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09648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实验版)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1烟台高三调研)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建交,反映的是对外政策的哪一基本方针()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建交的国家来看属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判断为C。答案:C2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实现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一项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

2、再请客”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外交方针内涵的理解能力。结合“另起炉灶”的含义即可作出判断。“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答案:C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与结论的准确理解能力。建国初期的“三大政策”带有明显的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的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则超越了这一局限,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案:D4(2011惠州高三统考)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万隆会议A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是在1953年,是在1955年,符合题意。在1950年,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答案:D5(2011山东济宁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

4、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是()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解析:依据“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分析,可知周恩来参加的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答案:B6(2011浙江杭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转变为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大片”方针,这一转变对当时中国外交格局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B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C加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团结与协作D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努力改善外部特别是周边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

5、项原则,并很快得到多国的响应。1955年,有20多个国家出席的亚非会议接受了五项原则。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7.(2011山东枣庄期末)右图是新中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的文字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现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末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走既反美又反苏,只有在20世纪60年代末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答案:B8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的冬天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件是林彪垮台;另外一件是()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

6、总统尼克松访华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D中美联合公报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71年发生的事件应是A项,B项是1972年,C项是1972年,D项也是1972年。答案:A9(2011山东德州高三质检)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功。”这里的“功”主要是指()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非洲国家曾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由此判断为C。 答案:C10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

7、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解析:准确掌握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B、C两项明显错误,重视与亚非拉国家的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故答案为D项。答案:D11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由此可见()A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想借助中国,抗衡苏联B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还是“一边倒”C在美苏争霸

8、中美国处于优势D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取得绝对的优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主动行动与苏联有很大关系。B项错误,此时中苏关系已恶化。C项错误,此时美国处于守势。D项错误,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答案:A12(2011济宁高三期末)尼克松访华时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这里所说的“改变历史”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的理解,而A项内容

9、要早于中美关系改善。答案:A13(2010浙江五校模拟)“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中美开始正式建交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浦东特区的积极开发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结论不符合题干材料,B、D两项结论与题意无关。答案:C14(2011兰溪模拟)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

10、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巨大影响的准确理解。B项错误,因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在1971年,要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答案:B15邓小平在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中指出“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国外交()A永远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B继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继续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世界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B、C、D皆不符合题意。答案:A16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A和平共处的政策 B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 D对外开放的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政策的进一步的深入表现,A、C两项是建国初就存在的政策,D项是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外交政策,不是独立自主的表现。答案:B17(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

12、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主要是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由此判断D项正确。答案:D18(2011广州高三调研)中国注重参与联合国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各项属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东南亚国家联盟欧盟 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判断能力。世界贸易组织是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不是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答案:C192004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勒

13、比海国家多米尼克建立外交关系,至此承认台湾的国家数量减至26个。这件事表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与台湾断交的国家增加,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的观点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答案:A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解析:本题主要

14、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即在国际交往中不受大国的制约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体现了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20分,第23题14分,共50分)21(2011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国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明其具体内容。(6分)(2)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的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