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12627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经济学论文 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经济学结课论文姓名:贾茹学号:1124130班级:11241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摘要:汽车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风生水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如何跟紧时代的步伐,突破传统汽车行业带来的模仿创新、路径依赖、技术创新能力及管理能力低下的问题,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经济时代的高质量、高收益、高市场占有率汽车成为关键。本文将对新能源及传统汽车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方面的技术创新思考。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 路径依赖 模仿创新1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十一五”期间建立起的“三纵三横”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总体研发体系推

2、动了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国内六大汽车集团-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至少四十家汽车企业已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新能源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前景和潜力,国内外各大厂商都要乘东风发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本文将从我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探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国外的新能源汽车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车已宣布将进军中国市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究和实践虽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相当的差距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充电站等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性以及市场占有率的低水平均已

3、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以比亚迪为首的国产新能源汽车面临着市场化较低的风险,在社会配套设施体系不完善,市场占有率低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国内的需求,发掘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也成为国内汽车厂商要解决的问题。2国内外汽车行业技术创新研究现状与评价2.1 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管理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由弱到强,虽在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但与国际新能源汽车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比以及存在的差距问题仍然是热点,同时在新能源领域中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的差距依然是存在的。在国家层面上,官建成、何颖参考文献:

4、官建成, 何颖. 科学-技术-经济的联结与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9, 12(5): 61-77.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汽车企业或者其他工业技术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而Alan Pilkington Pilkington A, Dyerson R, Tissier O. The electric vehicle: Patent data as indicator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J. 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02, 24(1): 5-12.等人则从行业

5、层面对几个发达国家或者本国某行业整体技术创新活动的状况进行探究影响该行业的因素,为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提供依据。徐兴尧 徐兴尧. 汽车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J. 中国机械工程, 2002, 4: 002.则从企业层面通过总结几个典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寻找其突出的优缺点,为类似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提供依据。2.2 模仿创新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来说,由于技术能力较低,工业基础薄弱,模仿比创新更适合处于追赶阶段的中国汽车企业。但在工业经济及整个中国经济提升过程中,模仿创新逐渐显出其弊端并促使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演化。在模仿创新演化进程方面,徐可、李显君徐可, 李显君. 我国汽车企业基于模仿的技术能力演

6、化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 (12): 131-132.根据汽车行业近20年的专利数量和结构分析提出我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过程正在经历一个由技术模仿向逐渐自主创新的转变,在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专利反映模仿与创新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促进的过程。 而在跨国学习模仿创新的过程中,卢锐卢锐. 跨国学习模仿创新与我国汽车产业的成长J. 国际经贸探索, 2005, 21(5): 42-46.基于跨国学习理论,研究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跨国学习、模仿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关系,总结了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创新新的思路,其中尤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尤为突出

7、。2.3 技术创新路径依赖方面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由于忽视自主创新过于依赖外放技术和产品,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技术创新路径依赖当中。曾春花、邹长城曾春花, 邹长城.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依赖分析J. 企业研究, 2010, 20: 8O-81.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路径依赖分析提出了两方面的根本原因探析,一方面是技术能力、人才能力、研发投入以及实践经验诱导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家缺乏创新精神以及技术创新的风险性引发的路径依赖。从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进行了技术路径依赖分析。2.4文献评述现有的研究在传统汽车行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管理、模仿创

8、新以及路径依赖方面研究。研究成果丰富,理论意义明显。但目前的研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处于相对薄弱。中国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传统汽车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在新能源的领域继续体现。除了硬件上的劣势,与国外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管理的差距,传统模仿创新的弊端以及路径依赖的主导性也成为阻碍因素,因此本文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探讨是对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思考的一个思路。3 技术创新思考:3.1 创新应更多的以R&D为依据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R&D投入增长率应高于GDP的增长率,这样科技发展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科技发展才能有强大的后劲。下表为09年世界各汽车巨头R&D投入。表

9、1:2009年汽车行业R&D投入国际比较汽车企业丰田大众通用本田戴姆勒福特研发经费60135144.43757.53746.33699.73034.2所占比重4.45.75.35.65.34.1注:根据全球研发投入前1000强数据整理。而同时我国的汽车产业及主要企业R&D投入都很低,其中R&D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相当于世界各主要汽车企业的三分之一。如下表所示:表2:05-09年我国汽车行业R&D投入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R&D投入(亿元)167.8244.7308.8388.7460.6主营业务收入(亿元)1010813819172011876723818两者之比1.661

10、.771.772.071.93从以上来两个表清晰的看出我国与国际化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所在,R&D投入不足是我国汽车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人们常常说日本是靠20世纪中期引进国外技术获得高速增长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日本引进的恰恰是美国等以高密集的R&D支撑的最新科学进展和技术知识,引进后又与本国的基础性R&D活动紧密结合,其后又进行了深层次的再创新,这才使日本在战后得到了发展。因此,加大R&D投资,提升创新绩效水平是众多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企业以及自主创新企业的占优战略选择。3.2加强汽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建立国家汽车重大技术创新计划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两种模式具有一个共同点技术创新服

11、务体系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力量。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包含研发能力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组织机构等多个方面。而对于新能源行业中的企业,具体战略规划的实施是关键。早在1999年9月29日,美国国会就宣布了“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该计划是涉及“管、产、学、研”的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计划。因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认为,单个的汽车行业无力承担组织社会化、多学科、多领域的高新技术进行战略性攻关。参加的政府部门机构涉及能源部、商务部、运输部等,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国家研究机构、实验室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公司以合作者的身份参加,共同进行研究。同样,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12、,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胜,就要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实现汽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由政府直接组织领导组织的“管、产、学、研”相联合的创新体系,调动全国的科技力量和有效资源,协作攻关,重点突破,在新一轮世界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浪潮中占据主动权。3.3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结合实质性技术创新比重要达到一定“阀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主体,通常情况下只有具有较高预期收益的创新活动才能对企业有较大激励作用。而市场是企业创新得以实现的最终场所,市场需求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而新能源车的市场需求却一直是各大汽车厂商进军新能运领域的一大壁垒和风险考虑因素。“星空”是指新能源汽

13、车领域所拥有的前景和潜力,我们要有进军新兴行业的勇气和实力,但还要着重聚焦“脚踏实地”的含义。在新兴的领域经常会存在顾客困惑的问题,顾客缺乏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消费信心,而这种困惑常常来源于众多产品技术种类以及竞争者之间相互冲突甚至做相反宣传造成的,而这样的混乱常常会增加购买者的购买风险感而限制实际销售。而这种现象又是技术不确定性的表现,是行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统一技术标准的表现。因此,汽车市场的占有率、社会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关键点。 技术只有应用于人类社会才能体现它所拥有的职能,因此“星空”和“实地”的结合就要求实质性的技术创新达到一定阀值,只有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会实现较大的市场需求,真正的起到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结论在世界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汽车行业能否迎接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挑战,能否在新能源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突破自己,究其根本还是中国汽车工业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坚持走适合国情和时代背景的技术创新之路。同时着重明确市场定位,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好配套设施不断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创新摆脱中国汽车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及模仿创新中遗留的弊端,真正的提高技术创新的管理能力,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