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25303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与学】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教学方案: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doc(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语言综合运用(小作文)复习建议本专题建议用时11课时课时划分教 学 内 容教学方式对应课时第1课时(讲授课)“改写类小作文”解题攻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7第2课时(讲授课)“扩写类小作文”解题攻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8第3课时(讲授课)“续写类小作文”解题攻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39第4课时(讲授课)“评论类小作文”解题攻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40第5课时(讲授课)“图画、场景描写类小作文”解题攻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41第6课时(讲授课)“应用类小作文”解题攻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课时42第7课时(习题课)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

2、题验收(一)同桌互检教师点评习题讲评课时42第8课时(习题课)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二)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43第9课时(习题课)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三)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44第10课时(习题课)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四)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45第11课时(习题课)模拟高考限时检测,综合提能,专题验收(五)教师批阅查漏补缺习题讲评课时46考题试做1(2012江西高考)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要求:(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2)运用排

3、比修辞和疑问句式。(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15分)解析:这是我省独特的考查题型,其命题原则是“紧扣教材,读写结合”。本命题尊重“写作源于生活”的写作规律,紧承“生活中”三字,对考生的写作题材进行了范围的框定,要求考生就曾经让自己心动并产生“共鸣”的旋律落笔,突出了“拨动心弦”与“引起共鸣”的命题指向,要求考生必须抒写真情实感。描写时要突出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表达出歌曲或诗歌在心灵中引发的共鸣,同时要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参考答案:“幻化成西天星光是你轮回的终点,寂灭到永生沙漏流转了多少时间,多少离别才能点燃梧桐枝的火焰”听着这首凤凰劫,我的脑海中浮

4、现出一幅凤凰浴火重生的图画:凤凰火红的羽翼在火焰中闪亮,那浴火的身躯承受着火焰的侵噬,烈焰中凤凰展开翅膀,在灿烂中永生!她的熠熠烈焰中的美丽,她的坚忍不拔的勇毅,她的浴火重生的神奇,试问还有谁不会被她的强大所折服?我们此时正像那沐浴烈火的凤凰,如果奋力拼搏,那迎接我们的将是万丈青阳;否则,就只能在熊熊火焰中留下一堆无用的骨灰。2(2011江西高考)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15分)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表达

5、题。作答时,考生首先应注意题干中几项具体要求,其次应结合对鲁迅的点滴记忆,可以回忆平时学过的相关课文,以便获得更多信息。总之,画像只是切入点,在考场上迅速回忆起关于鲁迅的相关信息,按照要求组织答案是关键。参考答案: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觉得这诗句正是您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格的全部体现。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非常严肃又非常慈祥,从中可以想见您的清苦、刚直、坦然。您一头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当真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您是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您的文章独抒

6、新见,入木三分。而您的杂文则是匕首,是投枪,是飞镖,直刺向黑暗社会,使反动统治者胆战心惊。锁定考向一、考纲在线2013年江西考试说明规定: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为E级。“语言综合运用题”即“小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的写作基本功为最终落脚点。江西在2011年实行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中首次考查了小作文。这种题型因能够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好评。二、命题分析1命题链接教材新课标教材既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收入了经典的文质兼美的文本,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价值观。新课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具有深刻的思

7、想内涵、鲜明生动的形象,是思想和艺术俱佳的文本。因此,以这些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为本,链接课内和课外,打通课堂与社会,这种命题的思路必会成为命题者的最爱。2命题贴近生活新课程强调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强调考生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在命题中,材料会富有时代色彩,体现当下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符合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社会,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3命题突出重点小作文的题型灵活多样,有改写类、续写类、扩写类、图画类、评论类、应用说明类等,但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考虑,一般以描写或说明为主,并且会与大作文互为补充,形成

8、一套完整的考查体系。当然,这种题型肯定还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强化对各种常规题型的训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4命题指向明确小作文命题均会有明确的指向要求,一般会提出一项或几项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技巧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对修辞手法、句式选择、人称角度等的要求。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改换体裁,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戏剧改写成故事,小说改写成戏剧。可以改换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如将描写改成叙述,把叙述改成描写。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但一般不改动原作的主题和风格。例1阅读文言文杨氏之子,请将这段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200字左右。梁

9、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解题指导:这是一道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的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文言文,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然后,要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把握改写时的注意到事项,找准可丰富的内容按要求进行改写。参考答案: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街坊邻居无不夸奖称赞。有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孔君平前来拜访。不巧,父亲正好有事出去了,孔君平便叫出了九岁的孩子。孩子给客人端上了茶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知道这孩子才思敏捷,就一时兴起,指着杨梅开玩笑道:“早就听说你的聪明

10、才智了,不知是不是真的?喏,此是君家果。”杨梅和孩子是同一“姓氏”的,故此一说。那孩子早已领悟其中的含义,眼珠一转,决定就来个顺水推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不曾听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又和孔君平是同一“姓氏”。孔君平一愣,见这孩子婉转又有力地反驳了自己的话,明白这孩子头脑里的智慧并不是吹的。他为这个孩子的聪明而高兴,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孩子只是含笑不语。例2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请发挥你的想象将其改写成散文,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如 梦 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1、解题指导:这是一道将诗词曲改写成散文的试题,涉及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考生要先读懂本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抓住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运用自己擅长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改写。参考答案:我坐在溪亭里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清清爽爽地挺立着,一尘不染。我一边观赏着这只有天上人间才有的美景,一边品尝着千年陈酿。没想到如此不胜酒力,才喝了几杯,我就酩酊大醉了。不知不觉中,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才想起自己该回家了。我摇摇摆摆地走上小舟,凭着自己朦胧的记忆前进。小船行得跌跌撞撞,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

12、童一样。没想到,我竟然把小船给摇到了藕花的深处。此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顿时酒也醒了。我拼命地摇着船橹,可我摇橹的声音却惊动了荷叶丛中一群水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起,直上云霄。我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瘫在了船舱里,在这种无人之境我该如何是好呀!无奈,我只得在船舱中度过这漫长的一夜。例3某校拟制作安徽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以“人民教育家”为主题,把下列材料改为陶行知人物宣传语。(200字左右)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1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1946年去世。提倡并致力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

13、”“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他的教育名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毛泽东说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解题指导:本题是让考生根据相关资料,对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宣传。宣传语,一要介绍他的工作事迹,二要对人物事迹挖掘,发掘其品质与思想。此题要求“以人民教育家为题,写一段陶行知人物的宣传语”,我们就要选择能体现这一主题的

14、材料,使主题得以佐证,无关此主题的材料可以删掉。这道题,是检测考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与信息表达的组织能力。参考答案:陶行知(18911946),提倡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为实践自己平民教育的思想,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他奉献的精神与教育的境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体现了他对教育和生命的热切期待。毛泽东赞誉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例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改写。梅花绝句(之三)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