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九级物理下册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粤教沪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210353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九级物理下册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粤教沪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九级物理下册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粤教沪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九级物理下册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粤教沪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九级物理下册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粤教沪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九级物理下册20.1能源和能源危机导学案粤教沪 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与能源危机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能列举出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以及能源储存状况。养教目标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愿望,同时感悟“开源节流”的意义。学习重点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愿望学习难点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以及能源储存状况。学习方法阅读 讨论 分析 练习教具准备有关影像资料 多媒体学 习 过 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自学板块1.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开发和

2、利用能源的历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2).能列举出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3).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以及能源储存状况。2.预习导学。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目标”认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目标思考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3.自主质疑。在自学的过程中你如果还有什么疑问,请写在右面或书上。4.自主测评。1.根据是否直接获得,分为 能源和 能源。根据是否在短期内获得补充,又可分为 能源和 能源。2.能源危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有的能源消耗完了以后,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我们称此类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3、”的是( )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3.在太阳内部, 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 。大部分太阳能以 和 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4. .人们常说,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从能源能否可以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角度看,太阳能属于 能源(选续“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在石油、天然气、煤、核能中,不是间接来自太阳能的是 。5. 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石油 太阳能 天然气 生物质能A B C D5.小组互查。二、展示板块1.组内初探。小组针对“预习导学”问题和“我的问题”交流研讨。如果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要单列出来。2.课堂展示。各组重点内容探究展示。 三、练习板块1.课

4、堂小结。2.达标检测。1).从核能到电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正确的途径是( ) A.核能内能电能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D.核能电能 2).市面上出售一种装有太阳能电扇的帽子如图所示。在阳光的照射下,小电扇快速转动,能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凉意。该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C电能太阳能机械能 D机械能太阳能电能3)未来理想能源应满足的条件:(1) ;(2) ;(3) ;(4) 。4).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A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能源结构B开发和推广清洁的

5、可再生能源C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D减少环境污染5). 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大量使用太阳能会导致温室效应 B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不存在能源危机 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D核能利用会造成放射性污染,所以应该关闭核电站. 6).关于太阳能电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长,不需燃料B.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低C.太阳能电池使用方便,效率低D.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低小组互查互纠。3.拓展延伸。 1). 新能源的利用有哪些优点和面临哪些困难?2).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怎样有效保护环境?导入语。巡视,了解自学情况。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巡视掌握讨论情况。组织课堂讨论和展示。难点点拨,讲解。引导学生总结。难点指导。4.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