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86811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背景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学前期是开发儿童心智和智力潜能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亦日益增长。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远不相适应。就安徽而言:至2010年,全省共有幼儿园6520所,在园幼儿104万人,幼儿教师4.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从总体来看,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经费投入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办园体制不够合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保教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偏低,“入园难”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安徽省制

2、定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明确提出:到2013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省城乡、投入渠道明确、用人机制灵活、结构日趋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全省幼儿园总数达到8770所,在园幼儿达到130万人,幼儿园教师达到8.7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不低于60%,基本达到办园条件的幼儿园覆盖率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及在园幼儿始终保持占全省幼儿园及在园幼儿总数的65%以上,逐步满足有园上、上得起、有选择的要求,初步缓解入园难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新增幼儿教师4万人,年培养幼儿教师1.3万人,年培训幼儿教师1万人。

3、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还明确提出三年要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2250所,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建设1所公办园,每个乡镇至少建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及幼教点,将幼儿园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园的规范建设和内涵发展的专业指导,提高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服务水平,这既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机构的社会责任,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专业建设基础(一)师资条件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教

4、师38名,其中专任专业教师32名,来自幼儿园一线的兼职教师6名,硕士16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名,“双师素质”教师12名。已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二)课程条件基础 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专业技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职业能力和素养。根据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主线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学前专业课程、艺术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大系列课程。课程的设计既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又能与终身教育相衔接。现已立项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与课程改革配套,该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取得

5、了明显成效,正参与编写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课程、美术基础、应用文写作4本高职教材。 (三)实习实训条件基础1、实验实训设备条件基础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庆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前教育专业被列入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建有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具有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拥有微格教室、电子琴教室、琴房、舞蹈形体训练室、专用画室、语音实验室、幼儿活动模拟室、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室、心理实验室、计算机专用实训室等专业技能实训室,并与桐城、怀宁、安庆、池州等22家幼儿园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能完全满足该专业全部实践教学需要。2、实习实训项目条件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三年时间的

6、学习,应具备一定的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初步掌握英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一定应用写作能力。为此,主要通过以下教学实践环节严格加以实施: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按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进行。每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要求学生设计出幼儿园相应活动的教学方案;技能训练:根据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提出模拟训练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幼儿园环境,组织幼儿园各类活动的实际训练;课程实习:第2、3、4、5学期进行,其内容为卫生保健实习、教育、心理调查、游戏与一日生活实习、幼儿园教育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顶岗实习

7、:第6学期进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幼儿园个教学环节的组织指导方法,并写出有一定见解的论文;社会实践:在寒暑假和双休日进行,参加幼教宣传、咨询,担任家庭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和教育调查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四)人才培养模式基础 为了适应学前教育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贯通教学、见习、实习三个环节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和要求,开设相应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专业视

8、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技能训练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利用校内的资源(钢琴室、舞蹈室、画室等)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实训机会;二是交替见习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学期利用实训周时间到实训基地参加教育见习活动;三是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毕业班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要离开学校到教学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活动,在实习中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并把实习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考核与评价中。(五)毕业生能力基础 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就是职业能力和素养,我们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已有多届毕业生,毕业生“双证”持有率100%,

9、本专业学生一次性对口就业率达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7。(六)社会服务能力基础自2003年9月以来,本专业已培养了千余名合格幼儿教师,为满足安庆乃至皖西南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与蚌埠学院联合办学,通过函授的形式对相当一批在编在岗幼儿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提升了他们的学历层次,提高了现行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作为安庆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已连续5年利用暑期对安庆市300多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增强了老师们从教所必备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三、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立足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10、,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机制,通过两年重点建设,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打造成质量可靠、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从而带动学校相关专业的整体发展,提升专业服务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能力,为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的贡献。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宽厚的通识性知识基础,能适应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与幼儿园共同研究修订学前教育专

11、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与幼儿园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针对“三校生”修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等和高度职业教育的衔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师资配备等方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园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2、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共同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和专业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建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再立项建设2门校级

12、精品课程,力争1门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立项;加强专业图书资料建设,使适用纸质图书生均达50册。3、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业带头人优势明显,“双师”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学历、年龄、职称和学科结构优化,数量够用、专兼结合的“肯钻研、善教学、懂管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使师生比达1:16、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40%、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2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40%,兼职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40%;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1人;建成1-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力争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项目立项。4、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新建4个专业实验室,生

13、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4000元,建设以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的校内实训基地;新建5个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构建以安庆市为主体,辐射市内外多个地区的实习实训基地,最终建成一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在全省具有示范价值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习实训内涵建设,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成立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实习实训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满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5、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推动教学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特点。建立与幼儿园紧密合作的合作教学机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实用性,反映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行全程实践教学

14、,构建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与课堂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以考查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搭建校-园数字传输课堂,实现校-园联合教学;积极试行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课程见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多学期、分段式安排的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过程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6、社会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积极主动地为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一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

15、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承担在职幼儿教师、中小学转岗人员及社会其他人员的培训任务,开展对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主动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四、重点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采取的主要办法:(1)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精干力量,拨付专项经费,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与幼儿园共同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与幼儿园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学校还将立足中职幼儿教育的实际,探索高职学前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修订针对“三校生”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中等和高等

16、职业教育的衔接。(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基本途径,创新“学做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学习实践创新,学做创合一”的基本途径,突出“强基础、重实践”两个基本点,最终实现“综合特长,多能一专”的培养目标),建立“校-园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课程改革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课程体系的优化(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建设2、采取的主要方法:(1)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学前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