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教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2520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60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语文教学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语文教学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语文教学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语文教学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教案.doc(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论教案语文教学论教案绪 论教学目的与要求:贯彻校训、院训,增强团队与合作意识,树立责任意识,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具有科研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本学科的性质特征与研究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学好本学科。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性质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的沿革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明确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指导下认真学好本课程,对于师范类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有

2、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古代语文教学法我国古代学校没有单独设科,但它是以语文学习为基础,包括政、史、哲、经于一炉的社会科学教育。古代语文教学先集中识字,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启蒙教材,然后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诗文选读为补充教材和写作范本,如千家诗、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它的基本特征是带有浓重的政治伦理色彩,教学内容是千年不变的儒家经典,教学方法是师传生受,模仿经典;学习目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跻身仕途,做官食禄,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二、近代语文教学法鸦片战争以后我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生剧变。1989年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堂。1900年爆发义和

3、团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为缓和矛盾,开始改良,于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l903年(癸卯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页。三、现代语文教学法“五四”运动以后教育改革浪潮不断高涨,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白话文运动推动下,当时的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国民学校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现代文正式进入教材,这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黎锦熙在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一文中引用胡适的话说:“这个命令是几十年来第一件大事,他的影响和结果,我们现在很难计算,但我们

4、可以说,这一道命令,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 黎锦熙. 黎锦熙论语文教育. 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20小学课程名称改为“国语”,中学仍为“国文”。而中学的国语、国文教材也不统一,但都编进了一些现代文。解放区的“国语”、“国文”课本均以现代文为主。总之,现代文正式编入语文教材,并逐步取得重要地位,在语文教育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四、当代语文教学法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原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改经验,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语文”,并以现代文为主

5、,组织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师范学院教学计划(草案),其中规定中文系要开设“中学语文(言)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两门教学法课,但是因为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次实验仅两年左右而中断,加上师资水平等原因,实际各校开全的不多。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北京师大叶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教育家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女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法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是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称之为“红领巾教学法”。1958年的冒进,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语文教学和语文教

6、学法受到严重干扰。自1963年起,语文教学恢复生机,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草案)又将教学法课程定名为“中学语文教材教法”。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受到严重破坏。l978年,经拨乱反正,语文教学逐步走上正确轨道;教育部委托武汉师院等十二所院校编写“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至今各地编写的教材和专著近百部,取名有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育)原理等。自八十年代起,改名“语文教育学”的呼声日高,论著迭出。其原因是要从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语文教学法学科建设,要更好地适应语文教改的需要,便于与世界各国学科教育发展接轨。总之,新时期以来,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进入了

7、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本教材这次修订,在内容和理论层次上作了全新的拓展,但因为是“修订”,所以仍用原来的书名。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的性质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它既要研究语文,又要研究教育,是一门运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或者说是一门以研究语文教学为对象的应用教育理论学科。一、教学法正名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第六章开头指出:“教学法这一术语,既用来表示有关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实践的规则,也用来表示从某门学科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性的相互关系中研究该学科教学的一门教育科学,”并且还指出,“当我们谈到教学法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作为一种反映教育学本质的现象来厅待它的特征

8、和属性的。”所以中学语文教学法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更多地属于教育学科,部分地属于语文学科。它是研究语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实践和规律的科学。二、学科性质的特点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一)理论性它的理论性表现在,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揭示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它不是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局部研究,而是把语文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现象来考察,并上升为一种理论体系。(二)实践性它的实践性,表现在要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探源真理,进行科学抽象,作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来的理论又用来指导语文教

9、学实践,并受其验证。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通过实践而发展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和发展真理。”语文教学法理论就是在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得以深化和提升的。(三)综合性它的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它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只统摄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和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在高师院校中文系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任务。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已进入科学技

10、术现代化的新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的诞生,对语文教学将产生愈来愈重大的影响。科技革命、教育竞争的年代,人才培养是关键,科教兴国已定为国策,这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和有力的措施。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未来的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语文教学法学科在高师院校中文系是有着重要地位的一门专业课,对于培养合格语文教师、提高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是:(一)指引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首先是帮助高师中文系学生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总结或吸收历史和现实、国

11、内和国外的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二)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教育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师讲学生听”,“述而不作”的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最终形成语文创新教育的实践能力,能不断推出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信息、新方法。21世纪教育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造就创新型、高素质的教师。语文教学法学科教育在这方面任重道远。(三)激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光

12、荣感和责任心中学语文教学法是反映和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语文教学的事业心,肩负着重要任务。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认识到语文教学在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的人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通过语文教育见习和实习等活动,使他们亲自受到优秀语文教师的影响,也使他们在与求知欲旺盛的中学生的实际交往中,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意义进行更真切的体会。中学语文教师是塑造21世纪“四有”新人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工作的好坏事关系民族的兴衰和祖国的命运。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多、困难大,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少慢差费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13、。许多优秀语文教师已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不断探索,不断革新,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这些都会激励学生认真学好语文教学理论,增强语文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投身语文教学改革洪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艺术化的道路,树立起终生奉献语文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引申魏书生等教育家)第四节 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明确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是建立和发展本学科的必要前提。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研究的对象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中学语文教学法以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现

14、象为学科研究对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发展语文教学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一)研究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语文教学法要批判地继承传统语文教学的思想和观念,要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确立语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理论的健康发展,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才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才有正确的方向,所以,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法首要研究的对象。(二)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中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内容极为丰富,在培养“四有”新人过程中担负着特殊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法要研究语文

15、教材、研究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研究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家庭、社会语文教学的关系和规律,还要研究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和现代化语文教学媒体,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方法,丰富语文教学传递的信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学法作为应用理论学科,这些方面是主要研究对象。(三)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语文学科的科学管理除了语文学科课程计划、语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育法规的管理外,更多的也是由语文教师来具体实施的,所以,本教材学生的主体性部分:针对“学习法指导”一章中进行研究,而语文教师部分则立专章,作为本学科科学主体进行重点研究。思考与练习:1举例说明学科教学论(语文)的研究方法。 2简要概括现代、当代语文教学法的发展历程。3举例说明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是如何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4小组讨论:我们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意义。阅读资料:1. 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 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 宋利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法,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4. 汪秀艳:理论研究与应用训练在中的运用,新课程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