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12508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汉语言文学判断句中“S是V的O”句型分析由“她是去年生的孩子”引起的反思 周媛媛 摘要:本文将从“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分析V前成分存在的意义。从“S是V的O”和“S是VO的”句型转换的条件以及“S是V的O”句型的句子成分的分析这几个方面谈论“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个句子存在歧义的原因。 关键词:判断句语义指向有界配价 如何学好判断句一直是困扰留学生的问题,如何运用“S是V的O”句型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瓶颈。关于“S是V的O”句型中“是”和“的”词性说法不一:“是”既可以是判断动词,也可以是语气副词;“的”既可以是结构助词,也

2、可以是语气助词。熊仲儒(2007)认为“是的”中的“的”为语气词,“是”起强调作用,目的是确认对象。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S是V的O”句型中“的”并不是语气词,而是时态助词。下面将用句子成分分析理论和语义指向理论来探讨“S是V的O”句型,并用配价理论来分析“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个句子存在歧义的原因。 一、“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分析 “S是V的O”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经典句型,在各种语料中这类的句子数目很多。如: (1)他是去年生的孩子。 (2)他是昨天买的苹果。 (3)他是昨天出的医院。 (4)这是上午写的汉字。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共同点。假设没有“是”后“V”前的

3、定语部分,看下面的句子是否成立?例如: (5)他是生的孩子。 (6)他是买的苹果。 (7)他是出的医院。 (8)这是写的汉字。 很明显,上面的句子只有例(8)是成立的。“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析“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 (一)“S”为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既可以用来指人,也可以用来指物。只有“S”的语义能指向“O”,这个句型才能成立。如: (9)这是生的孩子。 (10)这是买的苹果。 (11)这是出的医院。 (12)这是写的汉字。 (二)“V”的语义必须指向“O” (13)这是上个星期接的点滴。 (14)这是昨天出的药房。 例(13)和例(14)中的“S

4、”都是指示代词,“O”的语义都指向“S”,这两个句子为什么不成立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例(13)的“V”是“接”,“O”是“点滴”,“O”显然不是“V”的宾语,“V”的语义不能指向“O”。例(14)也是一样,“药房”不是“出”的宾语,“V”的语义也不能指向“O”。如果把例(13)的“V”变成“打”,例(14)的“V”变成“离开”,那么这两句话就是成立的。所以,“S是V的O”句型成立的第二个条件是:“O”必须能作“V”的宾语。 上面的两个例句可以改写成: (13)acute;这是上个星期打的点滴。 (14)acute;这是昨天离开的药房。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有两个:

5、“S”是指示代词;“V”的语义必须指向“O”。 (三)不考虑“S”的词性,“V”前必有其他成分存在 现在我们不妨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例句: (15)他是去年生的孩子。 (16)他是昨天买的苹果。 (17)他是昨天出的医院。 这3个例句都属于“S是V的O”式,它们都成立,但句中的“S”并不是指示代词,只是在“V”前多了一个状语,这些状语多为表示时间的过去时态。为什么多了一个定语以后,对主语“S”的要求就降低了呢?这是下面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二、“S是V的O”句型中V前成分存在的意义 “S是V的O”中,“V”前存在其他成分后,“S是V的O”的成立,不用再考虑主语“S”的词性。可见,这个成分很重要

6、,对这个句子存在着“质”的改变。下面我们再重新分析一下这几个句子。 (18)他是去年生的孩子。 (19)他是昨天买的苹果。 (20)他是昨天出的医院。 从上述例句的语义不难看出,“是”不再是谓语,而“V”才是真正的谓语。通过变换分析法,我们不妨对上面的句子作如下变换,即变成“S是VO的”: (21)他是去年生孩子的。 (22)他是昨天买苹果的。 (23)他是昨天出医院的。 通过变换分析,再结合沈家煊(1995)对“有界”和“无界”地阐释:所谓“有界”,就是有一定的边界,有一定的范围;所谓“无界”,就是没有一定的边界,没有一定的范围。上面例句中“生孩子”“买苹果”“出医院”都应该是有一定范围和界

7、限的,即是有界的,这就需要在“V”前面加上一个状语,使之有界,句子才能成立。 三、“S是V的O”与“S是VO的”句型转换条件分析 通过上一章节的分析,判断句“S是V的O”与“S是VO的”这两个句型可以互相转换。什么样的“S是V的O”的句型可以转换成“S是VO的”句型呢? (24)这是昨天学习的桌子。 (25)这是昨天学习桌子的。 (26)这是上个星期住的朋友。 (27)这是上个星期住朋友的。 例(24)和例(26)显然是成立的,因为符合“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S”是指示代词,“V”的语义指向O,或者“V”前还有其他成分修饰。为什么转换成“S是VO的”这个句型后,例(25)和例(27)就

8、不成立了呢?是哪些因素制约着判断句“S是V的O”与“S是VO的”这两个句型相互转换呢? 制约着判断句“S是V的O”与“S是VO的”这两个句型相互转换的关键条件是:“O”是“V”的宾语(即:O和V可以搭配)。“S是V的O”与“S是VO的”句型转换前后,“O”的位置发生变化,即宾语“O”提前,作动词“V”的宾语,与动词“V”构成动词词组作定语。因此,在满足“S”是指示代词,或者不考虑“S”的词性、”V”前必有其他成分修饰的条件后,还要求“O”是“V”的宾语。 例(25)不能转换,是因为“学习”的宾语不能是“桌子”,我们不妨把宾语“桌子”改为“汉字”。 (28)这是昨天学习的汉字。 (29)这是昨天

9、学习汉字的。 上面的两个句子转换后都成立。例(26)也是同理,我们把宾语“朋友”换成“学校”。如: (30)这是上个星期住的学校。 (31)这是上个星期住学校的。 四、“S是V的O”句型的句子成分及“是”的语义指向分析 (一)“S是V的O”句型的句子成分分析 因为例(24)、(25)“V”前都有其它成分存在,所以可以不考虑主语“S”。上面的句子可以作如下变化: (32)他是昨天学习的汉字。 (33)他是昨天学习汉字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到“的”可以表示已然,某些句子的结尾用“的”表示已经发生。例(32)中的“的”表示的意义是已经发生,放在动词“学习”的后面,应该作为动态助词出现。所以例(32

10、)的句子成分分析如下:主语-他,谓语-学习,宾语-汉字,状语-昨天。 例(33)中的“的”有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的”是结构助词,它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人”,所以,句子的成分分析如下:主语-他,谓语-是,宾语-人(已省略),定语-学习汉字,状语-昨天。第二种:“的”是语气助词,与“是”一起作为“是的”强调句,对“昨天学习汉语”进行强调,其中“是”也可以省略。该句子的成分分析如下:主语-他,谓语-学习,宾语-汉字,状语-是昨天。 (二)“S是V的O”句型中“是”的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指向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要研究的语义指向是狭义的语义指向,即:两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该相关性是指句中的某个成

11、分在语义上跟哪个词语或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以例(32)为例,“是昨天”是作为状语存在的,“是”与“昨天”发生最直接的关系,所以语义指向为“昨天”;“是”的语义指向不能指向宾语“汉字”,因为“他是汉字”这句话是不成立的。例(33)根据上面第一种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谓语“是”的语义必然指向宾语“人”;根据第二种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是”的语义指向跟句子(32)的语义指向是一样的,都是指向“昨天”。 五、“她是去年生的孩子”歧义原因分析 沈家煊(2008)在中国语文期刊中讨论了“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个歧义句的性质及生成方式,认为这种歧义句产生的原因是句子的杂糅,跟汉语的主观性有很

12、大的关系。本文用配价理论两种方法来分析“他是去年生的孩子”歧义原因。 朱德熙(1978)年概括并建立了关于“动词语的”的“的”字结构指称的“歧义指数 公式”即:P=n-m。“P”代表“动词语的”的“的”字结构的歧义指数,“n”代表动词的配价数,“m”代表在动词语里出现的动词的配价成分的数目。如果,“P”大于“1”,那么这句话就是有歧义的。根据这一公式,我们来分析“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句话中“的”字结构“生的”歧义指数,动词“生”的前后可以出现两个配价成分,例如:她生孩子。“她”和“孩子”都是动词“生”的配价成分,我们可以说“她生的是孩子”,或者“生孩子的是她”。而“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句话中,

13、“生”的前后并没有出现配价成分,所以这句话的歧义指数P=2-0=2,大于1,是有歧义的。 我们也可以用语义指向理论来分析“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个句子存在歧义的原因,这个句子的分析方法同例(28)是一样的,即“的”表示的语义已经发生,应放在动词“学习”的后面,应该作为动态助词出现。所以这句话的主语是“她”,谓语是“生”,宾语是“孩子”,状语是“去年”。这里的主语“她”的语义指向为“生”,即这句话的意思是“她生孩子”。这个句子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分析方法,即:主语“她”,谓语“是”,宾语“孩”子,定语“去年生”。这里的主语“她”的语义指向为“是”,即这句话的意思是“她是孩子”。 六、结语 本文分析了判

14、断句中“S是V的O”句型成立的条件,即:“S”为指示代词,“V”的语义必须指向“O”;如果不考虑“S”的词性,那么“V”前必有其他成分存在,这个成分一般为表示时间的过去时态。制约着判断句“S是V的O”与“S是VO的”这两个句型相互转换的关键条件是:“O”是“V”的宾语(即:“O”和“V”可以搭配)。不同的句子成分分析法,“是”的性质不同,“是”为副词时,语义指向为“V”前状语;“是”为动词时,语义指向为“O”。本文还运用配价理论分析了“她是去年生的孩子”这句话存在歧义原因为:“生”为二价动词,而句子中与它搭配的直接句法成分均没出现,歧义指数P大于1,因而这句话存在歧义。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

15、“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判断句研究”JG13DB068,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判断性事件的句法语义研究”。) 注释: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 社,第146页。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 116页。 参考文献: 1沈家煊.“移位”还是“移情”析“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J.中国语文,2008,(5). 2熊仲儒.“是的”的构件分析J.中国语文,2007,(4). 3沈家煊.“有界”和“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4屠爱萍.现代汉语判断性事件的句法语义分析J.语言文字应 用,2014,(2).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8:11-33. 6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增订四版)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13:142-164.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496-502. 8陆俭明,沈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