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121897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ppt医学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讲义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认知发展与教育 人格发展与教育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心理发展的概念 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 含义 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 四个基本特征 1 连续性和阶段性 2 定向性和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3 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乳 婴 幼 童 少 青 成 老年期 表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少年期 11 12岁 14 15岁 初中阶段 二 青少年心

2、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具有半成熟 半幼稚特点 1 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幼稚性之间的矛盾 2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 但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3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4 产生成人感 独立性意识强烈 5 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6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但自我控制力不强 青年初期 14 15岁 17 18岁 高中阶段 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1 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 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 道德感 理智感和美感有深刻发展 3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面临分裂的危机 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4 对未来充满理想 意志的坚强

3、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较大发展 但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 学习准备 即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包括两个维度 纵向和横向 案例 做客服的真的需要一颗强大的心啊 问 我怎么找不到D盘在哪里啊 客服 请您打开 我的电脑 问 你的电脑我怎么能打开呢 客服 请打开您的电脑 问 我的电脑开着呢 客服 您的桌面有什么 答 有手机 水杯 半桶方便面 2 关键期 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 个体对其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 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

4、期 已有研究提出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 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提出者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 动物身上存在 印刻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 运算 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0 2岁 前运算 2 7岁 具体运算 7 11岁 和形式运算 11 15岁 等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 0 2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 这个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智慧 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 思维处于萌芽阶段 2 前

5、运算阶段 2 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皮亚杰的经典实验 3 具体运算阶段 7 11岁 这个阶段图式功能特征是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 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 能理解守恒的道理 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4 形式运算阶段 11 15岁 主要特征是有能力处理假设 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 思维特点 命题之间关系 假设 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和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可逆与

6、补偿 第一组 第二组 问 第 组比第 组 4人 怎样使两组人数相等 小学生的培优作业 二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 最近发展区的定义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 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 1 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 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 正在发展的过程 2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 走在发展的前面 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一 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人格

7、即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 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 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 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 反之 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 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 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一 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 人格

8、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 1 5岁 即学习信任的阶段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 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培养信任感 2 自主感对怀疑感与羞耻感 2 3岁 即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对内疚感 4 5岁 即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 勤奋感对自卑感 6 11岁 变得勤奋的阶段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8岁 即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 亲密感对孤独感 19 24岁 成年早期 承担社会义务阶

9、段 7 繁殖感对停滞感 24 50岁 成年中期 显示充沛感的阶段 8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50岁以后 成年晚期 达到完善阶段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并给出了解决危机 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 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势利导 对症下药 二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教学的作用 1 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的划分 专制型 放纵型 民主型 2 学校教育3 同辈群体4 社会宣传媒体 三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2 成分 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构成 一 自我意识的含义及成分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1 生理自我 至3岁左右成熟 2 社会自我 至少年期成熟 3 心理自我 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包括性格 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在学校环境中 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志向水平的差异 智力的差异 学习风格的差异等等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 认知方式差异 1 场独立与场依存 威特金提出 2 沉思型与冲动型3 辐合型与发散型 吉尔福德提出 认知过程 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 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

11、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二 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 比纳量表 简称S B量表 于1905年编制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 简称IQ 它的计算公式是 IQ 智力年龄 MA 实际年龄 CA 1001936年 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 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 WPPIS 儿童智力量表 WISC 和成人智力量表 WAIS 智力的个体差异 一般认为 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 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智力的群体差异 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等等 三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 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努力

12、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 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相适应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是人格的核心 二 性格的差异 1 性格的特征差异 1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 理智特征 3 情绪特征 4 意志特征 2 性格的类型差异 1 外倾型与内倾型 2 独立型和顺从型 三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天道酬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