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怀柔九渡河中学八级物理月测试北京课改.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2104066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怀柔九渡河中学八级物理月测试北京课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怀柔九渡河中学八级物理月测试北京课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怀柔九渡河中学八级物理月测试北京课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怀柔九渡河中学八级物理月测试北京课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怀柔九渡河中学八级物理月测试北京课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怀柔县九渡河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4月月测试试题一、以下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到选择题答题纸上。(共30分,每小题2分。)1、关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B物体越重,所受的浮力就越大。C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2、甲、乙、丙是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3、将体积相等的木块、铁块和铝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和F3

2、,比较三个浮力的大小,则()A.F1F2F2F3 C.F1酒精)A上浮B下沉C悬浮D无法判断8、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 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0、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人在屏幕上的影子A蜡烛通过小孔成像B荷花在水中的倒影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图1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山的倒影1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图1中描述折射的四幅光路图正确的是12、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

3、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14、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15、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到选择题答题纸上。(共8分,每小

4、题2分。选对但不全的该小题得1分,不选、错选该小题不得分。)16、关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大。B物体越重,所受的浮力就越大。C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D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越17、甲、乙两完全相同的球放在同一种液体中,甲球漂浮、乙球悬浮。则 A. 乙球受到的浮力大于甲球受到的浮力 B. 甲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 C. 甲球的重力小于乙球的重力 D. 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B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C经凸透镜所成的

5、像都是倒立的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B.人远离平面镜,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C.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灯D.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8分)20、根据图13中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方向,画出入射光线。 21、如图10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 OBN图1022、一束平行光线穿过透镜后,光线的折射情况如图11所示,请在虚框中画上适当的透镜。图11图13 图13图1223、如图12所示,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6、;(乙):.24、如图13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图15图1425、如图14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反射角_度,折射角_度。26如图15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是入射光线,_是反射光线,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折射角为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27、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65时,反射角是。28、小阳站在平面镜前2m处,小阳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m。29、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m/s。30、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

7、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 B.F2C.F3 D.F431、如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32、大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甲、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A甲乙F甲F乙 B甲F乙C乙甲F甲甲F甲F乙第8题图甲乙33、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6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 _有关。 (2)分析_,说明浮力大小跟

8、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_N。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kgm3。(g取10 Nkg)34、小明利用如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图18(1) 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入射角。(2)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内,此时在纸板B上(选填 “能” 或“不能”)_看到反射光线。(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

9、中的像,镜中的像是正立的、_的像。图16AB3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2.1 m B.2.5 m C.4.6 m D.5 m36、如图16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选填“”、“”或“”)(2)

10、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选填“”、“”或“”)(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4)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想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沿水平桌面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A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37、小丽在水平桌面上用薄透明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在实验中小丽视线正对薄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马上把蜡烛B放在所看到“像”的位置,并在白纸上记录实验情况如图24所示。其中MN是玻璃板的位置,a是点燃的蜡

11、烛A所在位置,b是蜡烛B所在位置。小丽根据实验记录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不相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A薄透明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B找像时没有从多个方向观察C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平面镜 D实验过程中没有点燃蜡烛B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丽解决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后继续实验。她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实验数据如下表。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物距/cm2.83.23.84.56.36.5像距/cm2.83.23.84.56.36.538、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同学发现凸透镜的焦距未知,于是取来平行光源,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

12、光斑。如图18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取下平行光源,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处,这时应该向_(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立、缩小的实像。0cm102030405060708090100(3)然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处,应该在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图1839、小英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9所示,其中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英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小英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线处时,她通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的虚像,则该像是_、放大的_像。(选填“倒立”或“正立”)图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