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60096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全册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生活全册寒假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泰山的自然风光 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 B. C. D. 2、改革开放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这一事实说明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文化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

2、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因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我们工作重点A B C D4、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多样,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如果是强势文化片面强调自己的优越性,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同化其他文化。这必然导致A文化霸权主义 B文化的一元化C民族文化成为世界文化 D不同文化实现共同发5、 “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优秀文化推动政治进步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以经济

3、为基础6、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哺育了中国人博大的胸怀,宽厚包容,又彰显正义。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特定的文化环境 B特定的文化活动C特定的文化遗产 D特定的文化传播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A. B. C. D. 8、提起传统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这表明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

4、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9、“2010年8月1日7时43分,登封市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A B. C D10、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但地球不会因成 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主要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越演越烈1

5、1、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伟大盛会,更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展 示与合作的文化大舞台。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C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内在要求D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12、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13、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

6、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和意识形态在这里碰撞、交流与融合。可见举办亚运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相互促进了各自文化的发展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各国文化的趋同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有利于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 B C D14、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物种”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也都面临着 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很多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正在逐渐消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和挑战。这表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A限制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传播 B发挥大众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C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D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发展

7、好本民族文化15、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一部分库区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他们同时带去了 当地人爱吃的火锅和一些风俗习惯。这说明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16、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高A广播、电视的出现 B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C印刷媒体的推广 D电子技术的发展17、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说明文化是世

8、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世界各国人民继承中国优秀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和创新A B C D18、岭南地区自古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开平碉楼与村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材料说明:岭南建筑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是展现岭南文化的重要标志岭南建筑文化产生过程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出新文化的过程岭南建筑文化体现了明显的区域特征岭南建筑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具有时代精神A B C D19、关于中国传统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B.它对

9、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全面继承并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D.它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华20、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于2010年1月24日起在武夷山上演。印象大红袍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演出方式和现代演艺技术,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印象大红袍的成功主要在于A广泛运用了大众传媒手段 B充分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C大量吸收了民间文化资源 D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21、近几年来,虽然电脑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收听电台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收听电台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表明A.新的传媒的出现不意味旧的传媒的消失B

10、.电台广播属于大众传媒C大众传媒推动着文化交流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22、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主要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创新是文化的源头活水 D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23、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为人民群众服务C.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使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4、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 B C D25、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是

11、我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大是我国文化具有地域性的重要原因 文化的地域差异是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根本原因不同区域的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各有特色 不同地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A B C D26、2010年6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落幕。在这 次大奖赛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

12、色彩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 B C D27、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 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28、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 B C D29、继对选秀节目、观众参与整容类栏目发出“禁令”后,国家广电局再次向各地方台下 发了一则“整改令”,禁止诸如一些相亲类情感类节目低俗化。出现情感类节目低俗化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A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B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