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209427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二 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 新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一、山水田园诗(一)阅读点拨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

2、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二)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3、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_(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_(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表达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2 (2009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4、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答:_(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

5、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解析(1)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2)“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6、。二、边塞军旅诗(一)阅读点拨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这些景象(意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

7、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

8、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二)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夜上受降城注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1

9、)这首诗的前两句展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_(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答:_答案(1)诗的前两句写了登城时所见的月下凄冷景色:远望回乐峰前沙地如雪;近看受降城外月色皎洁,犹如秋霜。(2)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全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第三句写声(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管声),用的是烘托、铺垫的写法,即通过前三句的层层烘托、铺垫,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共有的绵绵乡愁。解析纵观全诗,可以从诗中特别是末句“征人”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根据边塞诗的特点就能回答第(1)问,第(2)问主要是考查表达技巧。考生必须掌握常用的手法,并能

10、准确分析。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答:_(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诗。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姚诗借描写边

11、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三、怀古咏史诗(一)阅读点拨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从表达的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

12、的往事引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内容有: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二)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13、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小令写了几层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三层。第一层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地势,第二层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写作者沉痛的感慨。三层意思层层深入,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联对_的慨叹。(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答:_(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