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213205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南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4。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学术不端,通常指的是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学术利益的行为。在漫长的学术发展史上,与学术不端行为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一点,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道德、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其危害性不容小觑。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学者个人学风和学术素养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层面监督处罚机制缺失的问题,更与学术评价体系直接相关。近20年来,我们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谴责和对学术评价

2、体系的反思是交织在一起的。去年10月份,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改进人才评价制度。这对打破过去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有积极作用的。不过,仅有对原有学术评价体系的“破”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立”,即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遏制作用。为此,应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截断渠道。发表或通过评审是学术成果得以传播和应用并赢得学术资源的必经程序。这一程序的设立不仅具有评价学术成果价值的作用,而且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也具有重要作用。从这一必经程序切入,截断学术不端行为得利的渠道,是

3、当下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着力点。不过,从实践来看,仍然需要形成严格的制度规约,防止同行专家匿名评审流于形式。应在评审专家的选择、程序和标准的设定、监督系统的运行、结果的规范、责任的认定等方面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使学术不端行为难以遁形。当然,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并非万能,还需要辅以其他手段。二是有效追责。在学术评价中,评审者行使的是一种学术权力,而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行使权力也就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评审的学术成果如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掌握评审权力的专家是难辞其咎的。查处学术不端行为,除了要处罚当事者,还应适当追究评审者的责任。但实际上,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中,鲜见评审者承担责任。其实,构建对

4、评审者的问责制度与对学术不端行为者的追责同样重要。由于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根治学术不端行为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我们要针对问题不断加强包括学术评价体系在内的相关制度的建设,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确保学术肌体健康生长、学术繁荣发展。(摘编自朱剑遏制学术不端须健全学术评价体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术不端,包括科学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比如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科学实验数据等。B. 学者个人学风差、学术素养低以及学术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和不公正,是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原因。C. 学术不端的行为,古今中外都有

5、,它的危害性极大、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D. 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开展专项行动,改进人才评价制度,这对打破过去的学术评价体系是有一定的作用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论述了“学术不端”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揭示了“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B. 文章第二段转入正题,承上启下,论述学术不端行为和过去的学术评价体系直接相关。C. 文章三、四段从两个方面侧重论述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体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D.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突出“截断渠道”在构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比后者更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6、. 我们一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强烈谴责,另一方面也对学术评价体系进行深刻反思。B. 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并非易事,根治它更难,这是因为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反复性和复杂性。C. 从发表或通过评审截断学术不端行为得利的渠道,是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着力点。D. 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中,鲜见评审者承担责任,这是因为评审者行使的是一种学术权力。【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文章第一自然段说

7、“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学者个人学风和学术素养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层面监督处罚机制缺失的问题,更与学术评价体系直接相关”,可见选项中的“根本原因”不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选项中“对比论证”不对,运用了层进和并列分析法。也不能看出“截断渠道”的作用更大,只是说“着力点”。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

8、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D项,强加因果。“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中,鲜见评审者承担责任”与“评审者行使的是一种学术权力”无因果关系,原文说“除了要处罚当事者,还应适当追究评审者的责任。但实际上,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中,鲜见评审者承担责任”,可见,是转折关系,逻辑上并非因果。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

9、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

10、,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的条件下发射成功。“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摘编自飞向太空的航程)材料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靠的是什么?龙乐豪院士认为,靠的是牢牢把握住了

11、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我国新一代运裁火箭家族的拓路者长征六号火箭为例,2015年它以“一箭二十星”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瞄准国际运载火箭先进技术水平,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用的先例,自主创新成果达十几项。据介绍,长征五号突破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和247项关键技术,代表着我国科技创新与工业制造的高水平,不仅使整个火箭技术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带动国内工业制造能力的提升。未来,比长征五号更大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研制95米级的火箭箱体,也将带动国内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摘编自余建斌、王伟童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1

12、日)材料三: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报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承担了中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发射总质量的99.2%报道称,一组数字可以反映出长征系列火箭的快速进步:自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至2007年6月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鑫诺三号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用时37年,年均发射2.7次;再至2014年12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长征火箭第二个100次发射用时7.5年,年均发射13.3次;至2019年3月10日,长征火箭实现第三个100次发射,用了4年多时间,年均发射23.5

13、次。报道称,尽管长征系列火箭也曾发射失败,尤其是2017年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第二次发射失败。但长征系列火箭接近96%的发射成功率,在世界上仍属于先进水平。而且,与前50次发射相比,长征系列火箭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在第三个100次发射中,长征火箭共将225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高达97%。特别是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位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并创下世界航天发射的新纪录。报道称,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如果革弊兴利得当,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还是颇具竞争力的。报道称,这些年,中国

14、航天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蔚然成风。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3月12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这为后来载人飞天计划打下了基础。B. 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让我们战胜了载人航空路上的重重困难,让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C.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00次发射,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D. 我国火箭技术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因此长征六号瞄准先进技术,很多技术在世界上没有成功应

15、用的先例。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征火箭在2018年捷报频传,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首次居世界第一,并刷新世界纪录。B. 重型火箭长征九号比长征五号更大,更能带动国内新林料、新工艺、新器件、新装备等向前发展。C.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论是从承担的发射任务,还是从发射航天器的总质量来看,都是中国火箭的绝对主力。D. 长征火箭在3个100次发射的发展历程中,从所用的时间、年均发射次数,均可看出它在快速进步。6.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航天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答案】4. D 5. A 6. 物质基础方面: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技术创新方面: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国家机制方面: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但见效慢的航天领域,颇具竞争力。任用人才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弊端,不拘一格用人才,让青年人挑大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