束3 意识结构 潜意识 前意识和意识 潜意识和前意识称为无意识 2020 5 12 32 阿德勒 个别心理学 理论观点 支配人的行为的并非都是性驱力 更主要是一种生而有的 追求优越 的内驱力 追求优越是一种求全求美的心态 无法实现时 遇到困难 就容易形成 自卑感 自卑感的产生后 个体就会寻求平衡 从而克服自卑感的痛苦 即 补偿作用 补偿不当 难免形成 自卑情结 退缩反应和过度补偿 补偿适当 就会克服困难 形成健康心理 2020 5 12 33 全国自强模范 田子君 2020 5 12 34 自卑感 补偿作用 适度补偿 补偿不当 退缩反应 过度补偿 克服 心理健康 自卑情结 自卑感 补偿作

14、用 自卑感 补偿作用 自卑感 补偿作用 自卑感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自卑情结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克服 心理健康 自卑情结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克服 心理健康 自卑情结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克服 心理健康 自卑情结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退缩反应 克服 心理健康 自卑情结 补偿不当 适度补偿 补偿作用 自卑感 分析 迈克 杰克逊的整容 鼻子等 2020 5 12 35 荣格 分析心理学 理论观点 1 自我

15、的功能 自我不是从原始性的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也不是夹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发生中介作用的 它有其独立性 连续性和统合性 自我之内有意识和无意识之分 2 自我潜意识 包括两个本源 个人潜意识 情结 和集体意识 原始心像与观念 即原型 3 人格由很多两极相对的内动力所形成 如内向和外向 2020 5 12 36 2 新精神分析中的社会学派别代表人物 沙利文 H S Sullivan 1892 1949 霍妮 K Horney 1885 1952 弗洛姆 E Fromm 1900 1980 埃里克森 E Erikson 1902 等 他们开始否定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说 强调文化 社会条件和人

16、际关系等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重视自我的整合与调节作用 2020 5 12 37 卡伦 霍妮的 文化因素 说理论观点 1 人的行为与人格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是本能驱力 而是人在充满敌对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安全的需要 个人行为仅仅是对引起他恐惧的环境的一种反应 2 家庭环境与教育对社会行为方式与人格发展有着决定作用 3 男女差异由文化因素决定 4 核心的观念是 焦虑 重视家庭环境和教育 对失常行为治疗充满乐观的态度 但仅仅看到社会敌对性 忽视了人类互助合作等 2020 5 12 38 家庭 和谐 友爱 正常发展 缺乏爱 焦虑 神经性焦虑 防御 趋向他人 讨好 避开他人 退缩 反对他人 猜忌 重复 固定下来 人格的一部分 精神病式的防御需要 持续 家庭 家庭 家庭 家庭 缺乏爱 家庭 缺乏爱 家庭 和谐 友爱 缺乏爱 家庭 正常发展 和谐 友爱 缺乏爱 家庭 焦虑 正常发展 和谐 友爱 缺乏爱 家庭 焦虑 正常发展 和谐 友爱 缺乏爱 家庭 持续 焦虑 正常发展 和谐 友爱 缺乏爱 家庭 神经性焦虑 持续 焦虑 正常发展 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