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206951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Word版146页)(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1、观 潮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知识目标1、认识7个生子,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会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能力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

2、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由“潮”引入,整体感知1、解题知意。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这儿的“潮”,指的是?(钱塘江大潮)“观潮”又是怎么回事呢?2、人文理“观潮”。a、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那儿也是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吧!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

3、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二、学习生字新词。1、板书生字,这些生字你会读吗?2、学生自荐,师生评议。3、找出难认难写的字,重点教学。4、看谁先能默写。5、找词比赛。(学生自由在课文中找词语,看谁找得多)6、老师检查,谁是最棒的。7、这

4、些词语你能写了吗?三、小结,作业。1,据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感受一下,它“奇”在哪里?2、联系默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

5、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l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状)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

6、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

7、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

8、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二、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

9、子阅览、图书室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四、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课题 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情意目标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能力目标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

10、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二、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

11、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一、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二、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

12、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三、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课题 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

13、的情趣。知识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感受大榕树的茂盛。一、揭题1、板书“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

14、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3、作者简介。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不认识的字词可与师生交流。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三、学习生词1、课后的生字你会认了吗?同桌互认。2、展示读,师生订正。3、指导难写易错的字:4、练习默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一、听写生词。二、精读大榕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2、图文对照:欣赏插图,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说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并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