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3207699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四篇【篇一】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眼下,我省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复市正全面加速,人们的生活秩序也逐渐恢复正常。疫情改变生活,也催生了一些好习惯社交场所保持适当距离、使用公筷公勺、锻炼不扎堆等。新冠肺炎疫情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催生出来的各种好习惯,却是我们期待、且应当保持下去。不管是在公共场所保持一米远的社交距离,还是外出聚餐时自觉使用公筷公勺,亦或锻炼、旅游时候不扎堆、不聚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安全,也符合时代的文明准则,体现的是文明与进步。换句话说,即便没有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

2、的行为规范,也应当成为我们崇尚的目标和行动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客观上强化了我们的认识,让我们意识到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必要性、紧迫性。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不让这些生活好习惯随着疫情的消退而离去,而是把它们保持下去,最终“习惯成自然”。疫情防控期间,有一句话广泛传播: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那么,保护好自己的健康,远离病毒传播威胁,需要我们遵守这些生活好习惯。毕竟,新冠肺炎病毒终将成为“过去式”,但人类同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更多的病毒、疾病,可以通过一些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传播给我们,包括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包括排队的时候前胸贴后背、互相拥挤等等。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过程,也需要

3、外力推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可以有效缩短好习惯养成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让大众更快地接受和养成符合社会文明规则的好习惯。从政府层面到社会组织,再到公民个人,应该利用这一契机,让好习惯成为一种时尚,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祛除陋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或许会有一些不适应,但一旦养成了,就会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所以,它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去付出。【篇二】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注意消毒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近日对4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发生以来,98.0%的受访者更加注重个人卫生了。

4、受访者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和多通风等好习惯,77.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继续保持这些习惯。习惯作为一种惯性的力量,建立新习惯或打破旧习惯通常比想象的要困难。疫情之下,大敌当前,一系列卫生防疫行为的重复能让人们养成好习惯。但压力下的重复,则可能使一些人存在潜意识的抗拒,以至于“好了伤疤忘了痛”。疫情过后公众能否养成并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委实需要强化公共文明教育。要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几率;有利于切断传染源,拥有健康卫生的环境,而且还会带来快乐。用专家的话说,会让人产生激奋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又会强化下一次的行为,形成“快乐新行为

5、又快乐新行为”的良性循环。但个人自律,并非全能。放任自流,偏行己路乃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显然就需要借着法治的强制手段,以强化公众对生命价值伦理观的认同,对公共卫生制度的谨守遵行。防疫中形成的公共常识和经验,亦应通过立法使其制度化常态化,近而升华为公众治理智慧。北京市人大已进行二审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就将“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患传染性流感时佩戴口罩,使用公筷公勺进行分餐等内容纳入文明行为规范。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对违法食用者拟可罚款一万元,对组织食用者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给文明行为规范立法将是地方的共同选择,意义正在于凝聚文明共

6、识,将现代公共生活对公民行为的文明诉求,上升为普适性的行为规范,确立更多更高的行为标尺。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公共生命健康,将发挥重要的法律支撑作用。立法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刚性的法律制度以及赏善惩恶的约束机制,可以倒逼百姓文明行为的养成和升华,形成文明的执行力。【篇三】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目前北京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面临着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重要任务。随着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起正式实施,推进垃圾分类也成为全市上下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疫情防控与垃圾分类这两项不同的工作,就这样发生了交集,一手抓疫情防控

7、,一手抓垃圾分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段时间内将是北京社会管理和城市治理的一个鲜明特色。虽然疫情防控与垃圾分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从“大卫生”“大健康”角度看,疫情防控事关公共卫生与健康,垃圾分类事关公共环境治理,两者之间又有内在的关联。从主要实施地来说,社区既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实施垃圾分类的“主战场”。更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理念一致,两者同步推进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望实现“1+12”的效果。一方面,疫情防控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安全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普通居民角度看,不少人经历此次疫情,在思想上更了解环境卫生、公共空间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上个月,北京共有308万人次参

8、与爱国卫生月活动,将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等活动相结合,清运垃圾42万吨,取得积极成效。这些加深了居民对疫情防控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认识,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奠定了民意基础。从社区角度而言,疫情防控显著提升了社区的组织力、凝聚力、执行力,这些力量成为社会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支撑。社区防疫之所以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之一就是居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在有效组织下拧成了一股绳,并且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垃圾分类同样需要社区各方密切协作,社区防疫形成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经验做法,很多都可以“平移”用于垃圾分类工作。北京疫情防控能够取得积极成效,另一个重要经验在于干部下沉市、区和街道党员干部下

9、沉到社区一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一经验及其工作机制,同样可以运用于推进垃圾分类,并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此外,各种监督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垃圾分类同样需要各种监督力量发挥推动作用。疫情防控从多个角度、层面为垃圾分类积累了经验,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应当充分吸取运用。另一方面,做好垃圾分类也有助于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实施到位,对疫情防控当是一种有力的促进从决策、领导、组织等角度看,把垃圾分类和疫情防控同步推进,表明两者在理念上是一样的,在很多环节是相通的,决策部署、组织实施时就应当统筹兼顾,限度保证执行效率与实际成效。坚持疫

10、情防控和垃圾分类同步推进,正在给北京社会管理和城市治理带来重大积极变化,推动首都公共卫生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而疫情防控的经验和成效将进一步融入垃圾分类工作之中,助力推动垃圾分类行稳致远,我们每个人都值得为此不懈努力。【篇四】新版疫情防控心得体会进一步发挥好国企“顶梁柱”作用,我们将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央企系统组织6万多名医护人员火速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煤电油气等领域央企纷纷提出“不断供”“不涨价”,建筑、交通、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的央企率先复工

11、复产,相关国有企业全力稳定全球供应链、向海外项目所在国伸出援手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全力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彰显着大国重器的“顶梁柱”作用。大战大考中的出色表现,植根于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国有企业就是要奋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相比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一句句感人肺腑的告白、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充分证明,小家服从大家、企业维护国家的大局意识,勇当先锋、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早已融入国有企业的血脉。这种责任担当,体现在一次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的挺身而出,体现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热忱帮扶,也同样体现在抗击新冠肺炎

12、疫情中的冲锋在前。历史不断证明,国有企业不愧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出色表现,依托于国有企业的非凡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蹄疾步稳,逐步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中,一家家国有企业主动请缨,尽锐出战。以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为例,建筑企业夜以继日不停施工,电力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电,矿业企业全力筹集建设物资,石油石化企业免费提供柴油和润滑油,通信企业火速建设5G基站国有企业团结协作,在为抗疫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能力、装备实力、系统作战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

13、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把国有企业做实做强做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从产业布局看,目前国企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这些国有企业一直以来的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也为抗疫筑就了“钢铁长城”。从能力水平看,近年来国有企业在高铁、核电、5G等领域相继取得许多重大突破,带动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在不少领域走向世界地位,推动着国企发展质量效益蒸蒸日上,也让我们在疫情考验面前从容不迫、底气十足。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许多国有企业也承受着一定压力。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国有企业发挥好经济运行“稳定器”作用。一方面,企业自身要顶住压力、化危为机,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调整业务布局、优化商业模式等举措谋转型、补短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竞争实力、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深化国企改革,通过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国企活力、对冲疫情影响。进一步发挥好国企“顶梁柱”作用,我们将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以更加出色的表现,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