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非选择题复习资料(自己归纳的)

飞****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0.50KB
约19页
文档ID:132069888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非选择题复习资料(自己归纳的)_第1页
1/19

0、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② 在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③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⑤ 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主要表现是:① 政治上,中央集权更加强化,各地官吏贪污成风② 经济上,人口增长,官吏、地主兼并土地,税收加重③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④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2、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① 军事侵略② 政治控制③ 经济掠夺④ 文化渗透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① 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 封建势力与列强相勾结,成为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 土地所有制仍存在于广大地区,阻碍了中国的发展④ 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有所发展⑤ 各地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⑥ 人民毫无政治权利,生活极端贫困4、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变动: ① 土地阶级继续拥有土地,掌握着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但自身也有很大的变化 ② 农民阶级仍是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③ 产生两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5、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①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在革命中保持中立② 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6、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① 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② 人数少,但集中,便于革命力量的形成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③ 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7、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矛盾:①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关系: ①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升为主要地位 ② 当外国侵略者与封建势力相勾结时,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 ③ 当国内战争发展到威胁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以及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地主阶级完全公开地站在同一条战线上8、(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是:任务:①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关系: 两大任务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① 区别在于,前者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解决生产关系;后则是改变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

② 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9、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 ①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②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这是主要原因10、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 ① 社会制度的腐败清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把防止人民反抗放于首要地位这是最根本原因 ② 经济技术落后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被动挨打11、《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内容: 天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分配,16岁以上得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12、(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内容: ① 政治上,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度法律、制度 ② 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技术,奖励发展制造;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 思想文化上,提出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社会陋习;提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

④ 外交上,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意义: 《资政新篇》是一个鲜明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13、(论)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 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 ② 它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 天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评,在一度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 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14、(论)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原因: ① 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②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天平天国起义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和组织的,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③ 太平天国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 天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15、(论)(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 ①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③ 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见 ④ 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动1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②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③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17、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严复提出的救亡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①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提出“救亡”的口号,他翻译了《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② 他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列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亡国灭种,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18、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 戊戌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反映了时代的需要 ② 戊戌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主义 ③ 戊戌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戊戌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原因:①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 ②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教训: 戊戌运动悲剧性的告终,不仅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说明了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20、维新派向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是: ① 政治上,维新派不敢否定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君主立宪制。

② 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发展民主资本主义,但却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 思想上,维新派提倡学习西方,但却要以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21、(论)(2)三民主义学说及其意义:内容: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 ① 民族包括“驱除鞑虏,复我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他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②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③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意义: 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整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22、(论)(3)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意义和革命派的局限性是:意义: ① 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是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的必要性,从而参加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② 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革命派的局限: ① 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反对帝国主义,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② 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形式的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③ 革命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23、1911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 清政府皇族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归国所有”,并将粤川、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24、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② 辛亥革命宣布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③ 辛亥革命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④ 辛亥革命使社会的经济、思想和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⑤ 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25、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 ①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②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③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26、(论)(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内容:①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②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社会。

③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意义:①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争斗,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②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启发人们的理智和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③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土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27、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 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② 倡导者脱离改造社会环境的实践③ 倡导者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28、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条件: ① 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②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③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29、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

② 五四运动时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③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准备 ④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0、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是三类人: ①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②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蔡和森等 ③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吴玉章等31、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② 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③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