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2512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征求意见稿)二一七年八月前 言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延津县位于新乡市东部,地处华北黄河冲积平原的偏南段,地貌平坦,微度起伏,大体可分为古黄河高滩区、黄河故道区和低洼平原区三种地貌类型,全县总面积886km2。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导致延津县水土流失多样化,水蚀、风蚀兼有。目前,延津县尚有水土流失面积125.71km2。水土流失导致土壤沙化,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成为全县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先后实施了平沙治土、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十二五”期间,延津县抓住水利发展新机遇,以依法治水为抓手,以创建生态文明工程为契机,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较高标准完成了水土流失治理建设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延津县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延津县虽然在水土保持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部分单位和个人水土

3、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相对薄弱、水土保持投入机制亟需完善、人为水土流失依然突出、水土保持综合监管亟需加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滞后等,因此,在“十三五”及此后一个时期,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荐生态文明建设,延津县提出建设“富裕、幸福、生态、诚信、平安”新延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河南省实施办法,全面推进新时期延津县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号)、河南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水保20128号)精神,延津县成立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7年1

4、月正式启动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咨询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河南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编制完成了延津县水土保持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涉及延津县全县5镇7乡。规划现状年(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规划为2017-2020年,规划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9.00km2,匡算投资为1235万元;远期规划为2020-2030年,规划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45.00km2,2017-2030年累计水土流失防治规模为54.00km2。规划分析了延津县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提出了水土保持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全国和省级规划

5、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县水土保持分区,并划定了县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县级水土流失易发区,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水土保持防治目标、任务和布局,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的措施体系和近期重点项目安排,为促进农业安全、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推动全县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本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延津县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县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规划依据。61目 录1 基本情况11.1 自然条件11.2 社会经济条件11.3 水土流失现状11.4 水土保持现状12 规划必要性12.1 新时期对水土保持的要求12.2

6、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13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13.1 指导思想和原则13.2 目标任务14 水土保持分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14.1 水土保持分区14.2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14.3 水土流失易发区15 总体布局与规模15.1总体布局15.2区域布局16 预防保护规划16.1 预防保护对象16.2 重点预防范围16.3 措施配置16.4 重点预防工程项目17 监测规划17.1 监测任务和内容17.2 监测站点17.3 近期重点项目18 综合监管18.1 监督管理18.2 科技支撑18.3 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18.4 信息化建设19 近期工程安排及实施效果19.1 工程安排1

7、9.2 投资匡算19.3 实施效果19.4 风险评估110 实施保障措施110.1 加强组织领导110.2 提高人员素质110.3 严格依法行政110.4 拓宽投资渠道110.5 创新体制机制110.6 健全公示制度110.7 加强宣传教育1附表:附表1 分行政区水土流失防治规模表附表2 分区水土流失防治规模表附图:附图1 延津县行政区划图附图2 延津县水系图附图3 延津县水土流失(风蚀)现状图附图4 延津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附图5 延津县水土保持分区图附图6 延津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范围图附图7 延津县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图1 基本情况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黄河中下游地区,东邻封丘县、滑县,南

8、接原阳县,西与新乡市相连,北与卫辉市、浚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711446,北纬35073529,全境东西长42.5km,南北宽40.5km,总面积886km2,辖5镇7乡、34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50万。延津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省级文明县城。县城南距省会郑州75km,西距新乡市37km,紧邻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和石武高铁,南邻陇海铁路,新菏铁路和济东高速横贯全境,227、308、307、101、226、219、310等多条省道在境内交汇,实现了乡乡通省道,是河南省

9、公路网密度最大的县域之一。1.1 自然条件1.1.1 地质地貌延津县地处华北黄河冲积平原的偏南段,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然坡降约1/7000,海拔一般在65m71m之间。全境地貌平坦,微度起伏,大体可分为三种区域类型:西北部和东北部高亢平坦,为古黄河高滩区;西南部和中部为黄河故道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洼平原区。1.1.2 气候延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日照时数2226.5h,平均日照率50%;无霜期204天;最大冻土深度为22cm;多年平均风速2.5m/s;全年盛行偏北风和偏南风,最大风速25m/s;年平均降雨量584.2mm,降水多集中在汛期6-

10、8月份,平均降雨量349.8mm,占全年降水60%;10积温4638.0;1957-1980年,全县遭遇17 m/s以上的大风平均每年19天。 1.1.3 河网水系延津县流域内河流均属于黄河流域,流域内河流总长度328.74km,干支流以上河网密度0.38km/km2,径流总量0.72亿m3,年平均排涝量0.96亿m3,年最大排涝量1.6亿m3,境内最大的河流有柳青河和文岩渠两条。柳青河属黄河流域金堤河一级支流,县域内河流长度9.2km,河宽80m120m,坡降1/60001/15000,堤高3m,柳青河辖大沙河、榆林排、龙潭排、柳青一支、柳青二支、黄寺排、跑马河七条支流;文岩渠属黄河流域天然

11、文岩渠水系,发源于原阳县祝楼乡王录村,自延津县小潭乡安乐庄入境,境内河长24.6km,河宽67m100m,坡降1/50001/9000,堤高5m,文岩渠在县境内较大的支流有九条,分别是文岩三、四、五、六、七、八支,三里庄排、文岩故道、文定渠。1.1.4 土壤全县土壤属黄河冲积母质,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冲积,境内土壤类型较多,水平分布面积零星,垂直方向层次分明,主要分为潮土和风沙土两个大类,7个亚类,11个土属,46个土种。土壤为黄河冲积母质,沙壤土,有机质含量0.6%0.9%,全氮含量0.4%0.6%,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丰富。1.1.5 植被延津县属落叶阔叶植被区,植被种

12、类繁多,主要用材树种有杨树、柳树、刺槐、泡桐、白榆、苦楝、臭椿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苹果、梨、杏、桃、李、枣树、柿树、葡萄,石榴、无花果等;主要绿化树种有刺柏、泡桐、国槐、合欢、雪松、黄杨、月季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森林覆盖率22.5%。1.1.6 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2015年末,延津县土地总面积为886km2,耕地面积612.75km2;园地面积1.60km2;林地面积42.65k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06.74km2;交通运输用地11.98k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08km2;其他土地用地面积107.20km2。(2)水资源1)地表水延津县流域内河流均

13、属于黄河流域,其中县域内太行堤以北为柳青河水系,流域面积499.5km2;以南为天然文岩渠水系,流域面积344.3km2。流域内河流总长度328.74km,干支流以上河网密度0.38km/km2,径流总量为0.72亿m3,年平均排涝量为0.96亿m3,年最大排涝量为1.6亿m3,延津县主要的地表径流河渠有大沙河、柳青河、文岩渠。延津县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0.6057亿m3,延津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3456亿m3,全县保证率50%、75%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别为0.3172亿m3、0.2013亿m3。柳青河柳青河辖大沙河、榆林排、龙潭排、柳青二支、黄寺排、跑马河7条支流,其

14、中,大沙河为柳青河上游,为柳青河所辖(河道闸为大沙河与柳青河分界线,一般称为河道闸以上为大沙河,河道闸以下为柳青河),发源于新乡县朗公庙崔庄村,途径延津县东屯镇张兴屯北、贾堤北、水花堡、汲津铺东、刘庄东,于东屯镇吴安屯东南出境,经延津、卫辉边界卫辉境内流过,在延津县境丰庄镇河道村南河道闸再次入境进入柳青河。大沙河全长57.2km,总流域面积360.2km2,设计除涝流量50m3/s。县境内河长15.8km,河宽150m200m,坡降1/6000,流域面积75km2,设计除涝流量25m3/s,河道下游排涝能力已基本丧失。龙潭排属柳青河一级支排,全长22km,河宽15m30m,坡降1/6000,堤

15、高4m,流域面积176km2,防洪标准按五年一遇,设计除涝流量33.8m3/s。柳青一支河长22.6km,河宽14m32m,坡降1/6000,流域面积156km2,防洪标准按五年一遇,设计除涝流量40m3/s。柳青二支河长19.2km,河宽12m22m,堤高4m,坡降1/6000,流域面积64km2,防洪标准按五年一遇,设计除涝流量18.8m3/s。跑马河全长19.13km,总流域面积56km2,延津县境内长8.4km,河宽10m15m,流域面积28.5km2,防洪标准按五年一遇,设计除涝流量15.3m3/s。文岩渠文岩渠属黄河流域天然文岩渠水系,发源于原阳县祝楼乡王录村,自小潭乡安乐庄入境,向东经小潭、僧固两乡至司寨乡大留固出境,境内长24.6km,设计除涝流量71m3/s,防洪流量125m3/s,流域面积344.3km2。辖文岩三支、文岩四支、文岩五支、文岩六支、文岩七支、文岩八支、三里庄排、文岩古道、文定渠九条支流。2)地下水延津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